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54|回复: 57

[资料]音乐词汇与术语,以及律学与吉他调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7 1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Aria:咏叹调,抒情调 配有伴奏的独唱曲,是歌剧或清唱剧里的歌曲,有时用于抒情的器乐曲上。


Cantata:清唱剧 以宗教文字为歌词,配以器乐伴奏的乐曲,但也有极少数是宗教的世俗清唱剧。



Concerto:协奏曲 巴罗克时期发展出来的曲种,通常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 合奏的乐曲,有时独奏乐器会有两至四

件。



Etude:练习曲 原指一些为针对某一种演奏技巧而作的简短乐曲,但在浪漫时代 也有作曲家写作极为艰深的练习曲在音乐

会中演奏。



Fugue:赋格曲 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赋格是复音音乐的重要曲式,同 一旋律反复出现,互相重叠,或互相

“逃难”对方。




March:进行曲 为进行或游行而作的儿拍子短曲。



Mass:弥撒曲 以天主教弥撒中经文为唱词所写的大型声乐作品。



Minuet:小步舞曲 原是一种法国舞曲,在十七世纪开始发展成艺术音乐的一部分, 常见于巴罗克时期的舞曲或古典时期

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Nocturne:夜曲 浪漫气氛丰富的缓慢乐曲,大多数夜曲都是钢琴曲。



Opera:歌剧 谱成音乐的戏剧,音乐,台词和剧情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四百年歌剧艺术衍生出不同的类型:严肃歌剧(O

pera Seria),诙谐歌剧(Opera Buffa), 美声歌剧(Bel Canto Opera),轻歌剧(Operetta),德国轻歌剧(Singspiel), 乐剧

(Music Drama)和法国喜剧歌剧(Opera Comique)等。



Overture:序曲 法文开放的意思,是歌剧或神剧等同类作品开始时的器乐前奏。 浪漫时期发展出音乐会序曲(Concert Ov

erture),是一种独立的管弦乐作品。





Partita:组曲 原是一种主题与变奏(Theme and Variations)的曲式,巴罗克 时期演变成组曲的意思。



Plainsong:素歌 (请参阅Gregorian Chant)。 Polyphony:复音音乐 两个或以上独立声部组合的音乐。



Prelude:前奏曲 浪漫时期用于歌剧或芭蕾舞剧每一幕的前奏,有时更取代序曲。 也是一种没有明确形式的独立乐曲,通

常是十分简短的钢琴曲。




Programme Music:标题音乐 以纯音乐描述一个标题甚至故事的器乐曲。



  Recitative:宣叙曲 在歌剧或神剧中以歌唱方式说话。与咏叹调比较,宣叙调重叙事,音乐只是附属性质。   equie

m:安魂曲 天主教礼仪为死者送葬的弥撒曲。



  Rhapsody:狂想曲 浪漫时期一种形式自由的曲种,经常以既有的旋律为基础写成器乐曲。



  Rondo:回旋曲 古典时期一种节奏轻快的曲式。其中的主要乐段会与其他乐段 轮替出现。回旋曲大多出现于协奏曲或

奏鸣曲的终结乐章,但也会独立乐曲的形式出现。



  Scherzo:诙谐曲 意大利文玩笑的意思。十九世纪由贝多芬发展出来,取代小步舞曲 (Minuet)的地位。



  Serenade:小夜曲 意指夜间的音乐。十八世纪时一种多乐章组成的器乐曲,经常是为庆祝活动而写的。



  Sonata:奏鸣曲 意大利文声响的意思,有别于歌唱的声音。奏鸣曲是一种专为某种 乐器而写的音乐。除了钢琴奏鸣曲

以外,大多数的奏鸣曲都有钢琴伴奏,但也有 巴罗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是为三件乐器而写的(其实是四人合

奏的, 但伴奏者不算在内)。



Variation:变奏曲 以同一主题(Theme)作一连串变奏的乐曲。在每个变奏中, 同旋律会以不同和声,节奏,速度,加减音


符甚至倒弹出现


[ 本帖最后由 无聊的人 于 2006-12-27 11:4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音 乐 术 语(速度篇)


Grave 壮板;沉重的,庄重的,极缓慢的

Largo 广板;宽广的,缓慢的

Larghetto 小广板(比广板略快);稍宽广的,稍缓慢的

Lento 慢板;柔和的,徐慢的

Lentamento 小慢板(比慢板略快)

