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44|回复: 19

9月10日杨雪霏音乐会观感(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5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0日杨雪霏音乐会观感(ZT)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在刚过去的星期五(9月10日),克里夫兰音乐学院有一场吉他独奏音乐会,由旅英的大陆青年吉他家杨雪霏演出,这次音乐会是由阿明基利的国际吉他赞助,克里夫兰音乐学院主办的系列音乐会,克里夫兰不单有北美最好之一的交响乐团(现时排名美国第一,学术性较浓),音乐学院的吉他系在美国算是最前列的,以前的负责人是John Holmquist,现在是由他的学生 Jason负责,Jason是美国GFA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年轻有为,弹得也很好,他也将会在这系列中弹奏一场。
这乐季共有4场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杨雪霏是第一场,演出场地是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这音乐厅的音响效果非常适合吉他或钢琴这类乐器,对交响乐来说,便显得自然混响太多了一点,但要是听众全满,那音响效果倒是非常恰当。
去年同样由值得专敬的基利所赞助,Ana Vidovic的首次克里夫兰音乐会便在这音乐厅里演出,给大家留下很深而好的印象,听完之后不由感叹现在年轻一辈实在太厉害,年纪轻轻便已很了不得,比起上一辈的高手如Elliot Fisk, Parkening等不单技巧上更干净利落,而且音乐也半点不差老一辈的,但可能这儿音乐会太多,古典吉他爱好者又不是特别多,虽然在这音乐厅大都是免费的音乐会,但还是从来没有满座过,500人的音乐厅常常只坐了几十到百来人,Ana的音乐会有破记录的200多听众,已经是这音乐厅的吉他音乐会中最多听众的一次,对她那次这么好的音乐会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杨雪霏在美国的吉他圈中常有谈论,但都是依据她个人网页上的资料,和一些流传的故事,没有多少人听过她的唱片,更别说是现场音乐会,所以颇有几个狂热爱好者从其它州专门来听,事前与我联系,要我替他们安排票,我要他们不用担心,虽然在这音乐厅的音乐会都是正规运作,但根本不设门票,而据以往经验,估计听众最多将会是180至250之间,我知道主办方也只印了250张节目单而已,能坐500多人的音乐厅,那怕会没有位子,最多早点到,占个好位置便是。
当晚我夫妻俩和3个他州的朋友,挤在我的小车一起前去音乐厅,到达时才7时30分不到,竟然已没有接近的位置可以停车,要停得老远,由于担误了一点时间,所以到音乐厅时约7时45分,在大堂见到一大堆人,有点讶异,气氛有点不寻常,怎么会这么多人?但最气人的是,就差在那一点点的时间,眼看着最后一张杨雪霏的CD都被人买走了,问负责人还有没有可能再找一二张,因为有朋友从田纳西州和华盛顿州远道前来,也是想顺道买她的CD,可惜的是主办人也没有办法了,不单杨雪霏带来的40张CD卖光了,连原来要留给主办人和Jason的CD也意外卖掉了。
迟来一步,只能怪自己,也只好邮购她的CD了,与一些多时未见的朋友聊了几句,向主办人介绍同来的朋友后,赶紧进场去占个好位置,进场后马上发现第二次失策,音乐厅竟然是满满的,就那几分钟,前面的位置已经全没有了,我们也只好分散坐,以便得到最好的位置,再迟一点到场的人只好站在后排或两旁了,这应该是克里夫兰音乐学院音乐厅的吉他音乐会中,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满座,而且比以往最多听众的音乐会要多上一倍以上的人,有点不可思议,让我非常期待这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得非常准时,也终于盼到杨雪霏的出场,真人与网上的照片有点不一样,她看来比照片更白更瘦,颇漂亮,气质特别好,很大方而内敛文静的样子,体型是修长纤瘦,但个子不大,估计就100磅的样子,但去年Ana Vidovic给我的经验,千万别少看这些体型看来瘦小的女孩子,她们可以发出让大家吃惊的音量,Ana在她的640弦长Ruck上发出的音量不会比任何男吉他手少,甚至只会更大,但杨雪霏看来是更瘦弱,而且今天是全满,我不知道声音效果会怎样,多少有点担心。
