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3|回复: 41

@@@@@教堂吉他音乐会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9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堂吉他音乐会感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随笔一下:
演奏Bach的作品无论什么时期都是吉他爱好者追求的一个目标,当然很多人对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其深邃动听,恨的是很难完美表现。某位名家说过从不敢演奏bach的作品,这里肯定有自谦的成分,但大家必须承认bach的伟大,但个人从来不认为是因为bach的音乐表现力有多深奥,而是吉他这种乐器(其实又何止是吉他呢)来表现bach多数的音乐作品的确有难度,除了鲁特组曲之外很多都是改编自其他乐器。bach的音乐从某个角度说就是一种机械运作,任何丝毫的感性都不允许你有,于是一点点的错误就会破坏整个音乐的完美,因此有演奏家专门录制bach的音乐作品专集,但很少有人愿意或者干脆说敢开bach作品的独奏音乐会,这是不仅是最容易现眼的,其中还有的原因就是要考虑听众的感受问题,因为现代人很少愿意一场音乐会下来都沉浸在bach的平均律中。
但是昨晚举办者则仍算比较成功的操办了这个音乐会(说音乐会或许正式了些,个人更喜欢称其为沙龙)。首先在北京最大的南堂举办,正直其100周年,又恰好是一个节日(记得好像是玛丽亚无原罪),倾听的观众猜测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虔诚(或是渴望虔诚,因为我似乎看到了不少期盼的年青面孔)的教徒,而演奏者又是研究多年bach作品的音乐人,因此真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两位主持人给人以虔诚亲和的感觉,举手投足透出神职人员的风范。
下面说演奏,我一直认为琴用自己的会比较好,无论价格高低,音色大小,临时借琴总会在手感上有所差别,这个会直接影响演奏发挥,因此abada的发挥多少受到这个因素的困扰,但我们仍可以看出其坚实的左手基本功,其间很多麻烦的左手指法,移动,按位也都可以胜任。可能是慢热并需要适应琴,从开始的bwv999和1001开始,演奏者有意略微的放慢些速度,这样听众们更可以清晰的听到每一个发音。在需要对位演奏时,演奏者可以清楚的把每条旋律表达的很明确。在其他舞曲曲式的作品表达中,则主体鲜明,可闻演奏者对bach作品的理解。巴洛克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复音音乐,赋格又是bach作品中比较难的,abada选择了好几首这样的作品,这也体现了他音乐研究方向,期间甚至演奏了一曲4对位的赋格,不过老实说对于吉他来讲实在是太吃力了。演奏中还有个小插曲,abada本人对演出曲目不太熟悉以致要请观众提供节目单查询,他省略了第4曲前奏曲,虽然那个比较容易入耳。997如果再把前奏曲和沙拉般的加上就完整了,不过出于一些考虑没有选,但是gigue特别是double完成的仍然是非常动人。试弹了几下,abada还是决定选择yun建议的fisher,996换了yun的琴后丝毫手感好了一些,这样会更利于发挥,我比较喜欢其中的allemande,当然一些朋友会喜欢最流行的bourre。
在演奏最后鲁特组曲部分,abada换用了yun提供的fisher(琴我不懂,拼写的对吗?)琴,它曾经是方方的专用演奏琴,我特地跑到远处聆听其声音,穿透力的确挺好的。
在场的观众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背景如何,但是从头到尾一个半小时,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去倾听,无论他们是否真理解bach的音乐(其实又又多少人听不懂或者听得懂呢?),但是在怀有一种共同信念的时候,人们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其实bach带给我们的不就是一种和谐,祥和吗?至少我认为当时的音乐非常符合人们的心境,整个教堂内的氛围真的是非常非常好。
abada不愧为音乐人(我喜欢这个用语,但不赞成烂用)的称谓,这次演出对于他本人来讲更象是一次研究成果总结会,因此没有能弹他总结的新疆赋格可能会让他有些遗憾,但这也是要考虑演奏场境的关系,不过这也已经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聆听着。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好文章!巴赫的伟大就在于任意一个音他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发展成漫天烟花,听巴赫最容易上瘾。可惜女儿上课没能现场来听张老师的演绎。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yun的琴弹巴赫非常合适,声音比较大气,均衡性也好
发表于 2004-12-9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出比较成功