Adagio 柔板;宁静的,徐慢的

Adagietto 小柔板(比柔板略快)

Andante 行板(步行速度);进行的,流动的

Andantino 小行板(比行板略快)

Moderato 中板;中速的,有节制的

Allegretto 小快板;稍快的,活泼的

Allegro 快板;愉快的,迅速的

Vivace =Vivo,快而活泼(速度介于快板与小快板之间)

Veloce 迅速地,急疾地

Presto 急板;急速

Prestissimo 最急板;最快速度

Ad libitum (缩写为ad lib.)随意地(演奏者可任意改变一段音乐的表演色调和速度)

Rubato 节奏自由

Agiato 缓慢而宁静地

Largamente 充分地,宽广地,缓慢地

Sostenuto (缩写为sost.)沉着地,自制地,保持(中庸)速度

Accelerando (缩写为accel.)渐快

Animando 渐快,渐活跃,有生气

Stretto 加快,紧凑些

Stringendo (缩写为string.)紧缩,渐快

Con moto 加快速度

Incalzando 加快进行

Ritardando (缩写为rit.或ritard.)渐慢

Ritenuto (缩写为rit.或riten.)渐慢

Rallentando (缩写为rall.)减慢,减弱

Allargando (缩写为allarg.)渐慢,渐宽广

A tempo 恢复原速

L'istesso tempo 速度同前

Istesso tempo 速度同前

Tempo Ⅰ 恢复最初速度

Tempo primo 恢复最初速度
音 乐 术 语(力度篇)
Pianississimo (缩写为ppp)极弱

Pianissimo (缩写为pp)很弱,很轻地

Piano (缩写为p)弱,轻微地

Mezzo piano (缩写为mp)中弱,不很轻

Mezzo forte (缩写为mf)中强,不很强

Forte (缩写为f)强,有力地,响亮地

Fortissimo (缩写为ff)很强,非常响亮地

Forte fortissimo (缩写为fff)极强,级响亮地

Sforzando,sforzato (缩写为sf)强调,突出

Forte piano (缩写为fp)强后转弱

Forte subito (缩写为f sub.)突然转强

Piano subito (缩写为p sub.)突然转弱

Crescendo (缩写为cresc.)渐强

Decrescendo (缩写为decresc.)渐弱

Diminuendo (缩写为dim.)渐弱

Calando 减小音量,渐安静,有时同时渐慢

Perdendosi 逐渐减弱音响以至于无

Sotto voce 低声地,把声音压住

Con forza 有力地,响亮地

Con tutta forza 用全部力量,尽可能响亮地
音 乐 术 语(表情、风格篇)
Agitato 惊惶地,不安地,激动地

Amabile 愉快地,亲切地

Amoroso 温柔地,抚爱地,热情地

Animato 活泼地,兴奋地

A piacere 随意的,自由的

A perto 开朗的,开放的

Appassionato 热情地

Armonico 和谐的,悦耳的

Brillante 光辉的,辉煌的

Brioso 活泼的,愉快的,兴奋的

Buffo 诙谐的,滑稽的

Calmato 安静的,平静的

Calore 温暖,热情,热烈

Canoro 谐和的,悦耳的

Cantabile 如歌地

Cantando 歌唱般的,悦耳的

Capriccioso 幻想地,古怪地,变幻无常地

Commodo 舒适地

Commosso 感动地,激动地

Comodo 舒适地

Con amore 亲切地,热情地

Con anima 有感情地

Con brio 活泼地,明亮地,精神饱满地

Con espressione 富于表情地,鲜明有力地

Con fuoco 热忱地,热烈地

Con sentimento 充满感情地,衷心地

Deciso 果断地,勇敢地

Delicatement 温柔地,纤细地

Delicato 委婉地,细致地

Devoto 崇敬地

Dolce(缩写为dol.) 柔和地,温柔地

Dolcissimo 极柔和地,极温柔地

Doloroso 愁闷地,悲伤地

Elegante 优雅地,潇洒地

Elegia 悲歌

Elegiaco 哀怨地,悲怆地

Energico 有力地,坚定地

Espressivo 富于表情地,鲜明有力地

Fantastico 幻想的,虚幻的,古怪的

Fieramente 严厉地,激烈地

Flebile 哀怨地,悲痛地

Fuocoso 热忱地,热烈地

Furioso 疯狂地,激烈地,热烈地

Giocoso 愉快地,戏谑地

Grandioso 雄伟地,壮丽地,崇高地

Grazioso 优雅地,动人地

Leggero 轻快地,温柔地

Leggiero 轻快地,温柔地

Leggierissimo 极轻快地,极温柔地

Lusingando 戏嬉地,亲切地,谄媚地

Maestoso 雄伟地,庄严地,隆重地

Malinconico 忧郁地,悲怆地,悲惨地

Marcato 清晰地

Mesto 忧伤地,哀痛地

Passionato 热情地

Pastorale 田园风格

Pesante 沉重地,有力地

Placido 安静的,平静的,轻柔的

Pomposo 华丽地,壮丽地

Risoluto 坚决地,肯定地,果断地

Scherzando 戏谑地,诙谐地,幽默地

Scherzoso 戏谑地,诙谐地,幽默地

Semplice 纯朴地,自然地

Sereno 明朗地,轻柔地,安谧地

Serio 严肃的

Soavemente 亲切地,仁慈地,甜蜜地

Spirituoso 精神抖搂地,生龙活虎地

Tranquillo (缩写为Tranq.)安静地,平静地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音 乐 术 语(补充)


All' 类似,风格

Alla 类似,风格

Assai 非常,足够地

Ben 相当地

Come 如,同,像

Con 用,同,具有,带有

Di 从,用,以

Doppio 倍,双

E 并,和,及

Ed 并,和,及

Giusto 精确地

Lunga 长的,长时间的

Ma 但,然而

Meno 较少,更少

Mezzo 适中,一半

Molto 很,极

Non 不,勿,非

Più 更

Poco 少许,不多

Poco a poco 逐渐地,渐次地

Poi 然后,其后

Possibile 尽可能的

Quasi 恰如,近乎

Segue 继续如前

Sempre 经常,始终,继续

Simile (缩写为sim.)同前

Un poco 少许,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常用名词解释


〖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

