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MA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LAG
搜索
查看: 22946|回复: 44

[木吉他硬件] 【原創】木吉他拾音器的選購與攻略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2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本文為個人原創一家看法而已,僅刊登作者個人網誌與吉他中國指彈版,轉載請告知與註明作者出處。

****

安裝拾音器的思考點與策略,這篇應該算是木吉他拾音器概述下篇。

因為一直需要重複對有安裝需求的朋友講解相同的東西,我想我不妨寫一篇文章來說明,其中看法當然只是一家言,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參考便是。

考量安裝的東西,「適用」是最高指導原則,既沒必要做金錢的軍備競賽,也沒有什麼設定是最好與最頂級的--雖然經常要求越多所費越高。

切入的思考點:

1. 拾音器可以安裝些什麼?首先當然是口袋先決,總不能拿著五張小朋友(註一)來要我幫他安裝 Sunrise + K&K 大全集還是 Carlos pickup。

2. 使用的次數(頻繁性),通常可以分成有職業需求(固定做場)、還算頻繁、以及偶而使用。頻繁性主要是扮演在一開始以及相似產品預算差異比較時的煞車。

3. 影響原音,很湊巧地,聲音表現比較自然偏木頭味的接觸式與內置式麥克風影響原音是少一點,它們通常是質量輕,以雙面膠之類的方式安裝在琴裡。而響孔式拾音器一來會抑制面板震動,二來會影響響孔進出的空氣量,在一些人眼裡,有名的 Sunrise 拾音器反而被敬謝不敏,因為增加琴的重量與使音色變悶。下弦枕拾音器對原聲的影響相當於基本上透明但是微帶顏色的濾鏡,弦的震動經過它,經常會有不同方式的衰減,硬質的會覺得金屬味加重,而軟質的經常會吸收掉一些泛音。

4. 使用的場合,最主要是對回授的易發性與容忍度,通常在不通過擴大監聽的錄音場合沒有什麼回授問題,所以容易選擇自然系的產品,而當經常會近距離使用音箱或是在大音壓場合時,至少具備一個較抗回授的拾音器如響孔式或是下弦枕式會比較安全一點--如果你不想聽眾對你彈奏的印象只有feed 而已。

5. 大部分彈奏習慣,如果你是刷扣(註二)襯底派的可以偏重響孔式,若是喜歡刷扣清亮偶有分指伴奏可以考量下弦枕式,有需要敲擊掌握木頭味與面板震動可以考慮接觸式,而有敲擊需求經常重敲過度以及需要比較有空間感的木頭味可以考慮內置式麥克風。當然,當一個拾音器可能符合不了你的要求時,就考慮使用兩個三個吧。

6. 前級、音量與輸出:通常同廠牌拾音器比較沒有阻抗匹配的問題,簡單說比較符合“正確“的音色與放大,但是在個別使用上,尤其是雙系統必須做別的選擇,這時候可能需要與安裝人員做討論與取捨。再者,各廠牌拾音器輸出有大有小,有些是比較適合接音箱,有些卻是比較適合接 PA,這當然沒有絕對的使用限制,但是會影響到相關調整與對該系統的觀感。

7. 自我概念與聲音審美觀:不要人云亦云、三人成虎、道聽途說,相信你的耳朵(如果經過練習的話)、建立你的獨立思考。個人絕對同意好的彈奏是好音樂的基本,但是跟使用好設備不相違背。如果是在以上的思考點去做決定的話,「適用」性應該可以達到自己一個程度的要求。而對外接聲音的要求,有些人是很隨性的,有些人是很自然派的,而有些人是很重效果的。或許你的身邊朋友概念不同、取捨不同,試著從尊重看法、調整與討論去體驗多元性。