由于节目单不足够,我们也迟了一点,所以拿不到,对她的演出曲目也只好猜了,她是以三首文艺复兴的音乐开场,估计是杜兰的作品,声音一出来,我有一种心都醉了的感觉,声音太美了,像从天上传来的清脆钟声,投射传递得非常好,与我经验中弹奏过的Smallman完全不一样,以前我并不喜欢Smallman的声音,但看来是我弹奏的问题,因为从杨雪霏手上发出的声音,便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声音,她弹的第一首曲子虽然不难,但已经足够让我知道她为什么成名得那么快,技巧好不是原因,她的音乐才是让她从当代那么多优秀吉他手中突围而出的原因,那种由心中发出的音乐,而且完全随心所欲,不用作任何音乐上妥协的技巧,是非常罕见的。
跟着是巴哈的恰空舞曲,延续刚才平静安和的气氛,再带上庄严稳重的色彩,一个让人屏息静气的演奏,她弹奏此曲时可以窥见她惊人的技巧,一丁点吃力感觉都没有,丰满的和声,流水一样的音阶,水银舄地式的分散和弦,完全是那么自然而然,混然天成,无迹可寻;特别喜欢她在两次转调上的处理,另外发现她在一组分散和弦的处理是以6连音来弹奏,这好像很少见到,但效果很好,我喜欢。
跟着她说临时加弹两首维拉罗伯士的练习曲,她的嗓门很小,听起来很费劲,没法听到她说是那两首,但相信是第十一和十二号,这两首乐曲中更可肯定她的实力是非凡的,那种震撼力是一次全新的经验,音量巨大,音乐像洪水一样涌出来,别说女的,就是男性吉他手我也从未听过有这么大气魄的演奏,这些曲听了怕不有上百次?但从没想过能有这效果,再加上由体型这么瘦小,说话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女孩弹出来,反差更大,更让人吃惊。
接着便是当晚我最想听的易经,她的演奏肯定足以美化这作品,乐曲本身是模仿了一些中国传统乐器,但在作曲上与周文中和Cage等对易经有关的作品不大相同,有点绕来绕去,方向不是特别明确,但不失为一首好作品,听众也很喜欢,半场休息时,大家几乎已经定论这是克里夫兰音乐厅其中一场最好的吉他音乐会,对她的音色之美,气魄之大更是非常配服,因为同时拥有细腻和大气于一身的演奏家非常罕有;音乐会赞助人基利被大家围着,多谢他为大家带来这么好的演奏家,也祝贺他音乐会办得很成功,同来的朋友也向他要杨雪霏的资料,以便回去后可以组织邀请杨雪霏到他们那儿开音乐会。
转眼便下半场,这时我已弄到一份节目单,她下半场的曲目是罗德里戈的三首西班牙舞曲,泰达斯高的魔鬼随想曲和华尔顿的五首小品,技巧要求极重,实在不由得不配服年轻一辈的吉他演奏家,几首份量这么重的作品可以安排一首接一首的弹奏;三首罗德里戈作品都弹得没话可说,特别喜欢她的帕撒嘉利亚,不呆板之余,仍然保持着极稳的节奏,她的踏步舞曲同样出色,节奏明确,而最意外的是在这么快的节奏下,最后的两组快速音阶竟然全是弹出来的,而不是常见的连音弹奏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弹,弹出来的节奏是可以更明确,但相信没有多少人有信心作这种安排。
跟着的魔鬼随想曲又是一个惊喜,本来我并不喜欢这曲,现场听过Fisk和Remi Buchet的演奏,觉得这曲除了炫技外便没有什么,但在杨雪霏手上竟然可以这样多变化,时而委婉娇美,时而雄浑激昂,变幻莫测,真不愧魔鬼随想曲之名。
最后是华尔顿的五首小品,这时已无暇去研究她是怎样处理,而完全沈浸在音乐中,欣赏这位新一代大师的美妙演奏,完全忘记了吉他的存在,一曲既终,大家定过神来再热烈鼓掌,数次谢幕终于换来她的翻场曲,一首她本人改编的彝族舞曲,又是音乐会的另一个高潮,一曲既终时全场500多人不约而同的起立鼓掌,多年来克里夫兰音乐厅罕有的全场起立向演奏者鼓掌,而且是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演奏家,在克里夫兰这么保守的风气,实在是难得至极,可惜杨雪霏在一首安可曲后便再三谢幕,似无意再弹,音乐会也只好带着意犹未尽的完结,在大堂与朋友会合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摇头,当然不是说音乐会不好,而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整场像梦幻一样的音乐会,两个小时一晃便过,我马上跑去找基利,多谢他安排这场音乐会,希望他明年再把她请来,最好是协奏曲音乐会,老好人的基利说,不用大家要求,他在音乐会开始了不久便已决定了把杨雪霏再请来,至于是不是协奏曲便没有把握了。
