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一生古典

视频:BWV1006前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0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个人的感觉是节奏不太稳,声部不够清晰,左手好象手指“站立”不够。。。。。。       但是如果是自学,作到这样很令人钦佩了。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04-12-10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如果有老师教的话只能说您的老师要求不严。呵呵,不好意思,其实你弹的蛮好的
发表于 2004-12-10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好,但有几个错音。

GC视频号
第32小节第二拍的D音应该是还原D,估计没有注意第32小节第一拍的D音的还原记号。115小节第一拍最后一个音是升G。73整小节漏掉了,92小节第三拍漏掉了。
以上拙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0 22:18:1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以下是引用concerto在2004-12-09 19:22:53的发言:
看了你的很多录音和视频,虽然设备不怎么样,但是通过这些了解你的琴技和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足够了,弹得都很专业,很好!!!希望大家能多交流,共同进步!

支持~~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uitarcd在2004-12-10 22:00:17的发言:
第32小节第二拍的D音应该是还原D,估计没有注意第32小节第一拍的D音的还原记号。
谢谢了~~我习惯背了谱子就不去看了!坏毛病
发表于 2004-12-10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火花在2004-12-10 19:35:06的发言:

理论的东西,只是一个借鉴。
关键是要多熟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多听,多弹。
还要多看看建筑和绘画,赫赫。
发表于 2004-12-1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guitarcd在2004-12-10 22:00:17的发言:

第32小节第二拍的D音应该是还原D,估计没有注意第32小节第一拍的D音的还原记号。115小节第一拍最后一个音是升G。73整小节漏掉了,92小节第三拍漏掉了。
以上拙见。


好听力!专业的练耳水平.
发表于 2004-12-1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谱子也弄上来下可以么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10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12-18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赫的作品是可以没强弱但不能没有乐句的,楼主的乐句划分的很不好。实际上这首曲子很不好弹,楼主的技巧应该很强,但要在看看谱,有的音时值不太对。
发表于 2005-1-17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看来我得好好学点!!!!
发表于 2005-1-18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级水平,有点炫技的感觉。最多只能打65分。
发表于 2005-1-18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徐宝老师的点评更专业!
发表于 2005-1-18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弹得很好,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05-1-18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的问题是连续感没做到位。。。这个1006前奏曲是巴赫非常喜爱的,同样的曲子还被巴赫编成清唱剧(康塔塔)BWV29号,我们感谢主(WE THANK THE LORD),此外也有管风琴演奏的著名版本。 1006A本身作为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的第6首的前奏曲,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全曲既热烈又充满终止感(如前奏曲临结束时那几个不断反复的下行动机)通过不断的转调和音阶的行进烘托出了很“无穷动”的气氛。这个曲子的表现应该把气势弹出来,低音,高音皆不可忽视,尤其是连续的低音声部很容易被演奏者草率处理。一开始的下行音阶这个动机是全曲的结构骨架,E大调跑了个上上下下接着转入A调然后在一系列的华彩之后回到E大调终止,其演变也非常的具有戏剧性-----这一模式在巴赫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虽然前奏曲本身是非常自由的乐曲,即兴,发散的特点很强,但这首前奏曲却能保持旋律的流畅性,歌唱性的不间断,足足四个声部层次也比较分明,要全部交代清楚是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05-1-18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李巴赫在2005-01-18 21:23:09的发言:

最主要的问题是连续感没做到位。。。
这个1006前奏曲是巴赫非常喜爱的,同样的曲子还被巴赫编成清唱剧(康塔塔)BWV29号,我们感谢主(WE THANK THE LORD),此外也有管风琴演奏的著名版本。 1006A本身作为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的第6首的前奏曲,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全曲既热烈又充满终止感(如前奏曲临结束时那几个不断反复的下行动机)通过不断的转调和音阶的行进烘托出了很“无穷动”的气氛。
这个曲子的表现应该把气势弹出来,低音,高音皆不可忽视,尤其是连续的低音声部很容易被演奏者草率处理。
一开始的下行音阶这个动机是全曲的结构骨架,E大调跑了个上上下下接着转入A调然后在一系列的华彩之后回到E大调终止,其演变也非常的具有戏剧性-----这一模式在巴赫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虽然前奏曲本身是非常自由的乐曲,即兴,发散的特点很强,但这首前奏曲却能保持旋律的流畅性,歌唱性的不间断,足足四个声部层次也比较分明,要全部交代清楚是不容易的。

看到这帖,会让人觉得李巴很厉害!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李巴赫在2005-01-18 21:23:09的发言:

最主要的问题是连续感没做到位。。。
这个1006前奏曲是巴赫非常喜爱的,同样的曲子还被巴赫编成清唱剧(康塔塔)BWV29号,我们感谢主(WE THANK THE LORD),此外也有管风琴演奏的著名版本。 1006A本身作为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的第6首的前奏曲,它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全曲既热烈又充满终止感(如前奏曲临结束时那几个不断反复的下行动机)通过不断的转调和音阶的行进烘托出了很“无穷动”的气氛。
这个曲子的表现应该把气势弹出来,低音,高音皆不可忽视,尤其是连续的低音声部很容易被演奏者草率处理。
一开始的下行音阶这个动机是全曲的结构骨架,E大调跑了个上上下下接着转入A调然后在一系列的华彩之后回到E大调终止,其演变也非常的具有戏剧性-----这一模式在巴赫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虽然前奏曲本身是非常自由的乐曲,即兴,发散的特点很强,但这首前奏曲却能保持旋律的流畅性,歌唱性的不间断,足足四个声部层次也比较分明,要全部交代清楚是不容易的。
用我这把吉他想要交代清楚很不容易地~很有见地的发言.受用
发表于 2005-1-18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偶送鲜花.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18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1-18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得换一套弦了....我觉得古典琴就要拿新弦弹出来的才好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8 02:09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