關於特定品牌或是型號,以下提到的是一些個人觀察罷了,個人眼界有限,只能當作對一些常被詢問或印象深刻的產品之閒聊:

a. Sunrise 拾音器是一個相當在原聲與輸出優勢被取捨考量的產品,要用好得配合上前級、導線、用弦,而強項特別是在替代調弦法調在特別低的時候。

b. Fishman Rare earth 雙線圈以及加上麥克風的版本是成功的產品,這裡指的是聲音的表現上。

c. Baggs M1 是一個成功的產品,這裡指的是方便使用與市場需求的平衡點。

d. K&K PWM (pure western mini) 是很夯的產品,音色上面巧妙地讓震動板音中和掉壓電式的明亮在人耳的錯覺,配合上自家前級將會是完美的補足如虎添翼,可惜抗回授程度較弱。

e. 100美元左右的響孔式幾乎都有一個程度的噪訊,即使宣稱是 hum-bucker,似乎在較熱鬧環境使用音箱擴音比較適合。

f. 從 Tommy Emmanuel 的例子來看,下弦枕式加上麥克風是一種適合激烈彈奏兼具音色妥協的好考量,攻略是效果器要著重。這不只限於他代言的 Maton 上面的系統,如 Fishman ,Highlander , DTAR 類似產品都可以這樣看待。

g. B-band 的雙系統表現纖細、輸出略小,但是下弦枕式本身吃掉的震動多一點,而容易因為不適當安裝產生拾音器本身永久性問題。

h. Schertler bluestick 輸出很大,很適合要求在嘈雜環境裡面比較不刺耳又不容易被其他樂器吃掉的聲音,同廠牌的 DYN-G 算是外部固定相當高端的拾音器,但是在找尋固定位置與外場使用比較麻煩。

i. PUTW (pick-up-the-world)是一個外觀跟聲音表現反差很大的廠牌,也就是外觀非常像 DIY 產品,但是聲音的自然度跟渲染性是強項,印象中市面上最早下弦枕式能收板音就是他家的產品 air core , 他家產品弱項不會在音色,較有受限的是他家的 on-board 前級較易受震動影響,或是另一個版本需要接黑盒子在琴底。

此外還沒有提到的很多,如 Seymour Duncan , Dean Markley, Schaller , Don Lace ,AER, Headway, 當然也有比較貴的 Carlos pickup , Trance Amulet , 或是日本的 M-factory等等,這些又各有方便固定使用的方式,或是高價很少數人使用經驗的。


註一:新台幣千元鈔上面印有四個小朋友
註二 :  刷扣(chord) 在這裡的用法即掃弦



[ 本帖最后由 Persson 于 2010-4-12 21:38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2 2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楼主,我前几天试了一款拾音器,我感觉还原非常好。给你视频看看。。我试了以后回来找了视频。这个产品国内试用过的玩家很少,但估计试用以后大家应该都比较喜欢,因为声音比较还原,我不喜欢很电的声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NTYzNzYw.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NTY1Mjg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fusion_gt 的帖子

GC视频号
這個產品以前跟 GHS 合作很久了,單一麥克風還是有其受限之處。
相似產品並不少,而且價格不斐。
发表于 2010-4-12 22: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好帖子要顶了~其实玩押尾的更关注sunrise+M-factory是怎么使用的
发表于 2010-4-12 2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普及了很多知识

不过我想问一下 如果不用KK和SUNRISE一起用 单纯是用SUNRISE S2的话 打板声音明显不明显?
发表于 2010-4-13 0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4-12 22:03 发表
這個產品以前跟 GHS 合作很久了,單一麥克風還是有其受限之處。
相似產品並不少,而且價格不斐。


现在应该是独立出来了,有双MIC的系统,确实比较好用,我选择拾音器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还原真实,我希望“电”味道越少越好!
发表于 2010-4-13 00: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确实见多识广!

想请教下:Isato  Nakagawa, Masaaki Kishibe, Kotaro Oshio他们的拾音系统具体是怎么样的组合?

Sunrise作为Soundhole拾音,另外加一路贴片式拾音,组成Dual source?

M-factory是单纯的Preamp吗?

多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1: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rusi 的帖子

幾乎沒有打板聲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ccerfish 于 2010-4-13 00:16 发表
大哥确实见多识广!

想请教下:Isato  Nakagawa, Masaaki Kishibe, Kotaro Oshio他们的拾音系统具体是怎么样的组合?

Sunrise作为Soundhole拾音,另外加一路贴片式拾音,组成Dual source?

M-factory是单纯 ...


