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会员
UID17027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87205
阅读权限225
注册时间2002-12-20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发表于 2004-10-16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吉他弹中国曲子 很好
“用吉他弹中国曲子 很好”
——吉他界回忆贺绿汀生前
贺绿汀先生生前对吉他这一乐器寄予了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也在那些热爱吉他的人们心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片段。通过他们的一些描述,也许能为我们勾勒出几许贺老生前的模样。
陈学娅(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吉他之友》主编\吉他之友联谊会会长)
每年去贺老家探望他,都能感觉到他对音乐的少儿普及和民族化是多么关心。对于世界乐器之林中的普通一员— — 吉他,贺老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他为勉励吉他在中国的传播,为历届吉他之友会员大赛和夏令营提了词。特别是大家现在看到的中国第一本吉他专门刊物— — 《吉他之友》的刊名,就是贺老在1989年提写的。
贺老的健康状况一向不错,最近几年见到他,身体颇为硬朗。在贺老的心中,他一直有几个愿望未了:音乐附中被占的操场回归附中、上海音乐出版社独立… …为了这些音乐界的琐事,贺老奔走呼告。而对于个人私事,例如子女的工作和居住问题,贺老却从不开口。
马志敏(中国十大吉他名家\上海歌剧院著名吉他、琵琶演奏家\ 贺老《牧童短笛》古典吉他曲改编者)
贺老为我编写的《吉他大师名曲精选》提了书名。他对我说,吉他要走民族化的道路。的确,西洋乐器民族化,才是一种乐器的立身之本。因为在乐曲上,必定涉及不同民族间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人弹奏西洋乐,这种差异会在乐曲的再现上清楚的显露出来,往往最终不能领悟西方作曲家作品中的精髓。因此,弹奏中国民曲,是一件乐器在中国保持生命力之所在。贺老作了表率,《牧童短笛》就是一首经典的中国钢琴曲。1998年,正值《吉他之友》创刊十周年,作为一份献礼,也作为对贺老观点的一种响应,我便把《牧童短笛》改编成一首古典吉他二重奏。
殷飚(中国十大吉他名家\广东歌剧舞剧院著名吉他、琵琶演奏家\贺老《游击队之歌》古典吉他曲的改编者)
那是在《吉他之友》联谊会第二界全国会员吉他大赛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贺老。我作为这次大赛的评委来到上海,除了评比以外,我还要在大赛之后表演几首曲子。听到音乐界的泰斗贺绿汀老先生将出席本次大赛,我便冒出了将他的名作《游击队之歌》改变成古典吉他曲的想法。
当时我清楚记得,大赛开始前,当主持人告诉大家贺绿汀先生来到时,全场起立,欢迎他入场,一位琴友当场献上了一束鲜花给贺老。虽然当时他已是92岁高龄,一头银发,戴着助听器,却依旧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贺老给一位古典少儿组的小选手颁了奖,那位小姑娘显得特别激动。
之后,我表演了著名的古典吉他民乐改编曲《十面埋伏》,这原本是一首琵琶名曲。我注意到贺老听的很出神,他仿佛很惊讶,一把十足的洋乐器竟然弹奏出如此中国味的曲子。接着,我弹起了贺老的作品《游击队之歌》,贺老马上就笑了。看的出,他是第一次听到古典吉他上弹奏出这首《游击队之歌》,感到十分新奇和惊异。对于贺老这首唱遍全中国的的歌曲,我花了不少心血来加以改编,力求保持原曲的精髓,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吉他的表现力。乐曲开头,我用泛音作为引子,接着是一段绞弦技法的鼓奏,歌曲的主旋律在其中若隐若现,然后是再现主题,快速琶音展现出一种游击队员与敌人血战的紧张气氛,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弹完《游击队之歌》,贺老显得很激动,在众人的搀扶下,特意到台上来和我说话。印象特别深的第一句就是“弹中国曲子,很好”。随后,他出乎意料的把刚才别人送的鲜花放到了我的手中,说:“鲜花,给你”。我执意不要,但看到贺老是这样的发自内心,我最后只得收了下来。可以说,贺老给了我这样的荣誉,也给了我一个重任,那就是吉他的民族化要继续下去。
陈姗姗(青海吉他爱好者\荣获1995 年第二界吉他之友联谊会古典少儿组一等奖\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吉他专业学生)
晚上七点整,颁奖晚会开始了。我心里很不平静。我站在台上,听到由贺绿汀老先生为我颁奖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因为我穿的是名家借给我的衣服,拿的是名家制作的奖品琴,授的是最高荣誉奖。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练琴呢?
《上海之窗》特别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