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84|回复: 44

让一切都回到原料从最原始的角度来看Bas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1 14: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其实早就想发这个帖子~不过是想了很长时间如何表达才会更加清晰~加之去年和今年自己又增加了两样爱好:Ukulele和机械键盘~其本源的理解大约相同~给了我更多灵感~所以将感想汇总起来一起发出来~

秉持这个理念~在动笔之初就注定了本文又臭又长而且不会很多有图片~烦请各位版友看客适度调节阅读心情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开个玩笑~

首先自我介绍~03年接触Bass~至今整10~06年开始接触国产手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着迷于此~也发现自己爱好的确实不是音乐而是这乐器本身~从此开始疯狂的了解有关这乐器的一切事情~也只是略有心得~

至此接触核心知识已经七年之痒~幡然醒悟~发现自己距离所谓“设计”仍然相距甚远~尽管之前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设计优化”~但是无奈发现~自己无非也只是一个热情爆棚的DIYer而已~

越学更多东西~越发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越加匮乏~迷惑再解惑蹒跚的前进~一再推翻自己的概念~实话说很辛苦~

但对这乐器的热爱和热情不曾也不会减少~励志要成为国内一流的电贝司器材达人和设计者~不变~



写本文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吹牛奔“老子了解得多”~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破除很多人对于木材或是拾音器或是前级等某一部分过分的偏执和迷信~而我本人也仍需要获取更多知识以及纠正现有观念中的误区~所以非常欢迎批评及讨论~

首先说在最前面~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Bass~想要获得“更好的琴”~那么必须清楚的一个事情就是:

任何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绝对不会因为某一部分非常优秀而将整体水平拉高成一样优秀~反而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将缺点部分明显突出~

OK~认同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正式的话题了~



Chapter 1:拾音器~

电贝司之所以带个“电”字儿~当然是因为它本身的拾音系统~如果把这部分拿掉~本次讨论恐怕会简单非常多~

但是确实~这才是决定“电”贝司声音不同的最关键属性~P音色、J音色、MM音色等等~

对于它~很多人过分追求~很多人本末倒置~都是误区~

前级就不讨论了~一句带过~因为它是输出给音响系统之前最后一环节~可有可无~虽然影响不小但是毕竟声音的本源不在这里~在这个帖子里我们只关注声音的源头本质~

拾音器的设计目前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复杂~但是仍然回到本源~在拾音器没有变得更复杂之前~只有三种:PJMM~

更专业的说法:Split CoilSingle CoilDual CoilHumbucker~简单的说来就是:分离线圈、单线圈、双线圈。



一把P-Bass~不会因为换了个Badass琴桥就会变得Slap声儿如Marcus Miller一样“棍儿”~更不会因为指板由玫瑰木变成枫木就会如经典Stingray一样“咔咔的”~

拾音器是什么~琴的声音就是什么~(当然影响拾音器声音的还有它的摆放位置~这个问题也特么学问大了~废话就又多了~所以我已经决定单独开一个帖子再来讨论这个问题~更加详细~

追加话题: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534729&extra=page%3D1&frombbs=1

仍然回到本源的问题~各位玩家就可以问问自己了~你喜欢的是哪种类型的声音你清楚么~

P的“拳头感”~MM的“耳光感”~?还是J的“捶胸感”~

~我喜欢前面是P中间是MM后面是J混合到一起的“踢蛋蛋感”~

开个玩笑~声音本质摆在那儿~混合看个人审美~当然混合也仍需要一个“度”~追求可调性过分了之后你就发现你反倒什么都没有获得~这也是真心话~

所以也不要奇怪Fodera代言的“大湿们”尽管可以定制很复杂的Custom~但是仍然不乏Anthony Jackson一块简单的Humbucker调节都没有~WootenBonaPJ等等~

