吉他师傅
UID71730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1866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4-2-9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4-7-28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ozhenhao在2004-06-28 16:28:55的发言:
本人认为:
从演出性质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有以下解释:
1、公益性演出
对于公益性演出来说,稍稍出错是允许的,因为表演艺术家演出的目的大多以慈善或交流为主,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收入回报,其所得款项基本也都被捐赠了。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演出,本人出于对艺者的崇敬与同情的心态,允许有适当微小的差错。
2、商业性演出
对于商业性演出来说,也就是在艺者收取演出费或分得票房收入的演出,是绝对不许出错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自封的或被别人认同的艺术家敢出来演出,说明他最少有两把刷子,也必须要有两把刷子。而且他的工作是要收取一定酬劳的,所以,观众花了钱就必须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从商业性的角度来看,所谓艺术产业应该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观众花钱欣赏艺术的同时,是在看表演者能给我们提供何种的服务享受,虽然每个表演者的服务标准不同,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技术与简单的艺术性,如果技术不达标,还弹错音,还错节奏,那我们消费者的基本利益就会受到侵害,我们花钱看什么,看狗屁吗?还不如回家听CD。
所以不能出错!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有以下解释:
1、对于艺术性的破坏
一件优秀完整的艺术作品,是通过许多非常细微的艺术元素来构成的。
例如:一部出色的电影,其中每一个长镜、短镜的运用、每一个灯光、每一种色彩的运用、每一句台词的撰写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容出错的,即使再简单的错误或疏漏也会影响到整部影片的品质。
对于音乐来说(除非关注的是技巧,而现在许多人都是在关注技巧),在沉醉欣赏一件作品的同时,突然被表演者粗糙的技术所打断影响,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呀。
2、对受众的误导
我们之所以欣赏一场音乐会,一般是因为自己非常喜爱表演者或者表演者水平较自身高很多。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也会抱着学习的态度,然而对于一些初学者或者习艺不精者来说,演奏者的错误可能会造成学习者对作品理解的偏差,并有可能造成某些学习者对乐曲理解的终身残疾。误人子弟呀。
从表演者角度来分析的话,有以下解释:
学艺不精就别出来骗钱,骗人也是要有资本的,好骗子可以骗人一生,骗术不精的最多一次。如果你把艺术的传播当作自身的工作并要收取一定酬劳的话,那么先把你手里的家伙事练好,把职业的操守调教好,把职业道德遵守好再出来混,不然你对的起自己吗?对的起观众吗?对得起你的老师吗?对的起被臊的象猴屁股一样的红脸吗?
承认:吉他是现场的艺术、是遗憾的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也正是吉他艺术的魅力所在,之所以有“大师”“表演艺术家”的名头存在,也是因为其有不完美中近乎完美的功力!
后记:
当中国的吉他艺术普及还是问题的时候,各类的“大师”确象雨后的春笋般层出不穷。动辄就是冠以“表演艺术家”“吉他艺术家”之称谓,臊!当然这跟传媒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本人也认为一个艺术种类的繁荣跟商业运做是否成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如果修为不到的话即使再牛逼的商业策划手段也无法使之真正的繁荣!
拙见!提请各位大师们共勉!
观众是花了钱的, 买的是精神文化商品, 当然就有挑错的权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至于观众在乎不在乎那些外国大师的错, 那是观众的事, 他们出错, 观众也认可, 说明他们有艺术感染力, 他们水平高. 什么是大师? 这就是大师!
为什么有的人出错, 观众就不认可呢? 说明他水平不行, 连起码的音都弹不好, 出这样的错,观众当然不认可, 当然要挑你的错. 如果水平太差, 甚至可以把你哄下台. 这是观众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记住, 观众永远是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