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贝尔格、韦勃恩(Webern, 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

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谓之“七音音阶”。





〖力度〗(dynamics)


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之,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大调、小调〗 (major、minor)


西方控音乐普遍的两种自然调式,都属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大调(大音阶)的三四两音间与

七八两音间为半音;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大歌剧〗 (grand opera)


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历史题材歌剧。不用说白,演出场面力求富丽豪华。梅耶贝尔、阿列维等人采用之。





〖小歌剧〗 (operetta)


又名轻歌剧(light opera)。原意为小型的歌剧,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蹈等的戏剧,其中音

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小歌剧著称的作曲家有奥芬巴赫、约翰.施特劳斯、沙利文。至二十世纪,

小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





〖五声音阶〗 (prentatonic scale)


八度内有五音,谓之“五声音阶”。





〖切分音〗(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有如下数种: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多用切分音是爵士音乐的特点之一。





〖古典曲式〗 (classic forms)


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套曲等几种曲式。





〖古典时期〗(classic period)


通常指西方音乐晚上巴赫到贝多芬前期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乐派活

动时期为古典时期。





〖平行五度〗 (parallel fifths)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予人以声部不独立与调性不明确的感觉。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

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

决,谓之“平行减七和弦”。





〖节奏〗 (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三:


  1、乐音的高度;


  2、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


  3、乐音的强弱。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其代表有画家莫奈、马奈、雷诺阿,作曲家德彪西等。德彪西

在印象画派和魏尔伦、马拉美的印象派诗歌的影响下,开创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画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

替代陈述,以色彩替代力度,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音阶等。印象乐派之后

起者有拉威尔、杜卡、鲁塞尔、迪利厄斯、法里雅、莱斯庇基等。





〖主调音乐〗 (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欧洲

十九世纪的音乐大多属于主调音乐范畴。





〖主导动机〗 (Leitmotiv)


瓦格纳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乐曲动机》

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

机等。





〖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曲式〗(musical form)


乐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乐段;


  2、二部曲式;


  3、三部曲式;


  4、回旋曲式;


  5、变奏曲式;


  6、奏鸣曲式;


  7、套曲式。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十 二 平 均 律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
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


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

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


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

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器的重要频率范围表


小提琴 200Hz~4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是拨弦声频带;6~10KHz是音色明亮度。


中提琴 150Hz~300Hz影响音色的力度;3~6KHz影响音色表现力。


大提琴 10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是影响音色音色明亮度。


贝斯提琴 50Hz~1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2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长笛 25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的音色明亮度。


