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讨论]为什么陈志是教授,而叶登民和白璞是副教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3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以下是引用·魔琴亂顫·在2004-10-03 23:04:39的发言:

楼上的积分终于成了负的100多了啊  不容易啊~呵呵
努力成为正的。

[em01]
发表于 2004-10-4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以下是引用安定医院大夫在2004-10-03 22:54:46的发言:
叶登民好像确实在中央音乐学院作过交流,好像还有照片,是与陈志等人的合影

一张照片能说明啥?
发表于 2004-10-4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以下是引用我也来了在2004-10-04 10:45:05的发言:


一张照片能说明啥?
说明曾经作过交流。
即使就是一句:“我能请您合影留念吗?”这也是交流
发表于 2004-10-4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以下是引用安定医院大夫在2004-10-04 10:49:47的发言:


说明曾经作过交流。
即使就是一句:“我能请您合影留念吗?”这也是交流

交流跟指导会不会是不同一码事?
 楼主| 发表于 2004-10-4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是同一码事了
发表于 2004-10-4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名利,就得无休止的斗争!
还不抄家伙,等死啊!
别怕死,使劲往前冲,谁冲在最前面,谁捞的多!
奉劝还在斗争的勇士们,小心敌人的陷阱和阴谋!
也祝愿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发表于 2004-10-5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职称申报须知 职称申报条件 职称认定条件
职称申报须知一、范围条件
  1.人事档案存放在中心的人员;
  2. 林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二、提供材料
  申报人存档凭证(个人委托存档);委托单位介绍信和经办人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集体委托存档);所在单位委托函(档案在工作单位)。

三、办理程序
  1.申报人于上一年10月份向中心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本人申请的系列、级别,同时填写《申报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
  2.中心向申报人说明申报职称的有关要求,并提供报送评审材料所需的资料及表格;
  3.申报人按照申报职称的要求参加相关考试;
  4.申报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评审材料,同时按规定交费;
  5.中心对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后,提交相应的职称评审组织评审;
  6.中心将评审结果通知申报人,并将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7.申报人根据中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职称证书并领取应退给本人的评审材料。 返回本页顶端
职称申报条件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助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不含符合见习期满考核定职条件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不含符合见习期满考核定职条件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取得员级职称并从事员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4.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助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级职称并从事助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级职称并从事助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3.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中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高级(副高)职称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
  4.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正高级职称
  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高级职称并从事副高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
  2.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正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返回本页顶端
职称认定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实行见习期满考核定职
  1.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中级职称;
  2.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中级职称;
  3.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助级职称;
  4.大学专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助级职称;
  5.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见习一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为员级职称。
发表于 2004-10-5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事部职称职位司关于贯彻人职发[1990]4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解答
 

 




