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7|回复: 5

警惕“信奴”一代 不要让梦想仅仅成为幻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3 02: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如今当我们面临如此庞大的信息洪流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置身于其中之后,已经忘记时空,忘了自己是谁,只觉得一张陷入之后无可逃脱的网,让物理世界的我们忘记了真实的存在。

不可否认SNS网络、微博、分时的互联网IM以及正在层出不穷的电子装置,已经紧紧的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在一张人类社会虚构的网络之中,我们所有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在不可避免的被圈入其中,每个人的大脑似乎都成为其信息产出的一个终端处理器。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消耗过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微博或者其他的虚拟空间上,他们的梦想只能成为幻想。一个互联网上纯粹的时间消耗者和信息消费者,是无法成功实现梦想的。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就无法获得金钱,没有金钱,梦想就等于0。当然,如果你只是希望宅在家里醉生梦死,那么如你所愿。

这张网上的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无法逃脱它的控制,在路上,一秒不用上微博心理就感到难受;甚至单机游戏不在让人感觉到刺激,只有联机之后才能体验到快感。在办公室,很多人毫无目的打开邮箱,看是否漏掉什么邮件,割裂的整块的工作时间,甚至必须在过去中午午休的时候上一下团购网站和淘宝,才能让很多女性员工感到心理不压抑。而晚上回家,在人人上看同学动态,在开心上看同事吐槽,或者在微薄上八卦、豆瓣上小组月抛,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更有甚者,只有看完所有社交网站,等到msn,qq上空留挂机好友的时候,才能入睡。

这群人,无法控制自己,离开电脑或者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就会坐立不安,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乐趣。如果当你也发现自己有这个感觉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成为了“信奴”。成为了信息焦虑症,如果不能一遍又一遍的刷新某个社交网络,害怕遗漏信息,你就会感觉到抑郁和焦虑。

人脑的三分之一属于行为强化系统。反复做某一件事情,可以使得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如果这件事情本身能带来很大的刺激,那么会更加强化而形成某种“瘾”。酒精,毒品,性,游戏,社交网络都可以带来这种固化的行为模式。

而这种固化的行为模式,理论上有几种消除的手段,一种是减少这种想要消除的特定刺激,用其他物理刺激进行替代,如体育运动之类。使得其他的对身体有有益的刺激成为稳固的习惯。一种是对行为给予逆向校正信号,比如在你受到这种刺激的时候进行点击或者恐吓,使得刺激无法唤起大脑的神经兴奋,更甚的是破坏掉大脑或者神经这块反射区域,当然这个是不可取的。还有就是过度刺激提高门槛,降低敏感度。

但因为我们有选择的自由,那么我们需要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实际上,我坚定的相信亚里士多德的所谓追求善。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是为了目的和行为本身来选择这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来自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追求到真正的幸福,免于恐惧的行为。而在想在社会,我个人认为只有足够的金钱才能带来免于恐惧的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所谓的自由和性福,都是在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之上的要求。

但是现实却不可避免的发现,在追求金钱的路上,我们其中的大多数却失落与对于信息的焦虑和恐惧之中,日复一日的重复这些难以给我们创造金钱的网络之中,重复这种对人生来说可能并不能带来多大价值的行为之中,无法克服。而事实上,这些其中让人兴奋的很多信息,都并非是真实的,都是被一群躲在幕后的人创造出来的,甚至不乏有虚假、虚构、捏造的,仅仅是满足你的愉悦,好奇或者猎艳,用这些信息的垃圾去满足你饥渴的信息焦虑,从而强化你的行为,让你无法自拔。阳光点讲,这是用户习惯,好的产品培养和创造用户习惯的原理就在此。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你接受什么信息,就将输出什么样的信息。吃什么吐什么大概这样,如果你梦想能够创业或者在大的机构中成为佼佼者,却天天宅在家里接受网络上的这些毫无价值的信息,那么你的梦想仅仅是你的幻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2: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一下咱门练琴的朋友门,我们一同反思下把。

吉他中国抖音
1.jpg
2.jpg
3.jpg
发表于 2012-4-13 0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给我一个媳妇儿,我就不宅 。
我宅是因为我是穷丑挫。
发表于 2012-4-13 08: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
发表于 2012-4-13 1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4-22 1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12 12:36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