我在以前曾說過,個人推斷 M-factory 是以前 Michael Hedges 用過的 FRAP 拾音器山寨改良版
M-factory 除了前級以外,公司本身應該還有吸盤拾音器。

具體應該跟他們合作過的老黃比較清楚,但是老黃可能又懶得研究那些。

考量到 Sunrise+ M-factory 太貴了,而且口味重到一個程度,幾個人都這樣使用會聽覺疲乏。
发表于 2010-4-13 08: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PERSSON的回答

我在YOUTUBE上看到过几个琴友用SUNRISE翻弹某些带有打板技巧的曲子,打板比较清晰
是不是是用2个拾音器的改装在技术上的难度不是特别高?
最近有意自己买拾音器回来进行改装,还望老哥指点!
发表于 2010-4-13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可以绑两个电容麦。。。一个放音孔里 一架在外面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usi 于 2010-4-13 08:50 发表
感谢PERSSON的回答

我在YOUTUBE上看到过几个琴友用SUNRISE翻弹某些带有打板技巧的曲子,打板比较清晰
是不是是用2个拾音器的改装在技术上的难度不是特别高?
最近有意自己买拾音器回来进行改装,还望老哥指点!


那個應該外部有再接上麥克風。
雙拾音器的門檻是相關知識累積,包含訊號的走法與放大,以及安裝經驗的累積。
這個得靠投資與實作,網路上不容易學到太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1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nxiao257 于 2010-4-13 08:52 发表
可不可以绑两个电容麦。。。一个放音孔里 一架在外面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啊,只要有設備但試何妨。

拾音器跟外接麥克風習慣性還是有使用區隔,你要錄音還原效果好,還是認命往宅錄發展:拾音器是方便,還原度一般還是比較差點。
发表于 2010-4-13 1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4-13 01:15 发表


我在以前曾說過,個人推斷 M-factory 是以前 Michael Hedges 用過的 FRAP 拾音器山寨改良版
M-factory 除了前級以外,公司本身應該還有吸盤拾音器。

具體應該跟他們合作過的老黃比較清楚,但是老黃可能又懶得 ...



受教了!看来sunrise还是不太实际。
发表于 2010-4-13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PERSSON老哥!对拾音器的理解又进了一个层次。

发表于 2010-4-13 11: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前几天试了一款拾音器,我感觉还原非常好。给你视频看看。。我试了以后回来找了视频。这个产品国内试用过的玩家很少,但估计试用以后大家应该都比较喜欢,因为声音比较还原,我不喜欢很电的声音!
很喜欢此款拾音器,不知哪里可以购买到?烦请告知
发表于 2010-4-13 12: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4-13 01:15 发表


我在以前曾說過,個人推斷 M-factory 是以前 Michael Hedges 用過的 FRAP 拾音器山寨改良版
M-factory 除了前級以外,公司本身應該還有吸盤拾音器。

具體應該跟他們合作過的老黃比較清楚,但是老黃可能又懶得 ...


不是懶啦 ,

只是這東西都是個人喜愛問題
加上要找到一個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上 , 無論場地大小 , 寬或高都能勝任
還有方便性問題 , 這不是容易的事
對我來說我已經找到我個人喜歡的
Fishman Ellipse Matrix Blender + Nanoverb 就很好玩了

M-Factory 有個 piezo , 我借來玩過 , 對於我這樣軟指甲的人來說
發揮不了該有的音色
在選擇上我個人經驗 :
要還原好輸出肯定小 , 取拾了 , 畢竟 mic 還是還原最好的工具 .
发表于 2010-4-13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黃 于 2010-4-13 12:12 发表


不是懶啦 ,

只是這東西都是個人喜愛問題
加上要找到一個在任何地方都能用上 , 無論場地大小 , 寬或高都能勝任
還有方便性問題 , 這不是容易的事
對我來說我已經找到我個人喜歡的
Fishman Ellipse ...



请教黄老师:

您是说M-factory是带有压电拾音的对吗?也就是中川、岸部他们是音孔+压电双系统拾音?那打板的声音是怎么出来的呢?
发表于 2010-4-13 2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ccerfish 于 2010-4-13 13:11 发表



请教黄老师:

您是说M-factory是带有压电拾音的对吗?也就是中川、岸部他们是音孔+压电双系统拾音?那打板的声音是怎么出来的呢?