黑管 150Hz~6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3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双簧管 300Hz~1K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1~5KHz提升使音色明亮华丽。


大管 100Hz~200Hz音色丰满、深沉感强;2~5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小号 150Hz~25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7.5KHz是明亮清脆感频带。


圆号 60Hz~600Hz提升会使音色和谐自然;强吹音色光辉,1~2KHz明显增强。


长号 100Hz~240Hz提升音色的丰满度;500Hz~2KHz提升使音色变辉煌。


大号 30Hz~200Hz影响音色的丰满度;100Hz~500Hz提升使音色深沉、厚实。


钢琴 27.5~4.86KHz是音域频段。音色随频率增加而变的单薄;20Hz~50Hz是共振峰频率。


竖琴 32.7Hz~3.136KHz是音域频率。小力度拨弹音色柔和;大力度拨弹音色丰满。


萨克斯管 600Hz~2KHz影响明亮度;提升此频率可使音色华彩清透。


萨克斯管bB 100Hz~300Hz是影响音色的淳厚感,提升此频段可使音色的始振特性更加细腻,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吉它 100Hz~300Hz提升增加音色的丰满度;2~5KHz提升增强音色的表现力。


低音吉它 60Hz~100Hz低音丰满;6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电吉它 240Hz是丰满度频率;2.5KHz是明亮度频率3~4KHz拨弹乐器的性格表现的更充分。


电贝司 80Hz~240Hz是丰满度频率;600Hz~1KHz影响音色的力度;2.5KHz是拨弦声频。


手鼓 200Hz~240Hz共鸣声频;5KHz影响临场感。


小军鼓(响弦鼓) 240Hz影响饱满度;2KHz影响力度(响度);5KHz是响弦音频(泛音区)


通通鼓 360Hz影响丰满度;8KHz为硬度频率;泛音可达10~15KHz


低音鼓 60Hz~100Hz为低音力度频率;2.5KHz是敲击声频率;8KHz是鼓皮泛音声频。


地鼓(大鼓) 60Hz~150Hz是力度音频,影响音色的丰满度;5~6KHz是泛音声频。


镲 250Hz强劲、坚韧、锐利;7.5~10KHz音色尖利;1.2~15KHz镲边泛音“金光四溅”。


歌声(男) 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歌声(女) 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 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 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 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 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学与吉他调音

各位看的时候悠着点,建议曾在物理学科上受过强烈刺激的同学慎重观看.



律学与吉他调音




记得前些天大家一同讨论了一下关于吉他调音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弹吉他的朋友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有关调弦的方法,
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 使用音笛或电子校音器,直接对六根琴弦的空弦音进行校准,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应该没有误差的,但是对于音笛来

说,通常其制造误差较大;


(2) 对于经验丰富的演奏者,可以直接通过耳朵的听觉将6根琴弦调准,不但要保证各弦之间的音程关系正确,同时还


要保证音高与标准音高基本相同,这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由于没有专门的训练,难度较大;

(3) 通过音叉、钢琴、口琴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将吉他上某一个音先定好,然后根据音程关系对各弦进行校准。


可以说第三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也是肯定会用到的,因为第一种方法对于需要特殊调弦的乐曲就显得不适用了,需要我们


手动进行调弦。那么,就第三种方法来说,又有实音调弦和泛音调弦两种方法。实音调弦就是直接利用琴弦之间的音程关


系进行调弦,因为同一个音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琴弦上找到,那么只要通过调整使得这两个音的音高相同,那么就实现了琴


弦的校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通常使用高音琴弦的空弦音与低音琴弦的某把位的音进行校准。下面给出了对应关系: 6


弦5品 = 5弦空弦 5弦5品 = 4弦空弦 4弦5品 = 3弦空弦 3弦4品 = 2弦空弦 2弦5品 = 1弦空弦 通常,这在学习吉他的初

期就会学到。


另外,我们还经常会用到的是泛音调弦法。其主要是利用相临琴弦上不同把位相同音高的泛音来实现调弦。下面给出了如

下对应关系: 6弦5品 = 5弦7品 5弦5品 = 4弦7品 4弦5品 = 3弦7品 2弦5品 = 1弦7品 5弦7品 = 1弦空弦 6弦5品 = 1

弦空弦


由于2弦与3弦之间的大三度关系,因此不能够再用3弦的5品与2弦的7品相校音,而需要通过其他弦的校音来过度。


对于通常遇到的特殊调弦情况,如果是6弦需要调整为D,那么可以使用6弦的7品实音与5弦的空弦进行校音,或是使用6

弦的12品泛音与4弦空弦校音。5弦调整为G的情况则使用5弦的7品实音与4弦的空弦进行校音,或是使用5弦的12品泛音

与3弦空弦校音。


那么,下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对于实音和泛音调弦,到底哪一种调弦的方法最为准确?


