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8|回复: 13

关于杨雪菲的上海音乐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0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杨雪菲的上海音乐会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Program
I. albeniz: Asturias
J. Rodrig Invocation y Dance
C. Domeniconi: I Qing, written for Xuefei Yang
W. Walton: Five Bagatelles
Interval
J.S. bach Chaconne from BWV1004
M.C. Tedesc Capriccio Diabolico, Op.85
A. Ginastera: Sonata op.47 for solo guitar

她的网站公布的上面的节目单,与原来通知的稍有不同。
很遗憾,没有空去看。去看过的朋友来说说,怎么样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看到了以前有这么一篇采访,呵呵,没有见过吧?吉它的一种经典版本叫杨雪菲 服装与道具横七竖八,烟雾缭绕,大牌小牌的声乐演员们用沙哑的声音低声笑骂。只有她静静地坐在休息室的角落里,任随秀发垂到胸前,默不作声。2003年岁末,一个飘着冬雨的冰冷的晚上。 前台,欧洲最大的室内体育馆-科隆Arena里万众沸腾,举办过9届的Nokia Night大型音乐会再一次来到科隆。而就在刚才,一个中国女孩子,用一把吉它,纤细的十指,在一刹那间就秉住了全场四万观众的呼吸。 神童的乐章 如所有音乐神童,杨雪菲的履历本身,就像是一曲由弱渐强的回旋了近20年长的辉煌乐章。 七岁学琴,十岁师从陈志教授,从1987年起,十岁的杨雪菲便开始在全国各大青少年吉它比赛中崭露头角。1990年,杨雪菲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古典吉它的学生,此后就开始先后赴日本、西班牙、葡萄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国际巡回演出,倍受瞩目。 1992年,90高龄的世界著名作曲家罗德里格出席了她在马德里的音乐会,听完她的演奏后不禁赞叹道:“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一个14岁孩子在弹奏!” 1996年,杨学菲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中国第一位吉它专业的大学生。2001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破天荒地为杨雪菲地颁发吉它专业的全额奖学金,录取她深造古典吉它弹奏。她果然不负众望,2003年她以特忧的成绩毕业,并屡屡创造了中国音乐界和乃至世界吉它界的无数个第一...... 顶级大师行列里的小姑娘 采访是在演出的第二天下午,约好在Hyatt酒店那个看得见铁路桥和大教堂的大堂里见面。她秀发及肩、两眼雪亮,典型的亚洲女孩子的娇小身材。与昨晚一袭艳红色曳地长裙相比,眼前褪去浓妆、着黑色便衣的杨雪菲看上去很清爽。 刚看大教堂回来,天很冷,她说。她其实很健谈,也很平和,声音潺潺犹如吉它的轮指疾走。于是我们开始了一段更像闲聊的即兴访谈。 欧览:从你的履历上看,你很小就在古典吉它弹奏上造诣不凡。可你学琴的时候才七岁,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抱得动吉它?而且,当时的孩子一般都学钢琴小提琴什么的,你为什么学的是吉它?也就是说,你走上吉它弹奏为职业的道路是不是受你父母的影响或者是他们的英明远见? 杨:其实学吉它纯属偶然,我小时候很调皮,很野,父母就让我去学个乐器,好“拴住”我。正好他们认识一个教古典吉它的老师,就让我去学了。没想到,我总是学得比别人快,什么样的曲子到手,总是很快就能弹,到后来曲子越来越难,我也能坚持练下去。然后就参加各种比赛,总拿奖。后来就很自然地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升大学。不过我父母可以说都跟音乐、艺术什么的根本不沾边儿。我哥哥一直读理科,现在美国,他可理性得很,受我妈遗传。 欧览:在乐器弹奏技巧方面,中国人从来没什么问题,心灵手巧嘛。但是吉它是很偏门的乐器,也是很纯粹西方的东西。那么你能成功挤入西方顶级演奏家的行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杨:中国人技巧不缺,国内现在有不少年轻演奏家技巧真的也很不错。但是最缺的就是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方面。我来伦敦学琴,学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技巧方面可以说我在14岁的时候就没有弹不了的曲子了。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上课的时候,老师听我弹曲子,经常会由衷地说:“Fei, I can not do that.”