不是 undersaddle pickup 是 吸盤式的 piezo , 所以打板主要就是這 piezo 的聲音
當然收琴音效果也不差
用 Sunrise 主要是 日本人喜歡濃厚的低音 , 但說真的個人不喜歡他們的中頻 .

Persson 說的對主要就是模仿 Michael Hedges 的 FRAP 效果
中川深受 Michael 的現場效果影響
當然他學生們都不用說了 Kotaro , Masaaki , 還有他朋友 Peter Finger , Franco Morone 都用 M-Factory.

[ 本帖最后由 老黃 于 2010-4-13 20:08 编辑 ]
发表于 2010-4-14 06: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Persson大哥以及黄老师!好久不见这样的知识性帖子了……
发表于 2010-4-14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受教了!
发表于 2010-5-5 13: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哦~~
发表于 2010-6-30 1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黃 于 2010-4-13 20:06 发表


不是 undersaddle pickup 是 吸盤式的 piezo , 所以打板主要就是這 piezo 的聲音
當然收琴音效果也不差
用 Sunrise 主要是 日本人喜歡濃厚的低音 , 但說真的個人不喜歡他們的中頻 .

Persson 說的對主要就是 ...




请教黄老师和LZ:

我的琴装了个S2。 想再装一个,主要用来拾取打板音,同时希望没有回授或是回授很小的,您有什么推荐吗?


IBEAM我也用过,不过回授比较大,很难控制。
发表于 2010-6-30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黃 于 2010-4-13 20:06 发表


不是 undersaddle pickup 是 吸盤式的 piezo , 所以打板主要就是這 piezo 的聲音
當然收琴音效果也不差
用 Sunrise 主要是 日本人喜歡濃厚的低音 , 但說真的個人不喜歡他們的中頻 .

Persson 說的對主要就是 ...


谢谢黄老,他们用的吸盤式的 piezo 是M-factory生产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1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yframe 于 2010-6-30 11:04 发表




请教黄老师和LZ:

我的琴装了个S2。 想再装一个,主要用来拾取打板音,同时希望没有回授或是回授很小的,您有什么推荐吗?


IBEAM我也用过,不过回授比较大,很难控制。


想不到這篇文章又被挖出來...
這個要分兩個部份來看這個問題:

1. 你過去使用 i-beam 若是主動式的話,外接設備的輸入選擇與 gain 調整需要一些經驗,尤其跟 Sunrise 比的話,未經過前級放大的 Sunrise 當然在回授方面沒有什麼問題,另一個重點是彈奏者跟音箱等設備的距離位置調整。

2. 你必須確認沒有第一點的調整問題再考慮替代方案,比較不會回授的接觸式拾音器像是 PUTW 跟 Trance amulet ,一來價格不斐,二來需要跟相關前級做安裝上面的安排,這個比較麻煩。
发表于 2010-6-30 1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


万谢!  我在很多地方请教这类问题,都很难得到答案的。

我最近正在研究 PUTW 跟 Trance amulet , Carlos 就算了,呵呵,还没烧到那程度的。


不过,PUTW 跟 Trance amulet 都比较难买。  Trance amulet 官网可以直接定,5XX美元,不过,看国外琴友说,street price是450左右,目前还没找到合适卖家,EBAY也没有。

Trance amulet , 也是接触式的, 估计原理也是属于FRAP MIC类型吧,应该也会有回授问题,但只要不严重就行。



原来用IBEAM在现场演出时,调节了半天,也没办法解决问题。 音孔盖也盖上了,效果器的feedback抑制也开了,而且开得很大,明显影响音色了。 后来调节均衡,发现它不只一个频率引起回授(通常的回授产生,都在某个特殊的频率,衰减一些,或是反相都可以解决的),所以把它拆下来了,不想再用了。


现在对S2倒是挺满意的,可玩性很高(搭配PREAMP方面)。
发表于 2010-6-30 12: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6-30 12:20 发表


想不到這篇文章又被挖出來... ...