通常我们见到的情况是,初学吉他的朋友一般是使用实音调弦,而有一定基础的朋友则是使用泛音调弦法,而且演奏家在

进行调弦时也是采用泛音调弦的方式,那么应该来说,泛音调弦是使用得比较广泛的,而其得到的音高也是准确的。


但是在讨论种有的朋友提到说"泛音调弦得到的不是十二平均律","泛音所得到的是纯律",这些都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一些书籍,包括音乐、律学、物理等各个方面,以期就这个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


首先我们要引用北京大学物理系龚镇雄先生所著《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一书中有关音、律和音高标
准的论述。

音与律,音高标准



音与律,律制

音与律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由各种调式产生各种音阶,音阶中的每一个单位称作一个音。规定音阶中各个音的由来及其

精确音高的数学方法叫做"律制"。律制中的每一个单位称作"律"。

同一音阶,例如由音名为C、D、E、F、G、A、B组成的七声音阶,可能由不同的生律方法产生,如用十二平均律、五度


相生律或纯律的生律方法产生。用不同的律制生律,同名音的音高可能是不同的。粗略的说,音是定性的或不太严格定量



的,而律是严格定量的。





从物理上说,人耳对于音高差异的感受是由于频率不同而造成的,频率高的声音音高,频率低的声音音低,而不同的音名


在不同的生律方法下所对应的声音频率实际上是不同的。





就上面所提到的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纯律来说,就是不同的生律方法,因此说,如果以一个相同的频率作为C,那


么使用十二平均律生出的D和用纯律生出的D就有不同的频率,而人耳听这两个音的音高也是不同的。





现在要先说明一点,吉他是一种十二平均律乐器,钢琴也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音乐场合都是在使用十二平均律,这是伟大

的巴赫为我们确立下来的。在无伴奏合唱中,为了求得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会自然趋于纯律。既然十二平均律是一个标

准,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当进行吉他的调弦时,也就应该使用十二平均律。因此,如果网友所说"泛音调弦得到的不是十

二平均律"的话,那么调弦得到的音高应该是"不准的"。


这里我们不想花费过多的篇幅来说明十二平均律和纯律的生律方法,只是在给出几个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得到

音高所对应的频率值,来判断音高是否正确。


(1) 无论对于哪种律制,一个八度所对应的都是频率为2倍的关系。即,标准音高a1的频率为440Hz,那么高一个八度

的a2的频率一定为880Hz。


(2) 我们通过计算得出吉他每一根空弦音的理论音高(十二平均律的),然后看泛音调弦方法得到的音高是不是与之相

等即可。对于标准音高a1=440.0000 Hz,那么按照12平均律所生成的各弦空弦音分别为: 1弦空弦,音高e1,频率f =

440.0000 / 2 ^ ( 5 / 12 ) = 329.6276 Hz 2弦空弦,音高b,频率 f = 440.0000 / 2 ^ ( 10 / 12 ) = 246.9417 Hz 3

弦空弦,音高g,频率f = 440.0000 / 2 ^ ( 14 / 12 ) = 195.9977 Hz 4弦空弦,音高d,频率 f = 440.0000 / 2 ^ ( 1

9 / 12 ) = 146.8324 Hz 5弦空弦,音高A,频率f = 440.0000 / 2 ^ ( 24 / 12 ) = 110.0000 Hz 6弦空弦,音高E,频