并不是不能~而是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必要搞那么复杂而已~



Chapter 2:木头或是其他材料所带来的声音的“灵魂”~

这个问题可以(脏话屏蔽)说上三天三夜~也是各位琴师和爱好者们可以无休无止讨论到地球毁灭的问题~

而这同时也是最容易本末倒置和走入误区的问题~但是别忘了~哪怕同样是Ash+Maple+Maple的配置~有着57P75JMM Stingray~三种因拾音器不同的标杆儿声音~所以原料对于“电”Bass声音的影响~的确是次要的~所以我才没有把这又臭又长的话题放在第一位~

继续回到本源~而实话说聊到这里我确实是真的犯难了~不知道该怎样说下去才会有力量的让大家明白这个问题的本质~因为这个问题受主观感觉和既定经验的影响太大了~太多人会准备炮轰我的不对~而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来读~一定很难被认同~

那么我们就把拾音器抛开~只探究原料的本源~为了更容易的说明~我们甚至可以把木头这种原料都抛开~说说这木材之外的原料~最经典和影响最大的当属碳纤维~

不说拾音器~我们就说说原声琴~我去年开发的新爱好~Ukulele~其实拿箱吉他来说事儿也一样~但是我还是拿我了解的来说~本质相同~

尽管Ukulele被戏称为“玩具琴”~但是其历史比电Bass早六七十年~用料一样可以十分考究~最早也是至今仍然被认为制作Ukulele最好的材料是Koa~

好吧~也不说木材~

Blackbird~一个全部用碳纤维制作原声琴的牌子~有一款全碳纤维的Ukulele~在某次NAMM的视频试听我看了~也是形成了我对木材和非木材琴音色区别的最重要的概念~

毕竟电Bass的碳纤维琴颈音色还是会受琴体木材和电路系统的影响~而在原声琴中存在全碳纤维和全同一种木头(Ukulele有全MahoganyKoa的)~其音色比较实在是太过粗暴直接了~

怎样来形容呢~全碳纤维的琴~清脆透亮~高频非常足~即便是扫弦儿也是每一个音儿都特别清晰~辨识度非常高~要音头有音头~要延音有延音~

但是~

声音凶冷~没有生气~夏天听着凉快冬天听着冷~像一根根冰锥往耳朵里刺~

后来我在Status全碳纤维的琴上也得到了印证~抽钢丝一样噼里啪啦的脆~

全碳纤维的例子确实是有些极端~但是好在有先例可以和木材比较~而进入木材属性探究后~一切都会变得带有主观味道~很难再用参数来衡量好与坏~

但至少木材的3个最基本参数和属性我们还是可以参考的:密度、强度和纹理~(其实强度和纹理是有很大关系的~

回到我所擅长的Ukulele~仍然粗暴的比较全木材的琴~已知最多的是全Mahogany和全Koa~PS:还有全竹子~竹子密度比前两者低~但是由于竹子的纹理几乎全都是同一方向的~而一般竹子Ukulele都是纵纹拼接制作~声音偏向集中不发散~所以仍然会有凶冷感~

MahoganyKoa从密度强度纹理很相似~Mahogany强度稍强~纹理比Koa细一些~两者密度接近~出来的声音也都属温暖~如果碳纤维的音色是0度的话~这两个音色温度在15度左右吧~很玩笑的说法~

但是同样是15~用这样的说法一说我想会更容易被理解:区别在于~Koa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15~Mahogany给人的感觉是秋天的15~

虽然好理解~但是从此开始~对木材的理解就进入主观了~

所以说~木材对于音色的影响~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那样大”~仅仅是每个人偏好的“口味”~是没有对与错的~

就好比说你去饭店这样说:“我只吃鸡肉~但是我喜欢羊肉膻味儿~你给我炖一锅膻鸡肉出来~”你猜厨子打你不打你~

曾经有人问我:“我喜欢62J指弹音色~但如何用它调出Marcus MillerSlap音色~?”一样的道理~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若只把指板换成Maple~或是只把琴体换成Ash~确实会在感官上获得接近的声音~但是你原来的味道肿么办~?那就又变成另一把琴了~