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在新一代的大师中,杨雪霏是可以占上一席位,而且她绝不会只是一个吉他圈中的音乐家,她有一种气质,相信可以让她的知名度跨进主流音乐圈中,如果大家有机会听她的音乐会,千万不要犹豫,不要多想,静心欣赏她的音乐便好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9-15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9-1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杨雪霏的个人技术是没有争议的。仔细听她的音乐,我觉得她是把自己投入到音乐中去,非常感性的。这和威廉斯和不一样(威廉斯弹琴的时候表现的很冷静)。这大概也是近来大家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哪种好些。暂且把两种表现音乐的风格称为感性派和理性派的话:像杨雪霏,阿扎巴季奇这样的演奏家肯定是感性派的代表了,那么理性派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塞哥维亚领导的“塞家军”。近来论坛上很多网友一批评的态度来对待感性派演奏家,笑话山下和村治弹琴的样子,这实在不应该。因为说实在话,我个人觉得弹琴弹到了这些演奏家的水平上,就已经不存在谁是正确的,谁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让山下和仁坐的好好的模仿威廉斯弹一个,那我相信他肯定也能弹好,老威也肯定能摇头摆尾地模仿山下。只不过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上,人就喜欢用自己的方法了。看到楼主的帖子,偶然想起这个来了,是不是跑题咯~~
发表于 2004-9-1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好文章
发表于 2004-9-15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好能出张古典吉他DVD,国内的朋友一定喜欢!
发表于 2004-9-15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羡慕楼主能观看杨雪霏的现场吉他演奏会,严重羡慕中。
发表于 2004-9-15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止羡慕,简直嫉妒四了,呵呵
发表于 2004-9-15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的看法我同意!!!
发表于 2004-9-15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下的CD听的越多就觉得他越强,强到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竟然出了个山下.山下的技巧是根本没有人可以逾越的.至少现在没有.
发表于 2004-9-15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亲耳听听
发表于 2004-9-15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顶了以后再看
发表于 2004-9-19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看到。从哪来的呢?