率 f = 440.0000 / 2 ^ ( 29 / 12 ) = 82.4069 Hz


而前面所提到的纯律,其生律方法是,以3倍频(包括1/3倍频)和5倍频(包括1/5倍频)进行,没有其他的设定。所谓3

倍频,就是弦的振动频率为基频的3倍。根据弦振动频率的公式 f = (1 / 2L ) * ( T / ρ) ^ (1 / 2 ),可以得到关系弦长

与振动频率成反比,也就是说,当弦长变为1/3时,频率就变为原来的3倍,当然前提时其他的参数不变,这一点我们是

可以保证的,T是弦的张力,只要不旋转调弦器旋钮,T就不会变化,ρ是弦单位长度的质量,弦一定,这个量也就定了,

因此我们说弦长与振动频率成反比。


吉他上7品的位置,实际上正是整条弦长的1/3处,因此我们可以计算得到7品处泛音的频率为:3 * 329.6276 = 988.88

28 Hz。而吉他上5品的位置是整条弦长的1/4处,该处泛音的振动频率应该是空弦音频率的4倍,即 4 * 246.9417 = 9

87.7668 Hz。如果我们首先校准了1弦,然后用1弦7品泛音与2弦5品的泛音相校,那么2弦5品的泛音在理想状态下就会

被调成988.8828 Hz,比实际应该的987.7668 Hz高了1.1160 Hz。而其他弦上使用这样的泛音调弦时,也有同样的问

题。也就是说,由于7品泛音的使用,造成了纯律的引入,使得调弦时搀杂了12平均律和纯律两种律制,因此,如果说这

样调弦得到的音高"不准",应该说不能算错。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吉他是一件乐器,而非一台物理实验仪器,尽管吉他发声蕴涵着无数物理原理在里面,那

么,只要音高的偏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实际上就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吉他上下弦枕的高低,实际上也会影响到弦的有

效振动长度,也就是会影响到音高。因此,在关于音高补偿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普通吉

他的音高偏差范围是±20音分,高级吉他的音高偏差为+10音分~-5音分之间。


所谓音分,就是把一个八度音程按照等比分成1200份,每一份叫做一音分。使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音分数 = 1200 * log

2 ( f2 / f1 )。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上面使用泛音调弦所造成的音高偏差有多少音分,


1200 * log2 ( 988.8828 / 987.7668 ) = 1.9549 音分


可以看到,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因此,尽管这种调弦方法"不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放心地使用。


以下是当时一些网友的发言,在此感谢这些网友的参与。


泛音所得到的是纯律 泛音是物理学上所说的谐波,12品上的是二次谐波,7和19品是三次谐波,5品是四次谐波。再高次

的谐波会越来越偏离我们所感觉到的准确,一般说来,最准确的旋律声音是五度相声律,最准确的和弦感觉是纯律,而十

二平均律使得各种不同的调子有相同的微小误差。有人称十二平均律为不准律。不过一般人的耳朵误差识别在5音分左

右,而人们柔弦的幅度早就超过这个范围,所以理论上的东西和实际演奏应该是有区别的,但是演奏中时时注意这个问题

一般就不会让人感到不准了。


泛音所得到的是纯律 泛音调弦得到的也不能说是纯律,因为纯律对一个音阶中的每一音都是有要求的。 吉他泛音调弦只

是决定两弦之间是纯律四度,而且吉他转调频繁,纯律是不合适的。 本贴由ZeeEitch于2001年5月29日09:53:48在乐趣

园〖古典吉他村论坛〗发表.


我所知道的 泛音的产生应该是弦的不完全震动产生的,导致此结果的是手指。

而12品的泛音即弦长的一半点是最容易发的。

其实每个点都可以发泛音。只是不容易发而已。而人工泛音正是让发音点一直在弦长的一半.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7 12: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学


三分损益律是中国音律史上最早产生的完备的律学理论,被称为“音律学之祖”,大约


在春秋中期出现。

  

  律:构成律制的基本单位,当各律在音度上有了精密的规定,形成一种体系时,便


称为“律制”



  律学:曾一度被学术界称为绝学,是研究乐音体系中音高体制及其相互的数辑关系

的科学,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种交叉学科。



  三分损益律:是中国音律史上最早产生的完备的律学理论,被称为“音律学之祖”

。大约在春秋中期出现。



  《管子.地员篇》、《 朗 春秋.音律篇》分别记述了它的基本法则:以一弦长为其

数,将其均分为三段,舍一取二,便发出第一个上五4度音,这就是“三分损一”;如果

将均分的三段再加一段,便发出其出第一个下五4度音,这就是“三分益一”,如此推算


,可得12个音,称为“十二律”,每律有固定的律名。



  “三分损益”法计算到最后一律时不能循环复生,是一种不平均的“十二律”,各
律之间含有大、小半音之别。用这种方法推出十二律的还有希腊数学鼻祖毕达哥拉斯。



  在中国传统乐器中,七弦琴谱的一部分,民间“点笙”校音,以及其他许多民间乐

器都用三分损益律。“三分损益”最初是建立在五声基础上,它包容着“七声”。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好象第一个精确地使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十二平均律”合音频
率的人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姓朱的音乐家。这也算是我国人民为


世界音乐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吧.

