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日子不曾好好地坐下来听巴赫了。个人的空间、平静的
心境,一套欧洲名厂的HiFi,当这三者都不具备时,最接近天堂的
音乐同样是最令人厌倦的——念经一般。非骨灰级的乐友大都有
此体会。而作为寄宿于八人大通铺的大学生的乐迷,体会自然更
深。
于是当我身处公车上,猛然分辨出一同学的手机振铃音乐竟是
《f小调赋格》时,不禁没来由的窃窃不平起来:年复一年地守护
著心中的香格里拉的信徒,怎能容忍圣女悄然从殿堂中出走到尘
世的事实?简直有如关云长盗嫂背兄、赵子龙单骑卖主一般。刻薄
一点说,就是如远行中男子听闻爱侣投入别人怀抱般有损自尊
吧。
世界总是群体理念的支配下不断变更的,撮尔顽固不化之辈如
我等,只能心有不甘地古典音乐从天堂到人间的事实。华丽的管
风琴清晰而稳定地呈示了不同声部进入、追逐、逃循的盘旋上升
的艺术,然而这只为少数狂热的爱乐者所珍视。构筑在简单得不
能再简单的电音上的《f小调赋格》,却在彼起此伏中潜入了人
群,主旋律是如此的美妙。足以令人一震。在这个手机飞速换代
的东亚经济圈中,不能再找到什么比手机振铃乐声更普遍地影响
人们的听觉了。
从黑胶片到CD到MP3,音乐的存贮体积和质素在同步下降中,
为了更快捷和更方便。手机的振铃乐声是否便是这个过程的下一
个进阶呢?改变是表象,或许为了在潮流中维持自己的影响和生命
力,音乐本身不停地变换著外在的音乐,无论是Philahamonic还是
Electronic,这是本质。
同学当时对我说:“挺好听的。”
……
之后有日听到另一同学的手机铃声用的是莫扎特第39交响曲,
微愕之余,暗中叫好。笑,想鼓掌,忍而未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05-31 12:35: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