发表于 2004-9-19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到了,花了10分鐘,這網還不錯,就吉他部分弱了點,人氣不旺http://www.bh2000.net/bbs/guitar/原文如下 Tim Ho 性别: 男 血型:AB 来自: Cleveland (2004-09-15 03:59:50) 共有6条回复   在刚过去的星期五(9月10日),克里夫兰音乐学院有一场吉他独奏音乐会,由旅英的大陆青年吉他家杨雪霏演出,这次音乐会是由阿明基利的国际吉他赞助,克里夫兰音乐学院主办的系列音乐会,克里夫兰不单有北美最好之一的交响乐团(现时排名美国第一,学术性较浓),音乐学院的吉他系在美国算是最前列的,以前的负责人是John Holmquist,现在是由他的学生 Jason负责,Jason是美国GFA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年轻有为,弹得也很好,他也将会在这系列中弹奏一场。
这乐季共有4场古典吉他独奏音乐会,杨雪霏是第一场,演出场地是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这音乐厅的音响效果非常适合吉他或钢琴这类乐器,对交响乐来说,便显得自然混响太多了一点,但要是听众全满,那音响效果倒是非常恰当。
去年同样由值得专敬的基利所赞助,Ana Vidovic的首次克里夫兰音乐会便在这音乐厅里演出,给大家留下很深而好的印象,听完之后不由感叹现在年轻一辈实在太厉害,年纪轻轻便已很了不得,比起上一辈的高手如Elliot Fisk, Parkening等不单技巧上更干净利落,而且音乐也半点不差老一辈的,但可能这儿音乐会太多,古典吉他爱好者又不是特别多,虽然在这音乐厅大都是免费的音乐会,但还是从来没有满座过,500人的音乐厅常常只坐了几十到百来人,Ana的音乐会有破记录的200多听众,已经是这音乐厅的吉他音乐会中最多听众的一次,对她那次这么好的音乐会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
杨雪霏在美国的吉他圈中常有谈论,但都是依据她个人网页上的资料,和一些流传的故事,没有多少人听过她的唱片,更别说是现场音乐会,所以颇有几个狂热爱好者从其它州专门来听,事前与我联系,要我替他们安排票,我要他们不用担心,虽然在这音乐厅的音乐会都是正规运作,但根本不设门票,而据以往经验,估计听众最多将会是180至250之间,我知道主办方也只印了250张节目单而已,能坐500多人的音乐厅,那怕会没有位子,最多早点到,占个好位置便是。
当晚我夫妻俩和3个他州的朋友,挤在我的小车一起前去音乐厅,到达时才7时30分不到,竟然已没有接近的位置可以停车,要停得老远,由于担误了一点时间,所以到音乐厅时约7时45分,在大堂见到一大堆人,有点讶异,气氛有点不寻常,怎么会这么多人?但最气人的是,就差在那一点点的时间,眼看着最后一张杨雪霏的CD都被人买走了,问负责人还有没有可能再找一二张,因为有朋友从田纳西州和华盛顿州远道前来,也是想顺道买她的CD,可惜的是主办人也没有办法了,不单杨雪霏带来的40张CD卖光了,连原来要留给主办人和Jason的CD也意外卖掉了。
迟来一步,只能怪自己,也只好邮购她的CD了,与一些多时未见的朋友聊了几句,向主办人介绍同来的朋友后,赶紧进场去占个好位置,进场后马上发现第二次失策,音乐厅竟然是满满的,就那几分钟,前面的位置已经全没有了,我们也只好分散坐,以便得到最好的位置,再迟一点到场的人只好站在后排或两旁了,这应该是克里夫兰音乐学院音乐厅的吉他音乐会中,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满座,而且比以往最多听众的音乐会要多上一倍以上的人,有点不可思议,让我非常期待这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得非常准时,也终于盼到杨雪霏的出场,真人与网上的照片有点不一样,她看来比照片更白更瘦,颇漂亮,气质特别好,很大方而内敛文静的样子,体型是修长纤瘦,但个子不大,估计就100磅的样子,但去年Ana Vidovic给我的经验,千万别少看这些体型看来瘦小的女孩子,她们可以发出让大家吃惊的音量,Ana在她的640弦长Ruck上发出的音量不会比任何男吉他手少,甚至只会更大,但杨雪霏看来是更瘦弱,而且今天是全满,我不知道声音效果会怎样,多少有点担心。