The Well Tempered Clavier BWV 846-869   这部作品被

称为"键盘乐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被

称为"新约圣经"),是巴赫给音乐艺术留下的重要遗产

之一。十二平均律是一种把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使

每个半音音程之间比例保持绝对平均的调音法。这一理论

在西方是1691年由萨克森风琴手威克马斯特首倡的。这部

作品集就是巴赫为了指导教学和推广平均律的使用证明其
使用价值而作的,分上下两卷,分别作于1722年和1742

年,每卷各包括24首前奏曲和赋格,分别建立在十二个半

音的大、小调上。在此之前,键盘乐器主要按照纯音律调

音。纯音律比较适合提琴等无品弦乐器,比平均律更和谐

,但照搬到键盘上就会造成转调的困难,甚至升降记号较

多的调性如升C大小调根本无法演奏。而平均律则可以在


键盘上自由的转调。巴赫通过实践,用这本作品集证明了

平均律的优越性,扩大了键盘乐器的调性适用范围。   

平均律钢琴曲集》可称得上是一部音乐形象的百科全书。
巴赫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他富

有诗意的艺术观念,以及一个艺术家所能想的、所能看的

、和所能感觉到的一切东西,都体现在其中。古今音乐评

论界对此作品一直赞誉有加。歌德曾在书信中谈到他欣赏

《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感受:"里面好像有一种永恒的和

谐在喃喃自语,那仿佛是世界刚被创造好不久时发自上帝

胸臆的东西。"安·鲁宾斯坦说过:"不用多找,只要在

《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你就可以找到宗教性的、英雄气概

的、忧郁的、雄伟的、哀诉的、幽默的、田园风味的、戏

剧性的-各种性质的赋格曲,它们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即

:它们都很美……"   《平均律》二百多年来哺育了一

代代钢琴家和作曲家成长,贝多芬、李斯特、肖邦、古尔

德……顶尖钢琴家们都是在童年时代就熟谙此曲集,从而

熟悉了演奏钢琴的基本技巧、各种调性的色彩和传达感情

的方式。舒曼在《给青年音乐家的箴言》一文中写道:

"让《平均律》成为你每日必食的营养吧!"《平均律》

无疑是巴赫留给音乐的又一大宝贵遗产。

五度相生率

人的耳朵对声音频率的和谐与否有天生的感觉。对于我们来说,最和谐的频率
莫过于频率比为1:1的两个频率。显然这是同一个频率,那么次和谐的两个频率是

频率比为1:2的两个频率。在记谱中这两个频率的音高为相差一个8度。再其次的和

谐的两个频率为1:3的两个频率,但是如果对于歌唱来说,这两个音的音高相差太

多了。所以古人取3倍频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频率比为2:3的两个频率也是很和谐

的。在记谱中这两个音为纯五度(是叫纯五度吗?),就是简谱中的1和5。然后就

好办了,和5的频率比为3:2的音为高音2,和高音2频率比为3:2的音为高音6,6再

衍生出3,这个就是五度相生率。当然纯律的产生和五度相生率又有区别,纯律完全

从1上衍生出各个音。

人耳能分辨的频率差别是一个半音的1/100,也就是一个八度的1200次根号2,也就是

1.00057779。这个概念叫“音分”,一个半音分成100个音分。



以a1为例,人耳可以分辨440Hz与440.2542274Hz间的差别,下一个是440.5086019Hz。

小数点后面写这么多是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一般使用时到小数点后3-4位就足够了。

但必须到3位,原因是在低音区一个音分的频率差别在小数点后第二位。

纯律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音高度

的一种律制。



  纯律,是用纯五度(弦长之比为2:3)和大三度(弦长之比为4:5)确定音阶中各

音高度的一种律制。例如:大七度为纯五度加大三度,小三度为纯五度减去大三度,由
于纯律音阶中各音对主音的音程关系与纯音程完全相符且其音响亦特别协和,故称“纯


律”。



  虽然在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关于纯律的理论,但是在七弦琴第3、6、8、11等四个徽