但在这里要学习的就是对乐曲风格的领悟,找到那种感觉。这是很抽象的东西,也是国内无法有的氛围和条件。 欧览:你在2003年四月份刚加入英国的音乐会经纪公司Askonas Holt。有网友说,这对你的演奏生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你自己怎么看呢? 杨: Askonas Holt 是全球音乐界最大最著名的经纪行之一,旗下大牌艺人很多,但吉它演奏家很有限,其中有吉它界天皇巨星级的John Williams 和Sharon Isbin。我当时也非常意外Askonas Holt会主动找我签约。能够与Williams和Isbin在同一家公司旗下效力,这无疑是一个吉它手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耀之一。这次的Nokia之夜就是这家公司为我安排的第一场全欧范围的巡回演出,影响力很大,对提高知名度很有裨益。不过,这种演出比较趋向商业化,你看同场演出有古典有通俗,艺人来自世界各地。而且我从来不敢想象,对着四万观众弹奏吉他的效果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德国的观众非常好,很安静地听,全场气氛很好。 欧览:你现在开始在国际吉它音乐界崭露头角,那么你将来的打算是什么呢? 杨:我现在定居伦敦,我想至少还会再继续几年演奏方面的事业,然后呢有可能同时做一些音乐文化方面的事业。吉它在国内说普及也普及,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把吉它,但不论从吉它演奏到欣赏水平都很初级。我想将来可能会在这方面做些事情。现在音乐学院吉它专业也渐渐地多了,原先都觉得吉它很偏门,就连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些教授很久了都不知道我们学校居然还有开吉它专业。我当时就是第一个,全国就我一个。 欧览:一个比较个人化的问题:我总以为,学琴和读书看似相同,但其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甚至有些对立的道路。现在不断出现像你这样的音乐神童,比如,目前在德国汉诺威学钢琴的李云迪和沈文裕,一个比一个出名,一个比一个年轻。有道是“术业有专攻”,但的确,很多孩子在苦练琴艺的同时,失去了正常文化学习时间的机会,导致将来生活上的某方面空白。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成年以后再回过头看看因过早职业化而失去的童年,会不会后悔? 杨:你说的是事实。都说“学琴的孩子没有童年”,这是很普遍的,尤其是最后上到音乐学院的尖子。但现在看来,我并不后悔,反而很感激我父母当时让我学琴。我们的确在文化学习方面疏忽了很多,就拿我来说,我的数学几乎一塌糊涂,一个简单的算式都算不来。因为从音乐附中到音乐学院的课程,根本就没有数学。而且我们的交际圈子也很窄,都是和搞音乐的人在一起,眼界学识不免受到限制。去年在和德国的一位作曲家合作时,他向我探讨一些易经方面的哲学理解,想把这些东方哲学元素融入音乐的精髓里,但我对这方面一无所知。我觉得很遗憾,今后很有必要在文化素养上恶补一场。 谈话深深浅浅地进行了近一个小时,最后,经纪公司人员再度匆匆赶来,提醒杨雪菲:该是准备晚上演出的时候了。 吉它的杨雪菲版本 临走前,杨雪菲赠我一盘她演奏专辑,那是1999年国内的版本。我看到素雅的封面里,一个短发的女孩儿抱着吉它,微侧的脸上神情踌躇。她说,今年Askonas Holt将为她出版新的专辑,我不禁猜想,那上面会是什么样的形象,成熟的女演奏家,还是成功的音乐界新星? 回到家里,我把那盘CD放到播放器里,Giulio Regondi的《夜曲》立刻潺潺的流了出来,像暖气一般,灌满了我那小小的空间。或许,只要稍一抬头,就可以看见一把西班牙吉它正静静地垂在书架上,落满灰尘。 而此刻正是第二场演出开始的时间,科隆Arena里,平日里聚满鲨鱼冰球队球迷的层层叠叠看台上,换上了把音乐会当作新年庆祝节目的热爱艺术的人们。交响乐团竟以《非加罗的婚礼》开场,慢慢把全场观众的激情调动起来。在合唱队的几支经典曲子之后,主持人高声道:“每年的Nokia Night,都以一种古典乐器为重点推出,今年我们很荣幸终于找到了她——吉它和雪飞扬!” Concierto de Aranjuez的忧郁旋律适时地响起,文弱的杨雪菲静静地出现在台中央的蓝色光环中。 谁也不曾想到,看上去那么弱小的女孩,弹出来的琴声却那么震撼!是的,她能挑起怀里的六弦琴,一点一点地触及到每个人的音乐神经。全场竖起耳朵倾听,只有杨雪菲的吉它在跳动,巨大的显示屏上,她的指尖灵动如蝴蝶飞舞。 然而,很少人知道,杨雪菲那看似轻松愉悦的指尖下,拨弦摁弦的早已是去不掉的茧子。没有人会想到,在她潺潺的漫妙的倾诉背后,是七岁那年的寂寞夏天开始,童年少年时光从此在琴弦上挣扎而过。 吉它爱好者网页上有人叹息道,杨雪菲加盟AH经纪公司,既可喜可是又...喜的是,当年负琴的小女孩如今终于挤进了世界顶级大师的行列;忧的是,恐怕再难以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她的演奏,不免令人遗憾。 杨雪菲不置可否。学琴的过程就是一条西行取经的路途,越往西,越离乡背井,越是人烟罕至。到达科隆的第三天早上,历经三个月的Nokia Night巡回演出终告结束,曲终人散。