由于节目单不足够,我们也迟了一点,所以拿不到,对她的演出曲目也只好猜了,她是以三首文艺复兴的音乐开场,估计是杜兰的作品,声音一出来,我有一种心都醉了的感觉,声音太美了,像从天上传来的清脆钟声,投射传递得非常好,与我经验中弹奏过的Smallman完全不一样,以前我并不喜欢Smallman的声音,但看来是我弹奏的问题,因为从杨雪霏手上发出的声音,便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声音,她弹的第一首曲子虽然不难,但已经足够让我知道她为什么成名得那么快,技巧好不是原因,她的音乐才是让她从当代那么多优秀吉他手中突围而出的原因,那种由心中发出的音乐,而且完全随心所欲,不用作任何音乐上妥协的技巧,是非常罕见的。
跟着是巴哈的恰空舞曲,延续刚才平静安和的气氛,再带上庄严稳重的色彩,一个让人屏息静气的演奏,她弹奏此曲时可以窥见她惊人的技巧,一丁点吃力感觉都没有,丰满的和声,流水一样的音阶,水银舄地式的分散和弦,完全是那么自然而然,混然天成,无迹可寻;特别喜欢她在两次转调上的处理,另外发现她在一组分散和弦的处理是以6连音来弹奏,这好像很少见到,但效果很好,我喜欢。
跟着她说临时加弹两首维拉罗伯士的练习曲,她的嗓门很小,听起来很费劲,没法听到她说是那两首,但相信是第十一和十二号,这两首乐曲中更可肯定她的实力是非凡的,那种震撼力是一次全新的经验,音量巨大,音乐像洪水一样涌出来,别说女的,就是男性吉他手我也从未听过有这么大气魄的演奏,这些曲听了怕不有上百次?但从没想过能有这效果,再加上由体型这么瘦小,说话时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女孩弹出来,反差更大,更让人吃惊。
接着便是当晚我最想听的易经,她的演奏肯定足以美化这作品,乐曲本身是模仿了一些中国传统乐器,但在作曲上与周文中和Cage等对易经有关的作品不大相同,有点绕来绕去,方向不是特别明确,但不失为一首好作品,听众也很喜欢,半场休息时,大家几乎已经定论这是克里夫兰音乐厅其中一场最好的吉他音乐会,对她的音色之美,气魄之大更是非常配服,因为同时拥有细腻和大气于一身的演奏家非常罕有;音乐会赞助人基利被大家围着,多谢他为大家带来这么好的演奏家,也祝贺他音乐会办得很成功,同来的朋友也向他要杨雪霏的资料,以便回去后可以组织邀请杨雪霏到他们那儿开音乐会。
转眼便下半场,这时我已弄到一份节目单,她下半场的曲目是罗德里戈的三首西班牙舞曲,泰达斯高的魔鬼随想曲和华尔顿的五首小品,技巧要求极重,实在不由得不配服年轻一辈的吉他演奏家,几首份量这么重的作品可以安排一首接一首的弹奏;三首罗德里戈作品都弹得没话可说,特别喜欢她的帕撒嘉利亚,不呆板之余,仍然保持着极稳的节奏,她的踏步舞曲同样出色,节奏明确,而最意外的是在这么快的节奏下,最后的两组快速音阶竟然全是弹出来的,而不是常见的连音弹奏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有人这样弹,弹出来的节奏是可以更明确,但相信没有多少人有信心作这种安排。
跟着的魔鬼随想曲又是一个惊喜,本来我并不喜欢这曲,现场听过Fisk和Remi Buchet的演奏,觉得这曲除了炫技外便没有什么,但在杨雪霏手上竟然可以这样多变化,时而委婉娇美,时而雄浑激昂,变幻莫测,真不愧魔鬼随想曲之名。