,依次当弦度1/5、2/5、3/5、4/5处,其比值的分母均为5,为纯律所独有,因此,杨荫

浏先生指出:“一首琴曲,若用到3、6、8、11徽上的泛音,则这首琴曲所用的律,便只

能是纯律。”



  从琴谱《碣石调·幽兰》中用到本一6、8、11徽上的泛音看,可以证明中国在公元

六世纪就已应用了纯律。从湖北随县曾侯钟铭所反映出来的“三度生律法”,又进一步


将纯律在中国运用的时间往前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发表于 2007-1-18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Q :Q 好东西!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2-13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所有的都看了一遍~大多没看懂~
明天要是成了斗鸡眼一定找斑竹算帐~哈哈~~~~
发表于 2007-3-29 03: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Q
发表于 2007-4-1 14: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来说 好难啊  所以要努力的学习了  支持:Q
发表于 2007-4-24 23: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个非常不好揭开的谜,只能默默的努力中了:lol
发表于 2007-4-27 1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佩服佩服:D
发表于 2007-5-1 2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了
   我全明白了



    原来凭我现在的实力是不可能看懂的:(
发表于 2007-5-14 18: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L ;)
发表于 2007-6-29 17: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 ddddd
发表于 2007-7-4 0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眼花^12
发表于 2007-7-8 2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帖里说这帖讲得难的我打赌你根本没有看完全部,我局部看了下,发现自己的很多不知道的问题。
希望大家看这种理论帖不是说难,而是提出些实质的问题来。^23
发表于 2007-7-11 06: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3 ^13
发表于 2007-7-21 05: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行了,:(
发表于 2007-7-21 14: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啊
不过支持下楼主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7-25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我慢慢看,太多了也。
发表于 2007-7-30 12: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6 ^13
发表于 2007-7-31 2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hug: 晕了......看来要消化一段时间
发表于 2007-8-1 11: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耐心啊
发表于 2007-8-5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啊,好难
发表于 2007-8-12 09: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难!^8 ^8 ^8
发表于 2007-9-17 09: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厉害~~~我是来看天书的
发表于 2007-9-27 11: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回问自己
我能看懂吗?、
能不能给点简单   易懂的
这样我很郁闷啊
^19 为什么我看不懂
发表于 2007-9-29 1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hug: :hug: 晕了
发表于 2007-10-1 0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是好多,看的我头大啊,但还是要感谢
发表于 2007-10-8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专业^9
发表于 2007-10-8 2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13 ^13
发表于 2007-10-18 15: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
发表于 2007-10-28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有类似的想法,没想到里面还有这样的历史和内容。

我物理不错的呵呵。
发表于 2007-10-31 1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不懂.
发表于 2007-11-22 1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好学学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7-12-4 1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们,你太牛了,顶!!!: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28 09: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13 ^13
发表于 2008-5-7 15: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交流

我只看了律学的那部分,看来很多朋友没看懂。不怕献丑来解释一下:声音就是不同频率的震动,比如吉他弦震动(用眼睛就可以看到),带动空气震动,空气又对耳膜震动,我们就听到声音。频率决定音高,注意音高不是声音的大小(强弱),就像针掉在地上,声音小但较高,打鼓声音大但音低。对吉他而言,细弦比粗弦震动得更快(频率更高),音就更高,手指按在品格上,产生震动的弦长比空弦变短,音就变高。
我们唱do,re,mi,fa,到底每个音应该多高(就是说频率是多少)?一般规定A音是440Hz,就是每秒震动440次,不管是吉他弦还是人的声带。顺便说一下,频率太高太低,超出人耳感受范围,就听不到,一般认为人耳能听到20--20000Hz,超过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
音高不准的话,假如你的乐队,键盘的a音是440,歌手的a音是410,吉他的a音是480,肯定很打击观众。
八度音的频率相差为倍数关系,比如不同的a音,频率为110,220,440,因为正好成倍,人耳听起来会有类似的感觉。
那麽a的频率固定后,其他b,c,d的频率是多少?这就是律学的范畴,十二平均律的方法就是就是把两个八度中间均分十二,文中已把数学方法说明,得到每个音的频率。而纯律,五度相生律用的是其他方法,得出的频率有所差异。
至于各种律法的优缺点,大家再体会一下原文,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第一次来这个论坛,初次发文,请多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