bach的音乐我个人并不十分喜欢,尤其是改编为吉他曲后,感觉觉表现力就太弱了。但不管我个人口味如何,昨天的音乐会还是很成功的,好的不说了,说几点不足吧:
1,教堂太冷,张先生穿的实在是不够保暖,这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演奏;
2,演奏用琴,十在不敢恭维,我坐第一排也没听到震撼的感觉。还好在最后的一个曲子,张先生使用了我所推荐的paul fischer,我是打算听晚音乐会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弹琴的,所以正好带着fischer。感觉我就不说了,前面几位弟兄都说了。
顺便说句,随后我们几个爱好者的小聚会也是玩的很尽兴。
发表于 2004-12-9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opgog拽的没脾气啊~
发表于 2004-12-9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的作品老老实实地改编成重奏曲来演奏,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吧.
发表于 2004-12-9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999T在2004-12-09 14:21:01的发言:

照片谁拿ps来调一下亮度?看不清人脸的说
文章看了之后越发觉得遗憾没看到这个“沙龙”啊
当时现场有录像机吗?有录像或者录音就传到guitar86上去吧

有啊,你没看到我拍的照片里老有那个人么?
张老师手里肯定有完整录象的,等张老师传吧。
发表于 2004-12-9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楚些了!希望能看到视频!!

..



发表于 2004-12-9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4.

发表于 2004-12-9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骥伏枥,精神可嘉.赞~~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999T在2004-12-09 16:21:49的发言:


昏,人家又不老
那他几岁了?
发表于 2004-12-9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un在2004-12-09 15:29:59的发言:

顺便说句,随后我们几个爱好者的小聚会也是玩的很尽兴。
不会是在教堂就地演奏西班牙小夜曲了吧,呵呵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9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偶大二岁,看起来比偶大20岁.失敬失敬,张小哥....不不,..还是称张大哥吧.祝贺演出成功
发表于 2004-12-9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是在这个论坛看到这些照片,我会以为是李嘉诚的公子在出席什么捐献仪式呢,长得真是有点象,呵呵我怎么看张老师都象30多岁,12356同志您看着才10多岁?养颜有道阿。以上纯属灌水,没有任何恶意,呵呵
发表于 2004-12-9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12356在2004-12-09 15:36:18的发言:
巴赫的作品老老实实地改编成重奏曲来演奏,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吧.
那就没意思了。反正我就不弹了。
发表于 2004-12-9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张老师演出成功!张老师买把好琴吧。
发表于 2004-12-9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就一个字,我要喊N次!!!
发表于 2004-12-9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OP, 你的这篇文章也有点巴赫的味道
发表于 2004-12-9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张我拍的照片:
POP与abada

发表于 2004-12-9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风里顶
     雨里顶
     回家的路上顶
     
     吃饭顶
     睡觉顶
     醒来继续顶
发表于 2004-12-9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nata在2004-12-09 16:10:53的发言:



最左边的人是谁?马季?
发表于 2004-12-10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iva在2004-12-09 23:59:16的发言:


最左边的人是谁?马季?

