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4|回复: 28

巴赫继续研究笔记(兼谈作曲基本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9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继续研究笔记(兼谈作曲基本功)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巴赫继续研究心得。

我提高自己赋格写作水平的方法就是:

1、牢记所有的传统和声学(一本和声学书远远不够)和对位法(要更多的书)等书籍的条例。这只是基础,能完全遵循这些全部,基本上写出的东西就“比较舒服”了。

2、而听上去比较舒服和“非常舒服”,还差的远,所有和声学专家的书籍,也没有说全。要提高,必须不断地、反复地听自己的作品。必须用四种速度:正常速度放;快速放;慢速放;极慢、极慢的速度放。

最重要的是极慢极慢的速度,相当于新学一首乐曲时的“满练”。

而经得起此”极慢“考验的,除了巴赫,还有谁?作曲技巧的瑕疵,在这”极慢极慢“的考验中,会得到放大。正常速度原来“过得去”的,往往现在变得惨不忍听;正常速度原来“比较舒服”的,现在可能会“不太舒服”了。

-----------就冲这一点,作曲家必须完完全全掌握钢琴演奏。不会钢琴的,作曲是天方夜谭。

越慢越会有进步。半拍一拍地、极慢地听自己的和声与对位的音响效果。

3、发觉不太舒服的地方,首先检查违反了什么条例。如果没有条例提及,则自己找毛病的根源。-------提出一个假说。

4、根据这个假说,去调查巴赫的音乐是否符合,若大多数情况下符合,则说明此假说基本成立,假说就变为“新条例”。----------巴赫的音乐演奏、满练的快感,是无余伦比的,“极爽极爽”的。

5、根据这个“新条例”,去修改自己的旧作。效果是不是舒服多了?肯定会是。

----------------------------
拉拉杂杂先说这些,吃完饭再在跟贴中写正事。  

    abada (2003-03-07 12:01:56)  No.1  

满练----应是“慢练”。

!!

    abada (2003-03-07 12:56:12)  No.2  

导音问题:

从属和弦到主和弦的收束,旋律方面,大调导音7(ti)常解决到主音1(do);小调导音#5(ci)解决到主音6(la),道理相同,现只说大调。

在收束和半收束(主和弦及主音在强拍或次强拍)进行中,大调导音7(ti)上行级进解决到主音1(do)时,要避免导音7的时值太长-----一般不超过一拍。

这是一个重要条例,可惜没见书中提及,也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猜测导音问题也有可能是12平均律造成的)。

试一试,唱:

ti ----------|do -------

就可知道,7解决到1时,是往上走的,有不太舒服的强迫之感。

比如就没有下面的舒服,下面在巴赫更常用:

re------|do-----

2到1,是下行解决,最舒服。

而要让2到1的解决更舒服,就是:

mi--re--|do-------

极度舒服的,是装饰一下,为:

miremiremire---do|do----------

----------------------------------------------------------

要避免这时的ti太长,办法:

1、ti要转换成so或re等属和弦的其他音上去。

2、用do装饰:(doti)|do------,或:dotidotidotilati|do-------

3、ti延留到主和弦上去,随后的主音do只作为下一个动机的弱起。

另外,借鉴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办法,就是属和弦前用主四六和弦,其实就是在较长的属音低音的上方,避免导音太长,也就是同时装饰re和ti:

高音部:mire|do---------
中音部:doti|do---------
次中音:sofa|mi--------
低音部:soso|do---------

------------------------ -----------

作曲要达到高深的境地,就看基本功如何。

基本功最重要。越简单的东西,越是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好。

作曲基本功最重要的,是二声部对位;而二声部对位,最重要的,是*一音对一音*。

一音对一音,看起来最简单,实则最难(难在没有几个人搞明白)。特别是在三声部或四声部中,有其中两个声部成对的16分音符的一音对一音,更难。不但两个声部要同时运动,而且又不与其他时值较长的声部发生和声冲突,简直困难无比。

--------------------------------------

一音对一音,即使每一个音都同时做短的16分音符的运动,最重要的要点就是:必须把每一个音,都看成一个强拍。-----这样,每一对瞬间的纵向二音组合,都要明确地表示出一个和弦,及其功能。

--------------------------------------------------

要明白怎样只用两个音表示出一个功能和弦:

