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9|回复: 23

点滴收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1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滴收获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点滴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活动以及近距离欣赏杨雪霏的演奏,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心得,在这里记下来,希望与朋友们讨论。

一、 纯技术方面的想法
A  关于音色:
我们历来都有对不同音色的明显喜好。有人为大卫.罗素的音色而着迷,有人认为朱利安.布里姆拥有吉他完美的音色,同时,几乎没有人会对佩佩.罗梅洛的音色表示出厌恶。大师们的音色是否有着共同的特征在刺激着我们的耳朵呢?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透、穿透力。
让我们大致对一个音的振动进行分析。每一个乐器发出同一音高的音时,我们能清楚地辨认出它是什么(小提琴、钢琴或吉他等),这是因为因为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音色,而这正是由它们的振动频谱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音实际上包含了多种频率的振动的叠加。其中最低的频率(基频)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音高。在此基础上还有基频的2倍、3倍…….等频率的叠加构成了每个乐器独特的音色,而我们把比基频高的其他频率称之为泛音(更确切地说应当是滤掉某个频率以下的低频,剩下的频率的集合称为泛音)。假如我们把其中不同频率的振动一次定义为0级、1级、2级……..等等,那么每种乐器的各级振动的强度(振幅----大于等于零)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音色。
对于拨弦乐器(包括钢琴),在其振动的各级频率大致固定(特有的、从而区别于其它乐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人为的控制其细微的变化这。首先,要知道琴弦上每一点的运动(振动)速度是远大于手指的运动(拨弦)速度(对于钢琴来说则是琴槌击弦和离弦速度)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手指(琴槌)离弦时,振动的琴弦中某些频率的泛音被手指(琴槌)不同程度地阻尼掉了,就是个人的音色特点。当然,这还包括了拨弦前的手指动作(击弦前琴槌速度)的影响。
对于吉他,众所周知,拨弦前的动作(绷弦过程)会影响到个人的基础音色,这里不作讨论。我仅就手指离弦的动作对音色的控制作一些肤浅的解释。当手指离弦速度越快,被消除的高频振动越少,此时的音听起来越清澈、透亮;反之,则柔和、厚重。如此,在我们已有的基础音色前提下,通过控制手指的离弦速度,就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声音色彩,从而使音乐更生动而富于层次感。

B  关于手指运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手指的运动呢?我这里目前能想到的答案只有‘放松’二字。
首先,我想斗胆提出一个与大家所接受的拨弦方式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即自然拨弦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第三关节发力’和‘第二关节发力’来描述不同的拨弦方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从来都是避免使用‘发力’这个词,而是尽量用‘运动’去解释,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和钢琴的琴槌与琴弦一样,吉他的音色也直接取决于指甲/指尖与琴弦之间的相对运动’(这里先不考虑拨弦位置和角度的问题)。
现在回到自然拨弦法上来,手指运动的目的是直接获得音色而服务的。而根据前面的分析,手指(指尖)越灵活越能获得丰富的音色,而这灵活可以用手指的相对放松程度加以描述。自然拨弦法正基于此!它强调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参与拨弦运动(当然一般指自然运动,即正向弯曲)。这时,我们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哪个关节发力’这一表象,而是直指‘指尖运动的灵活性’这一实质。
自然拨弦法所强调的自然运动,当然是指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运动。换句话说,它不表示长期打篮球的手指的‘自然运动’或者长期握笔的手指的‘自然运动’这些个性,而是有利于吉他演奏的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运动’,因此它是具有严格规范的‘自然运动’。
伸出一个手指,凭空做一个(无阻力的)拨弦动作,最自然而放松的动作是‘每个关节都正向运动(弯向手内侧)’,这就是最符合生理特点的运动。无论你想仅用‘第三关节发力’或‘第二关节发力’都将导致僵化,更何况我们不必自欺欺人地掩饰真正的发力点都来自手腕以上的前臂上的某些肌肉而不是关节!!!

C  关于音色控制和演奏速度
如果你认同自然拨弦法,那么下面的训练可以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明显提高(在正确的指导下)。
训练法粗探:1. 用极轻的音量和较夸张的单个手指的运动来巩固自然拨弦法的动作。目的:手指极度放松,并适应生理弯曲;2. 分别控制第三关节和第二关节作为主要运动关节(第一关节由于生理原因,其运动对音色的影响次于前二者)。目的:使手指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在运用中立刻获得有变化的音色;3. 其它要点,指甲宜稍短些,手腕放松(关键之一),从前方看来,手腕手臂几近直线。其他有关右手的基本姿势在此描述难免带来误解,在此略。
通过训练,采用自然的生理运动形式的拨弦,可以在音色变化和右手演奏速度上有明显提高。先说音色,在自己已有的基础音色前提下,如果不拘泥于‘发力关节’的束缚,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拨弦法的练习使手指的灵活性显著提高,从而轻易地控制拨弦和离弦速度,得以在不改变手型、位置、角度的前提下获得丰富的音色。其总体原则是:更多的第二关节运动使音色更清澈、透亮;更多的第三关节运动使音色更柔和、厚重。再说速度,在合理运用自然拨弦法后,由于手指的运动更符合生理弯曲,更有利于放松(灵活),正确的训练短期内就可以达到右手速度的提升(我自己由于多年前右手严重的受伤而导致的拨弦紧张、手腕跳动等毛病也因此根除)。