像神父。
发表于 2004-12-10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现场没这个人,底片什么是一片黑影!!!!
发表于 2004-12-10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
发表于 2004-12-10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独奏作品的精髓之一就是力图将整个世界用一把乐器表现出来。因此才了6首无伴奏的小提琴组曲,奏鸣曲和6首大提琴组曲。独奏艺术境界是重奏与合奏无法表达和替代的。要理解巴赫音乐的那种纯净清晰,透彻无比直达人心的虔诚感觉,还是得靠自己独奏过程中去理解。    此外,把巴赫的音乐说成是机械运动,不允许有感性,这种理解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我们知道巴赫对待音乐是认真的,但我们并不能肯定巴赫要求演奏者必许用同一种模式,毫无个性地去表现;而一旦有了个性,那也就意味着演奏者的感性成分。    事实上从巴赫的很多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其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起伏感;戏剧般的,梦幻般的,却又无比真实和无比贴近内心地与自己一同共鸣着-------那无穷动片段里永不枯竭的新鲜感既出乎听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一旦被感动,无形中的那一刻我们会觉得自己也似乎成了那伟大的创作者-------那简单的几十个音符串接交织之后已经承载了超过接受者一时片刻所能全部理解的内容与想象,以至我等无暇再加入其他的个性成分;这,倒颇似“话已被你说尽,我等无话可说”的窘境。 这时我等剩下来能拿来慨叹的尚有一句“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10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1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李巴赫在2004-12-10 11:30:31的发言:

   巴赫独奏作品的精髓之一就是力图将整个世界用一把乐器表现出来。因此才了6首无伴奏的小提琴组曲,奏鸣曲和6首大提琴组曲。独奏艺术境界是重奏与合奏无法表达和替代的。要理解巴赫音乐的那种纯净清晰,透彻无比直达人心的虔诚感觉,还是得靠自己独奏过程中去理解。
    此外,把巴赫的音乐说成是机械运动,不允许有感性,这种理解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我们知道巴赫对待音乐是认真的,但我们并不能肯定巴赫要求演奏者必许用同一种模式,毫无个性地去表现;而一旦有了个性,那也就意味着演奏者的感性成分。
    事实上从巴赫的很多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其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起伏感;戏剧般的,梦幻般的,却又无比真实和无比贴近内心地与自己一同共鸣着-------那无穷动片段里永不枯竭的新鲜感既出乎听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一旦被感动,无形中的那一刻我们会觉得自己也似乎成了那伟大的创作者-------那简单的几十个音符串接交织之后已经承载了超过接受者一时片刻所能全部理解的内容与想象,以至我等无暇再加入其他的个性成分;这,倒颇似“话已被你说尽,我等无话可说”的窘境。 这时我等剩下来能拿来慨叹的尚有一句“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这句话中听.
发表于 2004-12-10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主。感谢大家的光临。因为现在太忙,暂时短说两句。后来给我借琴的原来是yun老弟,谢谢了,音乐会完了你们自己去聚,难怪找不到你们了,本来我们可以一起聚餐啊。其实有“爱乐人随笔”的网友说的对。对我来说较难的是速度较快的吉格舞曲(第一和第二鲁特组曲),本场反而弹的相对较好,而平时我最熟悉的赋格则有暂时失忆的地方-----这是因为演出前几天重视和掉以轻心的方面不同造成的。临时借琴的确不好,不但弹不惯,而且演出前几天的关键时间为借琴的事全耽误在路上了。我爱妻已经同意,一定买把好琴。不过还是要非常感谢胡爱华、高君两位老师,及现代乐器行的殷震东先生。我爱妻没有能参加,因为她信主以后,去连云港刚领养了一位小女孩(算是孤儿吧),1岁多需要她在家带。我5岁半的爱子和他爷爷奶奶参加了。这次音乐会我感到是承蒙主的恩典,主的召唤。我只是在论坛上说想演奏巴赫,想在教堂里,结果恰巧有教友看见帖子,正好有南堂100周年的堂庆,都赶在一起了。还有这里的网友恰好带了一把好琴没商量,否则第一把琴的手感很难使我支撑完的。谢谢!感恩。在巴赫乐谱上,总是写有:荣耀归主。转贴一下http://www.bh2000.net/bbs/musicbbs/网友的评论   Jacqueline (2004-12-09 01:01:27)  No.19 祝贺演出成功!!!
   Lenny Shaw (2004-12-09 11:28:25)  No.20 Lenny Shaw (2004-12-09 09:46:08)

祝贺ABADA音乐会成功。昨天在南堂有幸现场聆听巴赫专场,ABADA的演奏相当不错,两首吉格舞曲尤其精彩。
   勇敢的心 (2004-12-09 18:46:55)  No.21 在圣母像下聆听澄静的音符追逐,真是一种难忘的感受,谢谢巴赫!谢谢ABADA!