我很善于挖些经典出来的。


因为我是新手,多读经典才能进步啊。



看到玩电吉他的,无论你提哪类问题,都有专家,可以长篇大论地给你讲。

可是,箱琴的设备,似乎很少有人真正深入的懂一些了。。。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这方面的玩家太少?   反正我是新手,不太了解。
发表于 2010-6-30 1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6-30 12:20 发表


想不到這篇文章又被挖出來...
這個要分兩個部份來看這個問題:

1. 你過去使用 i-beam 若是主動式的話,外接設備的輸入選擇與 gain 調整需要一些經驗,尤其跟 Sunrise 比的話,未經過前級放大的 Sunrise 當然 ...




还有,装在内部的小MIC, 有哪些品牌呢,也请Persson 兄介绍一些吧。

我不喜欢Duncan SA-6 和 Fishman 103,那种电磁+MIC二合一的,电磁的不出色,MIC部分也不出色,呵呵,个人觉得是这样。

我是说,单独的吉他用的小MIC, 配合我的S2来用。 我只知道K&K有一种,还看过一种,价格5000左右,太离谱了,当时就关了那网页,连品牌都没记住呢,呵呵。
发表于 2010-6-30 13: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B-Band AST, 也能拾取打板音吧?


“打板”,这个词,用英语该怎么说呢?   soundboard tapping?  


再次感谢LZ!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yframe 于 2010-6-30 12:49 发表




还有,装在内部的小MIC, 有哪些品牌呢,也请Persson 兄介绍一些吧。

我不喜欢Duncan SA-6 和 Fishman 103,那种电磁+MIC二合一的,电磁的不出色,MIC部分也不出色,呵呵,个人觉得是这样。

我是说,单 ...


你這樣一次問一堆,別說你自己不容易消化,我也不好回答呢..
要做差別分辨的話,可以到 doug young 的網站去聽聽,有 B-Band , K&K, Baggs, PUTW, Trance 的一些錄音。

對於器材,建議不用太快下定論,有時後使用一陣子找到訣竅或是克服盲點後,想法自然會不同,就拿所舉的例子,我個人還頗喜歡 Fishman Rare Earth Blend (103) 的。

mic : audiio technica , crown mic , K&K bullet , Joe mills,  highlander, 專業製造廠如 AKG , DPA.....等等都有,價位可不是隨便玩的,現階段告訴你除了名稱也沒有具體幫助。

另外,打板音應該是從台灣傳過來的而不是英文。英文使用只有 pick up the nature or woody sound of a guitar , 而原來會出現打板音的說法,剛好同時在接觸彈奏使用打板技巧,以及拾音器開始普及有多元選擇才出來的,我很懷疑我自己是不是最早使用這個詞的人.....

[ 本帖最后由 Persson 于 2010-7-2 16:40 编辑 ]
发表于 2010-7-3 11: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rsson 于 2010-7-2 16:37 发表


你這樣一次問一堆,別說你自己不容易消化,我也不好回答呢..
要做差別分辨的話,可以到 doug young 的網站去聽聽,有 B-Band , K&K, Baggs, PUTW, Trance 的一些錄音。

對於器材,建議不用太快下定論,有時後 ...




Persson兄的回复 耐心、专业!

再次感谢,万谢!
发表于 2010-7-3 11: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Persson 兄的建议也很好。

我也决定先把拾音器这事儿放一阵子。 先把SUNRISE S2搞透了再说,S2这条路,也是刚刚开始,使用时间不多,而且没有考虑PREAMP、效果器、音箱这些后续问题呢。


目前,只是把S2的信号接到NANO VERB, 然后DI进了一对ROLAND监听音箱,音色已经很不错了,平衡性略差一些。 也接过低档的木琴音箱,效果很差,不如我的监听箱呢。

原来用IBEAM,先进了一个ZOOOM A2.1u,感觉效果还不错。 换成S2后,才发现,A2.1u吃音相当明显,好像原本的一个圆,被它处理成了多边形一样。
发表于 2010-8-11 13: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找到我要找的帖子了,我用的M1,感觉电味还是大了点
发表于 2010-9-2 2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19 16: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Persson老师分享。
发表于 2010-11-22 0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 能打简体中文吗??????            
发表于 2011-10-4 08: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先收着!
发表于 2012-7-4 15: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
发表于 2012-11-7 0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把贴子顶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
发表于 2012-11-27 21: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很好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1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