D  提示:
1 琴弦振动得以在吉他上放大,其本质是作用于面板的张力(弯矩)的周期变化而非琴弦的振动方向。结论:勿需妄想地控制振动方向,从而进一步解放右手,可以在必要时进一步缩短手指在琴弦的滞留时间,一如钢琴琴槌与琴弦之关系。
2. 从各位大师迥异的右手分析,显然得出‘第三关节发力’与‘第二关节发力’之争论的徒劳。结论:自然运动的个性与普遍性使然,放松第一。
3. 手指在琴键上的各种运动(尽管名目繁多)通过杠杆直达琴槌与琴弦的相对运动,说明钢琴的‘一百种音色’完全取决于琴槌击弦和离弦的速度——一如右手在吉他弦上的作用。

后记:杨雪霏的音乐会后一直忙于其它的事情到今晚抽空匆忙写下以上点滴心得,实际上也是一段时期与各位朋友老师的交流结果。另外,除去技术上的一些体会,还有在音乐上的诸多收获,零零散散,暂时无法成文,虽然前文写下了‘一’,恐怕‘二’是难以续写了。晚了,明早学生考试,先贴上去给大家做个引子。
                                                                                                       李乐于杭州
发表于 2004-6-12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写的好,科学!
发表于 2004-6-12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李老师半夜写的吧
发表于 2004-6-12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楼上的你是色魔堂的吗?
发表于 2004-6-12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好的贴被这样评价呀。
发表于 2004-6-12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探讨.个人认为,一些问题仍值得商榷.
发表于 2004-6-12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指发力点当然是大关节(指根关节),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个道理。还是第一次听说发力点在“上臂某块肌肉”。
发表于 2004-6-12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何和哈哈都是技巧研究专家,发表你们的看法呢。
发表于 2004-6-12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老师,处于爱好自己练习,但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我看的出:李老师是用专业的理论,对自己的吉他弹奏的心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虽然我没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通过一年的自学经验我感觉的出李老师讲的很对。说到“上臂肌肉”,这也是我身有体会的。在长时间练习轮值后(哈哈,没办法,就想弹《阿宫回忆》,就自己琢磨着练了),我发觉疲劳的不是手指,是前臂的肌肉,正象李老师说的,是通过前臂的肌肉收缩,来带动手指的运动。“放松”真是太重要了。特别对于我和还是处于自学阶段的人,更是重要。通过放松,通过手指的自然运动,自然就会找到发力点。放松第一,“说的好,说的对”,真的是无须争论。怎么样更舒服,更符合生理,就怎么弹。但愿李老师和大家不要介意我这外行人,在这枉发评论。送李老师鲜花一朵,以表感谢!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6-13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6-13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6-13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大关节, 小关节, 都是手臂上同一条筋拉动的.
发表于 2004-6-13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耐下心看完了,有收获。但对练习方法还是不太明白。
发表于 2004-6-13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的,真要怪自己脑子跟不上时代了;“大关节发力拨弦”还没掌握牢,又要学“上臂发力拨弦”了。这也叫“活到老,学到老”。
发表于 2004-6-13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如果按卡雷爸骡大师的说法, 身体弹琴的一切动力来自于脚趾.
发表于 2004-6-13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讲一两句道理吧:一、弹琴的行家经常说“弹吉他时脱掉(右手)手臂和手腕的力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方能弹出优美的音质,手指方能敏捷;二、真正要深入探究演奏时力的来源,我比较信服这样一种观点,即“呼吸”是演奏时力的来源。
发表于 2004-6-13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何在2004-06-13 13:40:47的发言:

也讲一两句道理吧:一、弹琴的行家经常说“弹吉他时脱掉(右手)手臂和手腕的力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方能弹出优美的音质,手指方能敏捷;二、真正要深入探究演奏时力的来源,我比较信服这样一种观点,即“呼吸”是演奏时力的来源。
平时练练气功是否有帮助?
发表于 2004-6-13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想弹轮指, 先练法_轮_功.
 楼主| 发表于 2004-6-13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何在2004-06-13 13:09:10的发言:

