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问题是连续感没做到位。。。这个1006前奏曲是巴赫非常喜爱的,同样的曲子还被巴赫编成清唱剧(康塔塔)BWV29号,我们感谢主(WE THANK THE LORD),此外也有管风琴演奏的著名版本。 1006A本身作为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的第6首的前奏曲,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全曲既热烈又充满终止感(如前奏曲临结束时那几个不断反复的下行动机)通过不断的转调和音阶的行进烘托出了很“无穷动”的气氛。这个曲子的表现应该把气势弹出来,低音,高音皆不可忽视,尤其是连续的低音声部很容易被演奏者草率处理。一开始的下行音阶这个动机是全曲的结构骨架,E大调跑了个上上下下接着转入A调然后在一系列的华彩之后回到E大调终止,其演变也非常的具有戏剧性-----这一模式在巴赫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虽然前奏曲本身是非常自由的乐曲,即兴,发散的特点很强,但这首前奏曲却能保持旋律的流畅性,歌唱性的不间断,足足四个声部层次也比较分明,要全部交代清楚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