而像Fender~螺钉连接琴体琴颈本来分开~所用木料相对简单粗暴直接的琴还是比较好举例子的~一共就两三种木头~每一种木头的音色特点还可以凸显出来~

而现在的制琴趋势是多木材的拼接~N多木材的拼接~然后偏执狂们开始纠结每一块木头带来的音色影响~

但是负责任的说~哥们儿醒醒吧~那一小块一小块对音色的影响远远没有你想象中的大~甚至组合之后的音色偏离你的计划十万八千里~

拼接之后琴变成了整体~变成了融合~再无法讨论其每一部分的音色~只会有一个趋势~良好的设计会用其他密度强度不同的木头来对主体趋势进行修补~

但是反之~胡乱随意的搭配就甚至可能没了特点~

就好比说~FenderJazz音色最标杆儿有两例~6275~P音色还有5762等等~

但是Carl Thompson的这把是哪种音色~




这把其实还好点儿~Body Core还是比较明显的枫木~但是我见过Carl更夸张的整个琴体都是一片儿片儿拼接的~我赞叹Carl的手工但是同时担心其耐久以及特么的花这么多钱弄这么复杂有必要吗~?蛋疼...

所以真心莫钻牛角尖~

前些日子~店小二同学那把4弦儿作品做好之后发了试听给我~Walnut夹火焰枫琴体~枫木琴颈~乌木指板~琴漂亮音色也确实漂亮~

我是很喜欢以及熟悉乌木的~但听了试听我以为指板是枫木的~琴体有Ash~但又不是那么强烈~就是没听出有乌木~而实际配置与我所想大相径庭~令我很郁闷...

Body Core就是枫木~整琴的趋势枫木感十分强烈~但是郁闷之余我也十分惊喜~因为我确实是喜欢乌木的外观~但是也同时喜欢着枫木的音色~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效果~

所以木材搭配出的音色如果用“想”来设计就简直太扯淡了~但是全世界有多少人是在乐此不疲的“想”啊~!快歇了吧~!有钱的话自己去买来尝试没钱就上网去听吧~

然后有人会说~我想要的配置现有的品牌都没有~

那么我可以不负责任的说~你能想到的所有配置~和有可能你未来灵光一闪能想到的配置~一定有人甚至在你想到之前很久就尝试过~而没有成为主流认知的原因是:那搭配出来的动静一定不怎么地~

这话说得确实有点儿绝对但是八九不离十~因为从多木材拼接开始~试验和经验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毕竟还是有着商业的运作和品牌需要盈利被认知~总不能任由所有人胡乱尝试没有琴师自己对于声音的理解~所以你和任何琴师聊他都会告诉你他所经历的木材相对靠谱的搭配~毕竟“好听”也几乎等同于“好卖”不是~

由此就进入下一话题~



Chapter 3:设计及制作工艺~

其实这个环节与一切相辅相成~设计是最前端一切的基础~但制作工艺又直接影响着最终出来的声音和样子~

如果工作室是一个厨房~原料在那儿~拾音器就是煎炒烹炸的方法~而琴师自然就是厨子了~

非常好理解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作料同样的烹饪方法~但是不同厨子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自己在家研制的葱烧海参~不一定比鲁菜大厨们做葱烧豆腐味道和口感好~

~举这几个例子举的~暴露了我这屌丝吃货的心...

然而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

所以面对一把琴~首先不要迷信原料~更要先看琴师是谁或是制琴的技术方法~

说回原声琴和Ukulele~很多“木材爱好者”们迷信“单板好,买单板”~但是我确实是实际对比过~国产各种贴牌作坊的单板~和一些稍大牌子虽然低端但是设计制作精良的合板琴~合板的音色手感比那所谓“单板”好得可真是不止一点点~

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只有对自己设计和做工没信心的人才会优先鼓吹自己的用料多么牛逼~

再说说我了解的机械键盘~道理是一模一样的~青轴黑轴各种轴决定的是键盘的本质区别:巨大的Click声响或是直上直下的触发感~键帽和底座的材料决定了键盘的整体质感:键帽PVC或是底座是否钢板~但是真正决定键盘上手感觉的是设计和做工:键帽大小、键位排布和键帽安装的严谨和精准~