13或35表示大调主和弦、24或46代表下属,61可代表下属,也可代表伪诈终止的主和弦。21代表下属类的七和弦。57或72代表属和弦,74或24或54代表属七和弦。(小调是:61或13表示小调主和弦、72或24代表下属,46可代表下属,也可代表伪诈终止的主和弦。76代表下属类的七和弦。3#5或#57代表属和弦,#52或72或32代表属七和弦。)

主类和下属类和弦里,空五度不可用,不能表示任何主或下属功能(除非是在弱拍与前面的强拍和弦做同和弦转换),唯一的例外,是空五度的52(小调是:37)可以表示结束到主和弦前的属和弦。

( 小调若用4#5两音一起响可表示导七,4解决到3的同时#5必须跳进到1。此种跳进可见于巴赫《平均律上册》第4首赋格主题。 )
-
--------------------------------------------------
!!!其他一切组合禁用!!!!
----------------------------------------------------

然后,按“主类和弦---->下属类(可省略)---->属类(可省略)---->主类走。二声部距离不可太远,否则中间太空;二度也不要在高音区太近。二声部不要交越,旋律大跳后一般平稳反行;等等。

一音对一音写好了,一音对二音就比较容易了:无非是在二音上弱位添一个正常的和弦音或和弦外音,或在强拍使用一个延留音、辅助音、经过音之类的和弦外音。

一音对四音更容易,对的音越多,越容易做到明确表示是什么和弦。

二声部写好了,三声部、四声部就容易了,无非是在中声部添加一个和弦音。

五声部以上,无非是在中间声部多添充持续不动的主音或属音或下属音。

--------------------------

二声部难,二声部一音对一音最重要,二声部一音对一音的频繁转调更难。要明白的是:改变三全音是转调中最重要的。因为大调只有一个三全音组合,就是74。小调74代表下属功能,而另外一个三全音#52代表属七。
-----所以一个崭新的三全音就容易明白地、顺畅地显示出一个新调的来临,而明白这一点的人太少了。

--------------------------------------

补充:大调中下属的6可用b6;小调中下属的4可用#4。

补充:二声部一音对一音八度可用的唯一例外,是在反行的二声部中表示弱拍的双重经过音(经过和弦),如:

高音:12|3
低音:32|1

还有结束的主和弦可用主音空八度---没有三度的主和弦只有用在在二声部的乐句段落收束中。两端二声部一音对一音, 在开头或结尾可用主和弦的八度,只在开头能用主和弦的15(小调63)五度,结束前可用一次属和弦的五度52(小调63)。不至于导致调式不清。

     
补充:虽然21两音可代表大调下属类的七和弦,但其中1必须是主和弦延留下来的不动音,所以已经不是标准的〈一音对一音〉了。典型的一音对一音练习,两个声部都要时时运动。
----------------------------


现代教育体系从四部和声教起,弊端明显。巴赫等从数字低音开始,就重视高低二声部的一音对一音,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没什么毛病。

用不着举巴赫的例子了。从贝多芬到舒伯特,各位大师的二声部一音对一音的范例比比皆是。

就随便举一个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做例子:

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第一首4/4拍E大调

两小节分解和弦伴奏后主旋律开始的第一小节:

第一拍:

E大调:
高音部:3
低音部:1

-----------------------两端声部的一音对一音立即显示出主和弦。

从第一拍到第三拍:

高音部:321
低音部:123

第二拍是2对2,空八度用于弱拍(第二拍),表示经过和音。

第四拍:弱拍引入新调(属调B大调)的属七和弦,B大调:

B大调
高音部:4
低音部:7

----------------新的升号引入崭新的三全音47相对,立即显示新调的来临。

从第一小节第四拍弱起,进入第二小节:

B大调
高音部:4|3
低音部:7|1

----------三全音47解决到13立即表明转到B大调。13是大三度,明确表示出是大调。
--------------------------------
第二小节的前三拍与第一小节构造同构,只不过是从E大调移高到B大调:

第二小节B大调
321
123

从第二小节第四拍弱起,引入新的三全音,进入第三小节:

*2|1
#5|6

新的三全音显示新调的来临,三全音按上式解决到小三度,所以不是大调
的13,而是小调的61----所以前面的三全音就是2#5,表示小调的属七。

----等等等等。

所以说二声部"一音对一音"是作曲的基本功。德奥之外的,特别是现在学作曲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多。