演奏会上除了见到了周耘老师和肖龙老弟,还碰到了清华的一群爱乐学子。此外,昨天还心想事成了一回,七点刚过,我就进了宣武门教堂,一看到满堂的鲜花绿草,就遗憾起自己没能顺路给ABADA老兄准备一束鲜花,哪怕一支鲜花也成啊,谁又知,演出前结实的一位与我同名的朋友,竟意外地赠我一支包裹好的康乃馨,得,正好让我派上了大用场!^v^

这里特别告诉小意见老师一句话,昨天的演出,张超贤小朋友也去了,坐在他爷爷奶奶的腿上,安安静静地从头听到尾,期间偶尔打了几个哈欠。。。^v^
   小蛇 (2004-12-09 23:17:29)  No.22 祝贺abada。^_^
昨天是我第一次去南堂,走进南堂感觉心里变得平和安静。在教堂里聆听巴赫就是和音乐厅、音响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仿佛那美妙的乐音从天空飘然而至,充满教堂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都是圣洁的静穆的气息。
巴赫的音乐是很难演奏的,我自己有亲身体会,abada把复杂的复调作品用吉他演奏,很有难度,改编很成功。^_^
只是我觉得首先在音色方面,abada可以处理得更加细致到位一些,有些音感觉不太扎实。另外,复调作品的声部感觉可以做得更加明显,主题的每一次出现应该强调,主题与变奏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更加注意。
我的愚见,希望大家探讨指教。
谢谢abada!^_^

ps:那位很有风度的主持翻译是谁呀?@_@很想知道!
发表于 2004-12-10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張老師:恭喜演奏會成功兩年前曾于那教堂參觀期待您的演奏錄音可以想像演奏會的情景並願主賜福給您一家人(包括可愛的小妹妹)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10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10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在场的观众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老太太,据说是一位钢琴教师(不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周耘老师,周耘老师去了我也见了),中间休息和完毕后,两次激动的上来,握着我的手说谢谢,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花。感谢主感谢巴赫,能让这么多优秀的听众聚在一起。本来准备用扩音设备的,可是一试,教堂很适合原声(话筒是录音用的),自然的教堂特有的混响效果也很适合巴赫音乐,至少我个人能陶醉其中,是一种很温暖幸福的个人体验。希望以后演奏家们多考虑在教堂举办严肃音乐会。录音录象带子都在录音师和录象师那里(我自己的DV录得效果不好),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有时间编完转好后给我,到时一定给网友们批评。
发表于 2004-12-12 0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999T,是否收到我的短信?我的音乐会视频家用DV枪版wmv文件,放在了我的信箱里,信箱地址和密码在短信中告诉你了。若能尽快上传,让网友先睹为快,则不胜感激。先上传7个本次音乐会之录象wmv文件:1、赋格的艺术之赋格2、平均律之赋格3、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之赋格4、第一鲁特组曲之阿勒曼德与库朗特5、第一鲁特组曲之布列与吉格6、第二鲁特组曲之赋格7、第二鲁特组曲之吉格及其复奏
发表于 2004-12-12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之赋格去掉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12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12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www.classicalarchives.com 上听了张先生的录音(平均律钢琴曲第二首的赋格BWV.847),很是佩服!我改编过此曲的前奏曲,不过是在a小调。
发表于 2004-12-12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钞晨的录音在哪呢,放来比较比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6 07:3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