也是的,真要怪自己脑子跟不上时代了;“大关节发力拨弦”还没掌握牢,又要学“上臂发力拨弦”了。这也叫“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我们都在寻找一种获得需要音色(来表达音乐)的最佳途径。其本质就是指尖与琴弦的相对运动,而这种指尖的运动又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它包含了瞬间给琴弦的施力(紧张)与离开琴弦后紧接着的较长时间的下一次运动过程(相对放松)。
手指是人体关节最集中、运动最复杂的部位。各个关节之间的肌肉(与皮肤和神经末梢一道)更多的充当着传感器的功能,其运动功能则通过肌腱(筋)交给了小臂的肌肉群。因此,手指运动的描述就要困难得多。
不管是用‘发力’还是用‘运动’来描述指尖的拨弦过程,都是在为指尖与弦的相对运动(这一结果)服务的。就像教练在指导运动员的情况一样,他会详尽地告诉你哪些关节的运动怎样合成你所需要的结果。当你做不到的时候,他也许还会用左手捏着某一块你并没有关心过的肌肉说‘此时它在收缩(紧张)’,用右手捏着另一块说‘同时,放松它’。
我更倾向于使用关节的运动来描述我们需要的结果,这样更直接、容易被理解和掌握。那些使用‘第二关节发力’或‘第三关节发力’的描述方法,其描述的本质还是‘第二关节运动’和‘第三关节运动’。因为隐藏在手臂皮肤下面的肌肉群是如此地复杂、精密与细小,我没有能力摸着某一快说它该紧张同时另一块该放松(而且同时紧张和放松的远不止一块肌肉)。和以前的观点更本质的不同是:我主张第三、第二(甚至第一)关节应该协同运动,而且在我们听力的反馈和大脑的指挥下及时调整各个关节的运动程度。
这一切都只是从技术上分析,听上去属于科学的范畴,而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从听觉(反馈)上、从大脑(控制)上,进而完全从音乐上指挥手指的运动,这时就完全是艺的范畴了。艺术一直不术于科学,并将永远不属于科学。
我一直处于学习阶段,对于老何兄所说“活到老,学到老”深表赞同。但是学习的过程难免会碰到偏差,所以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把自己的一点心得放在网上以期得到验证或修正甚至否定。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吧。
发表于 2004-6-13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老何在2004-06-13 13:09:10的发言:
也是的,真要怪自己脑子跟不上时代了;“大关节发力拨弦”还没掌握牢,又要学“上臂发力拨弦”了。这也叫“活到老,学到老”。
到时又会学到右手指发力的根源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由大脑控制的.,如大脑控制的不够好,对发力的效果会大打责扣的.哈哈哈哈.接着再说大脑如何锻炼才能控制如意.要想睡的好,请用脑白金.要想大脑补盖就用盖中盖,
发表于 2004-6-13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天不見論壇非常好的文章!!佩服
发表于 2004-6-13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把“大关节发力拨弦”的说法改为“大关节运动”,因为手指拨弦的运动的确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现象,想要客观、准确地描述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尽管我们不能搞出什么名堂,但是我觉得对真理的探求却是很有价值的。而考虑到教学效果,我觉得在启发学生学琴时,还是有必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能抓住矛盾的要害,让学生易于理解和信服(林耀基在小提琴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吉他老师借鉴),有些观点,如右手运指法的要点——即手指的拨弦运动是靠指根关节主动发力、中小关节辅助发力进行的——是经过实践和理论证明了的科学方法,在没有可靠的根据之前,最好不要随便改变它。
发表于 2004-6-13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我一直都认为“发力点”的说法是错误的,起码也是不确切的,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力和运动的相对支撑点”(以下简称支点)。稍有一点生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关节是不能“发力”的它只能“传递力”和控制力的运动方向,“力”是由相关的肌肉群协同作用而产生的。人体是一个无比精妙的结构,就是手也是由无数个约束(骨骼、筋肉、关节等的相互联系和约束)和无数个自由度(每个关节虽然活动幅度不同,但都是万向的,也就是自由度是无限的),每个动作都是各个约束和自由度的协调作用,而每个动作又都需要一个支点,当你站立时脚跟是支撑点,身体每个动作都需要以此为支点进行协调的作用,当你坐下时你的屁股又成了支点……当你抱起吉他时,你的肩是你整个手臂的支点,肘部和琴箱接触的点是你前臂的支点,手腕是整个手掌的支点,手指第三关节(大关节)是你整个手指的支点……任何一个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关节的相对位移和支撑点的相对分配有任何微小的差异,就会有一个不同的运动结果!所以就有了千变万化的音色!可以看出指尖的运动是手指的协同运动的结果,手指的运动又是手掌协同运动(我这里所说的运动不是狭隘的有较大位移的动作,力的传递和控制也是一种运动)的结果……这就不难理解我认为的“支点”和“协同作用”的观点。我们常说的控制就是控制每个支点之间的协调运动和相互作用,所说的放松就是要去掉不必要的肌肉的收缩(紧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约束使控制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当然放松和控制又有各自的训练方法和要点,在此不多细述
发表于 2004-6-13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好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3 02:24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