   






----------------------------------------


上等的赋格,使用少数的旋律材料,在纵横立体上进行丰富的排列组合,而又不违反和声与对位的原则。

就象上等的儿童“搭积木”游戏,是用“七窍板”----很少的几块材料,搭建出丰富的组合变化。

不好的材料,或不高超的技巧,用极少的材料搭建赋格时,若想做到组合丰富,便就总容易违反和声或对位原则,而为了符合基本的和声对位原则,就不得不对原材料做面目全非的调整,或新添一些多余的伴奏补充声部或乱七八糟的新旋律以调整和声的和谐性。

这样就为一般水平的赋格。

------------------

牛顿在物理学的奠基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扉页开篇写到:

“若少已成,多则无用,因为大自然喜欢简单化”。

西方那时已开始对古希腊审美传统的“文艺复兴”。

简单而丰富;丰富而自恰(和谐)----西方的音乐大师,巴赫,贝多芬,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都是深得这种精神的要领的。
发表于 2003-3-10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能否拜师?我对你说的很有兴趣。。。
发表于 2003-3-10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原因是我不懂,但又觉得巴赫的音乐很美,想知道为什么。。。
发表于 2003-3-10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问一下abada:我看了一下和声方面的书(桑桐著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吉他使用的大多为密集和声,而类似一般的和声教材多用开放和声(或许我表达的不对,反正是有一行高音谱,一行底银谱),如何在弹吉他时运用这些专为键盘乐器写的和声书?
 楼主| 发表于 2003-3-10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作曲感兴趣的,可以安装cakewalk软件,然后给我留下您的email.



--------------
to 李巴赫:

个人短期猎奇行为或名利行为可能会造成“偏好”成分较大;我本人也是“现代派”甚至“后现代主义”走过来的。但长期看就不同了。纯棉的、真丝的贴身衣服就比的确良"舒服", 中国菜"好吃"、德国古典音乐"好听",也是各国公认的。贴一个旧文:


客观的音乐与主观的音乐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自传《无尽的探索》中说到:“甚至在音乐知识成长的意义上——即一个作曲家掌握他所有的伟大前辈发现的意义上,也可以设想有进步;但我并不认为音乐家能做到这一点。(爱因斯坦可能不是比牛顿更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他完全掌握了牛顿的技术,在音乐领域中似乎从来就没有类似的关系存在。)甚至可能最接近这种状态的莫扎特也没有达到,而舒伯特则离得很远。”

----------------
小提琴演奏技巧谁最高?小提琴家们公认是海菲滋。

和声对位作曲技巧水平谁最高?作曲家们公认是J。S。巴赫。

作曲风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作曲理论技术水平造成的。但是低水平的作曲技术也不会影响一个作曲者天赋的发挥和市场的成功,如果他确有天赋的话。

当一个人只学了简谱,别的不学,他就开始发挥天赋,结果就会形成大多数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的风格。---如果写的好的话。

当一个人进一步学会了一些和声学和简单的转调,就可能谱写出类似海顿、莫扎特等风格。----如果写的好的话。

当一个人进一步学会了一些复杂的转调,就可能谱写出类似肖邦等的浪漫派风格。----如果写的好的话。

当一个人进一步把和声、节奏、曲式技艺钻研吃透,就可能谱写出类似贝多芬的风格。----如果写的好的话。

贝多芬的技艺是接近巴赫的最后一步。

复调、对位、和弦外音节奏等等,贝多芬在技术上比之巴赫还有不足。

当然,一个人只识五线谱,别的不想学也可以,那就去做“先锋现代派”风格,那容易程度,比通俗音乐高得不多。 好的也有,但好不到能和古典大师比。

是继续学习,还是学一点就开始创作,确实决定了大的风格。

-------------------
波谱尔等西方哲学家、思想家常说客观的音乐与主观的音乐,但波谱尔并没有给出客观的音乐与主观的音乐的定义。其实任何演奏、任何音乐,都有客观的成分和主观的成分。就看比例的多少。用宏观统计美学的方法可以理解音乐的客观成分与主观成分。

客观成分,越是在横跨人类、跨民族、跨历史的最大规模宏观统计调查中,越能显出客观性。反之,则有主观性。

就是说:

客观的音乐,较有普遍性、长久性;主观的音乐,较有个体性、时段性。

一个人可以狂热地爱好刘德华的音乐,这并没有错。但是,横跨历史、人类,则这种偏爱就会立即缩水。 美国人有几个喜欢刘德华的歌?300年后谁又喜欢刘德华的歌?