缺一不可~

我真的不是做广告~而是确实看到了国内的琴师真的在曲折中慢慢成长~技艺已趋精湛值得信赖~也都有了对木材搭配强烈的理解和首选~已然成熟~

至少我也知道不少棚虫们开始认可和使用~说明问题~

我是会一如既往支持的~但也仍然希望我们自己的琴师们会更多受到我们自己人的支持~真的绝非广告~而是确实作品很棒~

况且给自己人做广告又有什么不对~括弧笑~

~我下一把琴想要一把36寸宽颈6弦儿P-Bass~各路琴师有愿意以合适价格为小弟制作的请版内投条~哈哈哈哈~这个真是臭不要脸的玩笑啦~

当然这个玩笑也仍然有着严肃的成分在里面~36寸的琴我曾经找店小二定做了一把~其坚挺紧实的手感我实在是很喜欢~还想要一把6弦儿~先想想现有的量产只有少量的Tune~音色我还不是十分感冒~然后就是Fodera AJ或是其他也可以制作成36'~但是其价格对我来说实在是玩笑得可以~...

所以我也闲着没事儿找国外的琴师聊~我问Sandberg能不能Custom一把6弦儿P~回复没戏~又问Marleaux能不能Custom36~回复没戏~

可能也是我彪~问这俩人都是德国人~有着强烈德国人的严谨~我继续问为什么不能做超长弦长~回答“没试过,其他部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的确~不难想象~弦长变长~泛音点发生变化~首先拾音器的位置就必须发生变化~琴头向前延伸~整体配重平衡就会出现问题~是将琴体按照34/36寸放大还是只将左肩向上伸长2~

于是~哪怕先不说声音就肯定变好~但是整个琴的美观~重量~平衡就统统都改变了~不可控的事情就太多了~

就说Alleva-Coppolo~之前很长时间一直都是没有6弦儿和24品的琴~去年出了一款6弦儿24品和一款较短弦长~



我就觉得这两个琴丑得简直愁死我了...但是~请相信这也一定是经AC精心尝试后得出的“最稳定、最好弹”的样子~这是一定的~

所以说~“设计”这个东西真的不是拿张纸来画个图就是设计了~很多人看到某个琴的时候肯定难免都会想“这琴太特么丑了,琴师是个缺心眼儿,我弄个肯定比他好得多”~

但实际上真的真的不是这样的~即便再烂的琴师也一定会拿出“最好的”作品来给大家看~但这“好”却不一定是外观~内在的“好”可能是贴身好弹可能是音色可能是分量平衡~

尝试设计和DIY是极好的~偶有极好的设计确实可以继续发展下去造福这个行业~但是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持续多久~就成了DIYer和琴师的差别和距离~

NS那样的天才凤毛麟角(NS介绍帖子:http://bbs.guitarschina.com/viewthread.php?tid=1080730&highlight=)~更何况他之前是制作家具的~有着极其深厚的木工功底~

好的~大约想说的也就是这么多了~仍然相当多的废话~希望能够造福大家破除对于某一部分的迷信和纠结~

再次重申最初的理念:任何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绝对不会因为某一部分非常优秀而将整体水平拉高成一样优秀~反而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将缺点部分明显突出~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括弧吐...

不是别人说的好~就是真的好~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真正的牛逼真正的好~

欧了~

[ 本帖最后由 Monshin 于 2013-3-21 15:07 编辑 ]
发表于 2013-3-21 14: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发表于 2013-3-21 15: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发表于 2013-3-21 15: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em13]
发表于 2013-3-21 15: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条件的话可以先纸上设计,认为不错,做出来。测试一段时间,找到需要推翻和改进的。重新设计,再做出来,再测试,反反复复,才会出来一把好的产品。 BASS的设计细节可以分出很多,但琴师的设计不会都能关注到,却也有很好的口碑,这里面没有好与不好,有不可预见的非理性的主客观评价,毕竟琴的使用者是乐手,而乐手习惯万千,众口难调,所以琴的设计就是这样科学和个人倾向相结合。
对楼主的知识非常敬佩!留下我的QQ,希望有机会能多交流学习。  944567457
发表于 2013-3-21 15: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1 15: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楼 bajiaobass 的帖子