 
人职司函[1991]15号


一九九一年五月八日


    对贯彻人职发[1990]4号文件,各地、各部门提出了一些问题,除由部发文作出说明外,现对其余问题再作如下解答:
    1.一些基层单位反映,不少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达到了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年头,就要求评聘高一级职务,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
任职年头已够,并不等于就必须评聘高一级职务,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任职年头,是指必要的年头,不可能到了这个年头都能晋升。正如宪法规定当国家主席必须45岁,显然谁也不会认为到了45岁就都当国家主席。具备了任职年头这一个条件并不说明具备了其他条件,因此晋升高一级职务必须对申报人所具有的任职条件进行全面考核和评审。当然,能否提交评审和聘任还要看是否有空缺岗位。
    2.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任职年头应怎么具体掌握?
对年头问题我们总的原则是既要重视年头,也就是重视实践经验,但不死抠年头,不搞论资排辈。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实践知识较强的系列与理论知识较强的系列要有所不同。另外,不同的人同一任职年头,实践的情况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外科医师,都任职五年,有的只做了几例手术,有的可能做过几十例、几百例,又如,同样是演员,在同一时期内,有的演了几百场,有的只演了几场。同时,由于首次评聘工作开展时间有差别,在任职时间的计算上也会有差别。因此,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在任职年限的掌握上,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上述精神制定一些具体条件。对虽然任职年头不到,但实践经验丰富,成绩显著,确有真才实学的,不要死抠年头。
    3.《暂行规定》(指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文件,下同)重申了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对学历的要求,对此应如何理解?
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一般表明其具有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务是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各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都有对学历的基本要求。对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要求问题,我们始终坚持既重视学历又不唯学历的原则。重视学历,是保证评聘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因为一定的学历代表着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不同的学历反映着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使用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重视学历,也涉及到国家教育政策导向问题,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不唯学历,就是对虽然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评审,根据德才兼备原则和工作需要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4.对学历的要求为什么要强调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对此应如何掌握?
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之所以要求学历,是考察其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如果所学专业和所从事专业完全不同,其学历也就不能反映其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状况。例如,学文科的人从事理、工、农、医工作,显然其基础知识是不能适应的。
如何掌握是否属于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从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可参照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出版的《人事信息代码汇编》中有关学科和专业代码部分的规定,可认为同一学科内的专业为相近专业。现在分为12大学科:工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文科、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和党政管理。从职称改革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划得再粗一些,比如将农科与林科、师范与文科、工科与理科、政法与行政管理划在一起。对此,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规定。
    5.所具有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不一致时怎么办?
凡申报人所具有学历的专业与申报任职的专业不一致或不相近时,一般应视为不具备规定学历。这种情况可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育证明。
    6.首次评聘中有的地方和单位把“专业证书”当大专学历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但今后不能再这佯做,这是不是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恰恰相反,这正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事实上,把“专业证书”当成大专学历只是个别地方少数单位,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这样做。把“专业证书”当大专学历是对006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的一种扭曲。如果说要保持连续性的话,我们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而不是保持政策被扭曲的连续性。
    7.如果“专业证书”不能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学历依据,是不是会对“专业证书”教育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不应当产生消级影响。“专业证书”教育的举办,从“办学”方面来说,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而不是单纯“创收”。如果以“创收”为目的,恐怕有悖于办学的宗旨。从参加学习的方面来说,是为了多学一些知识,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而不应是“混个文凭评职称”。我们的《暂行规定》只是重申006号文件的原则,这也恰恰是国家教委已经和还在继续对“专业证书”班进行整顿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相信,通过治理整顿,“专业证书”教育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8.见习期满,考核合格即可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必再经过评审程序的规定是否适用于“五大”毕业生?
上述规定只适用于国家教委承认的全日制正规大中专院校列入国家统一分配计划的毕业生。“五大”毕业生情况比较复杂,彼此差别大,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仍然必须经过任职条件的评审。
    9.现在社会流传所谓“高高工”、“教授级高工”或“研究员级高工”的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后,还会不会评聘这类职务?
根据原中央职改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工资改革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精神,“高工高定”只是提高部分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的职务工资,并没有“高高工”、“教授级高工”或“研究员级高工”之类的职务,这类职务名称,人事和职改部门都不承认。今后,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也不会评聘这类职务。另外,工资达到了某一职务的最低档,不能表明已担任了某一职务或具备了担任某一职务的条件。道理很简单。工资晋升不等于职务晋升。
    10.大多数同志都赞成搞“双轨制”,为什么不尽快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呢?
这里所说的“双轨制”是指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行的制度。1983年前实行的职称评定制和1986年以后实行的职务聘任制都是“单轨制”。不少同志认为,把这两种制度合起来会更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许多矛盾。我们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向“双轨制”过渡,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试点。现在不能立即或尽快全面实施“双轨制”,主要是目前有两个条件还不具备:第一,评审条件没有“硬化”;第二,岗位设置也没有“硬化”。没有评审条件的“硬化”,就无法有效控制评“乱”评“滥”的问题;没有岗位设置的“硬化”,就无法解决聘多聘少的问题。搞不好就会出现只要“年头”够了,通通都得评,只要评上了通通都得聘的混乱状况,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造成更多的矛盾,强化首次评聘中的某些弊端,这是不可取的。所以,现在只能进行评聘分开的试点,范围仅限于那些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少数特大型、大型企业和重点事业单位,而且只限于这些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的主体系列的某些层次。试点要经过省部级人事、职改部门的批准。目的是从严控制,摸索经验,防止一哄而起。
    11.现在各地办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很多,有的地方规定,不经过某种培训班培训就不给评职称,人事部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定?
人事部在这方面从未做过任何规定,而且也不允许把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与各种培训班相联系。如果有的地方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为由,强制别人参加某个培训班,这是没有根据的,应当纠正。我们只能要求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达到什么水平,而不必也不能要求采用何种方法。培训自然是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许多同志自学成才就是例子。同时,即使参加了某种培训,也不一定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
    12.参加资格考试以前是不是一定要参加培训?
参加资格考试也不一定要参加培训。就是说,不参加培训,也允许参加考试。培训班结业考试的成绩,不能代替资格考试的成绩,也不能作为免考的依据;同时,不能以参加培训为由影响正常工作。






发表于 2004-10-5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括你自个么?
发表于 2004-10-16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5 06:05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