反之,客观的音乐,越是做长期的、大规模的统计,则其相对概率上的增长越明显。

------------
音乐网站上“你最喜爱的作曲家”调查

这个网站的这次投票全部结果转贴如下:

J.S.BACH 21.0%
BEETHOVEN 16.8%
MOZART 15.8%
CHOPIN 10.5%
LISZT 2.1%
TCHAIKOVSKY 1.8%
BRAHMS 1.6%
RACHMANINOV 1.6%
SIBELIUS 1.2%
VIVALDI 1.2%
MAHLER 1.0%
DEBUSSY 0.9%
PACHELBEL 0.9%
SHOSTAKOVICH 0.9%
DVORáK 0.7%
HANDEL 0.7%
HAYDN 0.7%
MENDELSSOHN-Bartholdy 0.7%
PAGANINI 0.7%
PROKOFIEV 0.7%
WAGNER 0.7%
COPLAND 0.6%
GRIEG 0.6%
ORFF 0.6%
SAINT-SA?NS 0.6%
SCHUBERT 0.6%
RIMSKY-KORSAKOV 0.4%
ROSSINI 0.4%
SCHUMANN 0.4%


 楼主| 发表于 2003-3-10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吉他也行,甚至对学作曲更好-----因为吉他指板将和弦图形化、几何化,便于记忆。钢琴就象只有一个数轴(代数化、抽象化了一点)。
发表于 2003-3-1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Email:
Joe@gzow.com
 楼主| 发表于 2003-3-10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no,no .

钢琴、吉他等12平均律的音才是欠准的,是一种调和的音律,调和的好处只是为了在各调转调方便------在一个钢琴上12的各调同构,但各调都有所不准。这个可以参考有关律学方面的书大概了解一下。
发表于 2003-3-10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都有道理!
其实我不指望我能作曲(因为我现在是一窍不通),我只是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特别是J.S.Bach的音乐。
5楼说得很易懂,使我更想学了。我念书的时候家里就有钢琴了,但我一直没有学,因为要剪指甲:-(现在开始学我想也容易,入门一定比吉他简单得多。
我想在剪指甲之前再找时间弹一段BWV997中的Fuga,录音留作纪念,以后没指甲的时候也可以弹来对比一下:-)
发表于 2003-3-10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ABADA,我觉得你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3-3-10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

比如导音的装饰问题,就有客观的物理上的依据,而非个人偏好。

12平均律乐器,导音是不够高的,因此需要导音上方的半音与导音交替混响,以提高导音频率的感觉。

弦乐器倒用不着经常这样装饰导音。因为弦乐器可以把导音拉到足够的音高。
 楼主| 发表于 2003-3-10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使用的大多为密集和声?

高音部靠近低音区常用密集的排列法;高音旋律靠近高音区常用开放的排列法-----为了总有声部在中音区。

定义:



-----------------------------------------------------------
四声部大三和弦的排列法:

在大调音阶中,按三度往上排列的1、3、5等三个音,既有不完全协和音程,也有完全协和音程,这些音一起同时发音,具有典型的古典和声音响。在135中,1叫根音,3叫三音,5叫五音。

和声排列,常用四个声部。自上而下分别是高音部、中音部、次中音部和低音部。如弦乐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常担任高音部的演奏,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中音部的演奏,中提琴和大提琴,则分别担任次中音部和低音部。

1、3、5三个音要组成四个声部,必须要有一个音在某声部做八度的重复。一般三度音如135的3,不要重复,也不要遗漏。不完全协和的三音,重复则脏,漏掉则过于空。

共有十六种完善的排列法。

原位的三和弦,低音部是根音。上方三声部中三和弦的三个音不重不漏地都出现,
--------------

高音部: 1 3 5     1 3 5
中音部: 5 1 3     3 5 1
次中音: 3 5 1     5 1 3

低音部: 1 1 1     1 1 1

----上面是原位大三和弦的六种正常排列法。


-----------------------------------------------
--------------


1做高音旋律,高音和低音之间是八度,所以最和谐稳定,常用于乐曲的开头或结尾;
3做旋律,由于既和谐又不空,最被古典大师常用(巴赫、贝多芬);
5做旋律,低音和高音是五度,有一种和谐而甜蜜蜜的效果,常用于浪漫曲的开头。