一直在尝试~从未停止~呵呵~

脑子里冒出火星就用笔纸画出来~觉得不错就拿泡沫板刻出来琴的模型看平衡性和抱着坐着或是站着背着舒服与否~

然后继续修改觉得可行就去找国内的琴师们做~

现在家里一屋子国内琴师们的作品~一把“牌子的”都没有呵呵~
发表于 2013-3-21 15: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楼 Monshin 的帖子

非常敬佩,我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一直在不停的做琴,只想做款我认为最好的琴。
不过思想比较保守,没做过6弦,一直只制作4弦和5弦的NT结构。
刚才重新温习了一下NS的NT,仔细想想NT细分的话也可以分出个好多种,但NS的梯形琴颈侧翼是我最喜欢的。
发表于 2013-3-21 15: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螺丝钉连接的方式中,琴体对整体的音色影响有多大?因为并没有大量的做过对比,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个人觉得,还不如琴颈影响来的大。看过一个视频,ampeg出品的贝斯,应该是亚克力的琴体吧,枫木琴颈玫瑰木指板,声音并没有因为是亚克力而显得特别死。近几年跟一些工厂打过交道,对于一些常见的琴体尺寸,都掌握的很好了。但是出来的声音千差万别,一个广东的朋友甚至用立体扫描仪来对美芬的琴颈进行扫描。另外就是单双钢筋的问题,单钢筋的琴颈声音相对好于双钢筋。但不能说琴体一点影响也没有,毕竟琴弦通过琴枕和琴桥让琴颈和琴体都参与了振动。音头的话,指板的密度越大,音头就越清晰。延音应该是琴体的作用占很大的部分。理论上任何固体都可以用来做琴,那么我们就需要首选价格不那么昂贵,获取还容易的东西。越是坚硬的东西,声音越清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延音变短。
    一切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既然是电声乐器,那么跟“电”有关的因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影响。无论是接音箱,还是进声卡录音,都会经过跟木头无关的因素。恐怕很少有人会听出来一把贝斯在空弹的时候的声音走向。
发表于 2013-3-21 16: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收藏了   
发表于 2013-3-21 18: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21 2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好帖子!
发表于 2013-3-21 2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次被颠覆了!

本来还说琴颈和指板的问题,结果发现一把纯不锈钢贝斯,这看来拾音器和箱子占据很大比例了。
BASS GUITAR SPECIFICATIONS

• Pickups Split Coils with Alnico 5 magnets custom made
• Weight 4.5kg (10lb)
• Body Stainless steel brushed.
• Scale 34” (21 frets)
• Neck Stainless steel tube acoustic 38mm dia (1.5”)
• Frets H=1mm (0.040) W=3mm (0.118”) flat with rounded edges
• Bridge stainless steel adjustable
• Potentiometers 250K volume and tone
• Tuners Gotoh type
• String space nut= 8.5mm (0.334”), bridge 15.5mm (0.610”)
• Jack - Switchcraft
• Country of origin Canada
现在只有一把,据说价格会在13年发布,顺便再贴一下安培那把亚克力贝斯,跟dan armstrong合作的。







[ 本帖最后由 金属暴徒 于 2013-3-21 23:30 编辑 ]
Stash-Stainless-Bass-Guitar-lead-620x363.jpg
421885_555673721119047_347193929_n.jpg
600665_546604348692651_1742131322_n.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3.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4.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6.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7.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8.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89.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0.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1.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2.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4.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5.jpg
big ampeg dan armstrong bassDSCN8796.jpg
发表于 2013-3-22 01: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涨了不少姿势啊!!!!
发表于 2013-3-22 07: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发表于 2013-3-22 08: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和淘宝上卖的水晶琴差一个银河系了
发表于 2013-3-22 08: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论点我一直都是赞同的
发表于 2013-3-22 08: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达黑轴
Cherry原厂德产黑轴
用户路过帮顶
写的深入浅出,且,实在
发表于 2013-3-22 0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楼 诚实的人 的帖子