杨雪菲从容地打点着简单的琴囊,和所有音乐同行们挥手告别,然后静静地飞回伦敦的居所。只有她的音乐,在我的挂着吉它的屋子里和落着灰的记忆里,依然穿行不止。 附:杨雪菲的2003年 2003年1月10日,吉他独奏,柏宁集团新年音乐会系列,普赛尔音乐厅。 2003年3月4日,吉他独奏,英国素尼。 2003年3月8日,吉他独奏,西苏息士吉他协会。 2003年3月27日,吉他独奏,伦敦玻利维音乐厅。 2003年5月3日,吉他独奏,修咸顿。 2003年6月8日,吉他独奏,保顿文耐尔音乐节。 2003年7月15日,吉他独奏,菲尔菲德音乐厅,伦敦。 2003年7月24日,吉他独奏及授课,邓地吉他音乐节,苏 格兰。 2003年7月29日至8月7日,吉他独奏及授课,芬兰加士图拉音乐节。 2003年8月,吉他独奏,法国音乐艺术节。 2003年10月11日,吉他独奏,英国。 2003年10月-12月,Nokia Night欧洲巡回音乐会。 2003年11月22日,吉他独奏及吉他与女高音,英国巴比郡。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作者:秦戈,来源:http://www.ouline.com/olyk/?story_id=5054&PHPSESSID=0b9c129563a8260390a0eb17de3d463a
发表于 2004-5-30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上半场一般,下半场还可以!结束时有人送的是花圈(遗体告别)!令杨雪霏十分尴尬!
发表于 2004-5-30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兄是吉他通!什么都让你找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名副其实的盗墓者了吧。怎么最近不见你偷东西了?是不是有人要陷害雪菲MM?哈哈。那首易经好听么?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5-30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个,采访就是关于那次音乐会的。想知道她弹的恰空是谁的版本?
发表于 2004-5-30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力技巧没的说,个人风格比较明显,尤其对一些民族色彩浓厚的,节奏鲜明的,技巧犀利的曲目,令人沉迷。个人认为一些小失误和破音不谈(毕竟是现场音乐会),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感觉一般,杨对巴洛克的曲目总有一些“浅”。总的来说,杨跻身国际大师之列一点不过,绝对不逊色大卫罗素。
发表于 2004-5-30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戈这名字挺熟悉的。。。
发表于 2004-5-30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杨MM题词:
国家的荣誉,民族的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04-5-30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和田玉在2004-05-30 14:51:41的发言:
上半场一般,下半场还可以!结束时有人送的是花圈(遗体告别)!令杨雪霏十分尴尬!
看到有人讨论说是马只民送的?
发表于 2004-5-31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晚我去了,原来是二楼的票,后来楼上人没坐满就换到了一楼,入场后看到了我的老师蒋梵,还有蒋达民老师,彭莱柱老师,吉他岛的方岛主~~~~个别人还背着琴去的,坐我旁边的小姑娘是马志敏的学生~~~总得来说,个人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第一首是阿尔贝尼斯传奇,以后的几首除了阿尔贝尼斯-塞维利亚和和迪安斯乡愁曲外其他的没怎么听过,听不太懂,观众反应也不强列~~特别是最后一曲奏鸣曲,不过杨介绍说旋律不会很美,倒是充分挖掘了吉他的音色,后来加演的几首倒是大家都很熟的皮革探戈,彝族舞曲~~开始的几首音量不是很大,到了彝族舞曲时音色充分发挥了出来~~声音传到了每个角落,杨的轮指还是非常历害的~~~~期待她的下次音乐会~~
发表于 2004-5-31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偶是初学者。那首奏鸣曲在guitarchina上下载过,所以对那个夸张的拉弦有点心理准备,呵呵。传奇,乡愁,塞威力呀算是比较熟悉的,其他的就不大熟悉了。或者压根没听到过。到是最后加演的有点熟悉的感觉,呵呵。整场都很期待的轮指,可是一直没有比较大段的。想不到,最后来了个民族的彝族舞曲。恩,爽啊。~~~~感觉她还是很有气质的。不知道最后蒋达民向后面扔东西有没有砸到人,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2 22:13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