其中前三列是密集的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中相邻的两声部之间是三度或四度),常用于和声在中、低音区;
后三列列是开放的排列法(上方三声部中相邻的两声部之间是五度或六度),常用于和声在高、中音区。
            
------------------------------同样:

高音部: 6  1  3      6  1  3
中音部: 3  6  1      1  3  6
次中音: 1  3  6      3  6  1

低音部: 6  6  6      6  6  6

----上面是原位小三和弦的六种正常排列法。

-----------------------------------------------------------


注意:计算开放的或密集的排列法时,低音部并不参与计算。就是说,即使低音部与次中音部是同度,也可能是开放的排列法;即使低音部与次中音部是两个八度,也可能是密集的排列法;总之,开放的或密集的排列法的判断,只看上方三声部。

如果把上面排列的低音部1都换成5音,则得到以五音为低音的三和弦排列。这种三和弦的学习使用,受到严格限制,不是很常用。

而用135的三音3做低音部,则高音部(和其他声部)就不能再出现三音3了。因为不然就会违反三和弦最好不要重复三音的法则。

大三:                                             小三:
高音: 1 1 1 1 1    5 5 5 5 5       |       6 6 6 6 6    3 3 3 3 3
中音: 1 5 5 5 1    5 1 1 1 5       |       6 3 3 3 6    3 6 6 6 3
次中: 5 5 1 5 5    1 1 5 1 1       |       3 3 6 3 3    6 6 3 6 6

低音: 3 3 3 3 3   3 3 3 3 3        |       1 1 1 1 1    1 1 1 1 1

------------------------

上是第一转位的三和弦(以三音做低音)的十种正常的排列法。前五种是以根音做旋律,最常用;后五种以五音做旋律。

这些第一转位的和弦,常用在乐句中间,因为低音部带来非结束感,让音乐有继续进行的悬念。

上面十种排列,分为以根音为旋律的和以五音为旋律的2组五种排列法;每五个排列法,最上方两声部都是从最密集的位置(重合的同度),到四度(前五个)或五度(后五个),直到最开放的八度为止。
前五个的中间两声部,分别是:四度、同度、五度、八度和四度。
前五个的中间两声部,分别是:五度、同度、四度、八度和五度。

不管任何四声部和弦,排列法总要遵守:上方三声部相邻声部之间,最小是同度,最大是八度。低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最小是一度,最大可以是两个八度。

----------------


---------------------------------

以上大、小三和弦各十六种完善的排列法,要在谱上、脑子里、钢琴或吉他的各调上练得滚瓜烂熟,首先在C大调、Am小调练熟。因为所有的古典大师的音乐音响,都是建立在对这各十六种三和弦排列法的不断偏离和返回的运动之中的。
发表于 2003-3-10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不过,呵呵关于那个舒不舒服的问题,我想很大程度上也是作曲者的偏好决定的吧,比如说张大师您就喜欢这样的作曲。
发表于 2003-3-11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十分感谢您的详解,有一道和声题:写出下列进行,前一和弦重复五度音:B V--IV
我是这样写的:高音  #1     3
                     中音  #6   #5
                     次中  #1     7
                     低音  #4     3
这样写可以吗?还有,以后遇到类似的和声习题,第一个和弦要先写出,是不是写的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当然要符合最根本的和声排列规则-----不可省三音,可重复五音、根音等),即只要按照题目要求写出根音,上方三声部可随便转位排列?
例题如下:写出下列进行,前一和弦重复五度音:降a小调 IV--V。    唉,打不了五线谱真恼火!
还有一个问题,想了解有关曲式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哪些参考书?
由衷感谢!!
发表于 2003-3-12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ABADA用首调学习和分析和声的方法,这样做思路很清晰,各级和声的功能和关系一目了然,学会C大和A小之后其他就全明白了。
拿到一首曲子,我也是这样分析和声的。感觉收获很大。
发表于 2003-3-1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巴洛克时期吗?:-)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V--IV进行为错误。除非特殊情况特殊学习。

用简谱,必须用首调唱名标注-----和声分析或学习,特别要在五线谱每个音符旁标注其首调简谱唱名,在五线上方标注唱名的调性调式。这样,你学会了C大调和Am小调,其他的就都会了,不会发生调式混乱。