小弟是青轴控~
FILCO圣手一代青~
Cherry G80-3000青~

正在犹豫是再买一块Delano6弦儿MM拾音器还是换个FILCO二代忍者...纠结...
发表于 2013-3-22 13: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灵魂是制琴师,同一个师傅做的琴,不管什么材料都能清楚感觉到相同的灵魂渗在里面,所以你喜欢什么琴就一定买什么琴,不同人用同样材料做出的琴效果差别很大的,和炒菜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13-3-22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ILCO 80%黑轴 路过~~~~~~
发表于 2013-3-22 15: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22 1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功能单一的琴 只适合某种风格的传统定义中的音色 要纯粹
发表于 2013-3-23 1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3-3-23 15: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约翰马羊 于 2013-3-22 09:45 发表
小弟是青轴控~
FILCO圣手一代青~
Cherry G80-3000青~

正在犹豫是再买一块Delano6弦儿MM拾音器还是换个FILCO二代忍者...纠结...


我感觉只要轴一样,键帽的触感差异等等其他功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支持你买拾音器……
发表于 2013-3-23 19: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啊
发表于 2013-3-23 2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楼 诚实的人 的帖子

关键是忍者的侧印刷键帽真心酷啊~呵呵~不行换一套键帽买拾音器~哈哈~
发表于 2013-3-23 2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3-3-24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蝙蝠WX 于 2013-3-22 13:34 发表
真正的灵魂是制琴师,同一个师傅做的琴,不管什么材料都能清楚感觉到相同的灵魂渗在里面,所以你喜欢什么琴就一定买什么琴,不同人用同样材料做出的琴效果差别很大的,和炒菜一个道理。

说的对
发表于 2013-3-25 13: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楼 Monshin 的帖子

请教大师,琴弦穿体和不穿体有什么区别?一把不穿体的琴可以自己钻孔改成穿体吗?效果可以保证吗?
发表于 2013-3-30 10: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好贴
发表于 2013-3-30 1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浅蓝色的贝司挺有个性 最个性的还是那个不锈钢贝斯
发表于 2013-4-1 14: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置!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楼 灵芝草722 的帖子

不好意思没看到您的问题~

穿体的设计是为了使共振传导得更好~振动和延音都会更充分一些~

不过这个改变的影响见仁见智~个人觉得如果改穿体~请理解为用来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声音本质改变就不要想了~

P-Bass在Tele时期~穿体上弦儿是固有设计~但是在后来“升级”为熟知的P-Bass样式后~比如57比如62~穿体就被取消了~似乎也可以理解为Leo也觉得这个设计是非必须的~

如果想改穿体~取决于你的琴桥是否可以~有没有穿体孔~比如Hipshot A或是Badass就是通用的~都可以~传统Fender的复古琴桥我恐怕就别了~或者在琴桥上也开四个洞或是在琴桥后面的琴体上打洞~但是后者的方式我恐怕琴弦儿在穿体再穿琴桥孔之后的那个折痕容易断~
发表于 2013-4-5 1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弹贝斯还真得对贝斯的一些硬件原理弄清楚
发表于 2013-4-7 01: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很用心的一篇文章   我也折腾了好几年   同意你的观点
发表于 2013-4-8 14: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啊。。。。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4-8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说得对!正确!有用!有意义!
发表于 2013-4-8 15: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铄 于 2013-4-8 14:47 发表
顶!说得对!正确!有用!有意义!

大师都来顶这个帖子,说明写的真的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5: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高铄老师~感谢白总~

谢谢楼上两位认可~荣幸之至~

之前和Kuanchi7王哥闲聊~说如果中国有一所电贝司知识的大学的话~白总绝对是博士生导师~

网络力量虽然强大~尽管极尽能事去搜索去了解~仍然没有如白总亲自能够体验了解来得直接~

也正因如此~小弟的求知欲才会越发增加的想要知道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1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