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102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83454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1-8-31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4-5-15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乐器, 并不单单是一件乐器, 而是文化的载体,
我们学习一件乐器, 就应该研究和学习她蕴涵的文化内涵, 即"道"也.
正如古代的兵器, 也是思想宗教甚至哲学的载体, 我对武术不太了解, 但我知道有个太极拳, 它不仅仅是一种拳术, 而是中国文化和智慧的载体, 西方人学习中国武术, 只有掌握了中国的文化, 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的精髓. 吉他也是如此.
不是贬低所谓的"中国风格", 我觉得吉他在中国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风格". 可是, 目前国人对吉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远未达到发展它改造它的程度. 正如一个爱好太极拳的外国人非要把它用在拳击比赛中那样地可笑.
其实归根到底, 学习吉他是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西方艺术的一个途径, 通过演奏和学习经典的吉他作品, 我们也许会慢慢体会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吧.
这里, 我想到现代的很多中国人对待外国的东西会有楼主这样的思想, 而且会觉得理所当然(其实是极不正常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我觉得, 这与老毛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去其糟粕, 吸其精华---有极大的关系. 其实, 这个思想是有很大的片面性: 我们对一件不了解的东西, 我们怎么会知道哪些是精华, 哪些是糟粕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抱着学习的态度, 而不是批判的态度呢?
楼主所说的<梁祝协奏曲>的确是西方音乐民族化的典范, 她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的历史, 西方音乐早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的, 中国对其完全是"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到60年代的时候, 中国的西方古典音乐水准已经非常高了. 这为<梁祝>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想一下, 如果当初中国人只接受西方的乐器, 只拿它来演奏中国的丝竹调, 高山流水...而不学习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体系. 是绝对不是出现<梁祝>这样的作品的. 其实, 这部作品的形式, 和声, 体系, 题裁完全是西方古典音乐, 只是运用了中国音乐的旋律作为素材而已.
吉他, 中国自己的路, 个人认为, 目前还是不要走的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05-15 8:53:26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