装上cakewalk就很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临时#,在转入小调时,有时意义为#4,这个要辨别。

另外,新的临时b号,在巴赫那里,就解释为新调的4(不管大小调都是)。同时的或随后的音,就按新调的对应首调唱名去标记。

------------

注意:


在原调已是b号系统的情况,还原号就表示#号;在原调已是#号系统的情况,还原号就表示b号。
 楼主| 发表于 2003-3-12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说的不错。

分析巴赫频繁转调,一小节有时就转来转去,关键是:

1)一个临时的新的升号#,一般就标记为新调的7(大调),或#5-----简写为‘5(小调),即新调的导音。

那么,具体是7,还是’5呢?那就要看,解决到下一个音程,是大三度(或转位),还是小三度(或转位)。导音一般向上半音级进解决到主音,主音或者是大调的1,或者是小调的6。但是,大调的1,配合的三度是3,而13是大三度;小调的6,配合的三度是1,而61是小三度。根据主音的配合三度,就知转到的新调是大调,还是小调。从而决定主音是13还是61,再定前面的导音是7还是#5。--------所以,巴赫的音乐,导音解决到主音时,主音的配合三度便会同时或立即出现,以明确是转入了大调还是小调。

随便在吉他、钢琴上,任何调上,只弹四个音,就可确定一个调性:

4-->3
7-->1



7-->1
4-->3

就决定了一个大调,主音是1,三度是3。

2--->1
'5-->6


'5-->6
2--->1

就决定了一个小调,其中主音是6,三度是1。
发表于 2003-3-1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bada在2003-3-10 10:18:58的发言:
弦乐器倒用不着经常这样装饰导音。因为弦乐器可以把导音拉到足够的音高。

问题:
这样不会听起来音不准吗?
发表于 2003-3-10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作曲n好啊,不过太花时间,还非得会钢琴不可。

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有这点时间花在弹吉他上估计水平会提高一大截的。

不过abada的文章总能让我们开眼界,长见识,谢谢。
发表于 2003-3-12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猪吉他在2003-3-12 12:52:17的发言:
你们都在说什么呀,做算术吗


呵呵,和声学的题目,有点像算术,比微积分,概率论什么的容易多了,不怕不怕,呵呵。不过要做的熟练也得花点功夫。

paopao奶奶换个马甲吧,呵呵,这个也太.....看个人签名就知道......
发表于 2003-3-12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都在说什么呀,做算术吗
发表于 2003-3-16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该丘斯的音乐理论丛书我只买到《大型曲式学》和《音乐的构成》,其它几本都没买到,您知道哪里有卖吗?
我的email是pearlstill@etang.com   QQ76334763   我学作曲以来最大的梦想是能写一首像样的赋格曲,我知道自己基础很薄弱,不过会抽时间努力学习,以后遇到问题,我可以向您请教吗?

 楼主| 发表于 2003-3-16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旷野  

敢写说明有天赋。建议:

写复调首先和声要过关。要找老师改作业。

最基本的:平行五度、平行八度,同向五度与八度,要除去,才算和声入门。但要作到这一点,还是要从:斯波索宾〈和声学〉以及该丘斯〈和声学〉一章不漏地作题、请老师改题做起。
发表于 2003-3-16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高手在讨论作曲,我也来凑个热闹。我不会钢琴,不过也试着作了一些曲子,望各位高手指正!
我的曲子在:http://www.midicn.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38&ID=2959
发表于 2003-3-16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指正!不过平时工作忙得很,哪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学理论、做习题、找老师批改啊!只怪我到大学最后一年才开始自己学着写曲子,现在工作(医生)了,只能有空用鼠标点一两首小曲子以自娱罢了,实在不能在音乐上走得更远啊!
发表于 2003-3-2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解释了为何我听巴赫的音乐特别爽,弹巴赫的音乐也特别爽的原因

厉害,科班出生的么?
发表于 2003-4-14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abada老师指点!
交作业啦~~~我在第6楼说过的终于找机会录了,这次琴弦太旧,以后换了第5、6弦再录!

J.S.Bach BWV 997 Fuga 片断

也可以留言到“ ☆4月13日又+小半首☆我的演奏录音(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7-7 10:20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