最后是华尔顿的五首小品,这时已无暇去研究她是怎样处理,而完全沈浸在音乐中,欣赏这位新一代大师的美妙演奏,完全忘记了吉他的存在,一曲既终,大家定过神来再热烈鼓掌,数次谢幕终于换来她的翻场曲,一首她本人改编的彝族舞曲,又是音乐会的另一个高潮,一曲既终时全场500多人不约而同的起立鼓掌,多年来克里夫兰音乐厅罕有的全场起立向演奏者鼓掌,而且是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演奏家,在克里夫兰这么保守的风气,实在是难得至极,可惜杨雪霏在一首安可曲后便再三谢幕,似无意再弹,音乐会也只好带着意犹未尽的完结,在大堂与朋友会合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摇头,当然不是说音乐会不好,而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整场像梦幻一样的音乐会,两个小时一晃便过,我马上跑去找基利,多谢他安排这场音乐会,希望他明年再把她请来,最好是协奏曲音乐会,老好人的基利说,不用大家要求,他在音乐会开始了不久便已决定了把杨雪霏再请来,至于是不是协奏曲便没有把握了。
我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在新一代的大师中,杨雪霏是可以占上一席位,而且她绝不会只是一个吉他圈中的音乐家,她有一种气质,相信可以让她的知名度跨进主流音乐圈中,如果大家有机会听她的音乐会,千万不要犹豫,不要多想,静心欣赏她的音乐便好了。
   DOWNBEAT (2004-09-15 10:21:57)  No.1 内行好文,我喜欢。

原来杨雪菲在英国发展?我只听过多年前她在北京的一场演奏会,还有由国内南京先恒音像公司录制出版的个人演奏专辑CD,名字就叫《古典吉他》,里面就有楼主提到的“恰空”,还有武满澈等人的作品,挺有意思。我很喜欢她那张唱片。

楼主有没有听过村治佳织的演奏会或者CD?如果拿她们俩相比你觉得如何?

好久没见到ABADA说吉他了。
   Tim Ho (2004-09-15 22:55:20)  No.2 村治在北美几近无人知道,我在往日本旅行时曾买了两张她的CD,回家后听了一两次便没有再听,今天特意再听,还是对她兴趣不大,如她这水平的在北美可不算什么,她演奏中规中距,无有明确个性,不如杨雪霏的演奏,有着明显个性,而且技巧和音乐都要更高一层次,现场的杨雪霏是极有魅力,能把听众抓紧,不知这日本女孩现场如何,无从比较。
   余超 (2004-09-16 14:29:19)  No.3 看了普罗文化引进的村治佳织的一张DVD,Aranjuez和几个独奏曲子,也觉得很无趣。我印象里,10年前的杨雪霏都比她好。:-)
   阿萨 (2004-09-16 15:39:26)  No.4 村治佳织的录音确实没听出多少精彩之处,可以说平淡无奇,作为小女孩来说心态可能还不错。不过给她做的商业包装是非常成功的,形象设计,封面设计,MTV摄影都恰到好处,可惜这些跟音乐都没关系。美女和美女音乐家的确是两回事。古典音乐的商业包装很值得研究。
   阿萨 (2004-09-16 22:19:08)  No.5 在发达的商业社会中,想判断一张录音的好坏发生了困难,这里所说的好坏是指消费者个人的好恶,而个人好恶的形成几乎都是受商业运作的控制。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是不分国家地区的,电影《泰坦尼克》的全球票房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唱片行业同样存在着“泰坦尼克现象”,古典唱片领域也不例外。
古典音乐的听众绝大多数也属于被动消费,选择消费的途径不外乎各类碟评、圣经、指南、排行榜等介绍。一般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偏偏爱乐人在日常交往中往往被看成另类,多少都会有孤独感,同好者通过交流音乐似乎可以得到缓解。但是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唱片的认同空前地一致,说明人们只渴望阳春白雪,却不愿成为这个阳春白雪中的迷途羔羊。这个阳春白雪多数是商家营造的一个假象,即卖得多就等于艺术价值高,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随着唱片界的商业化,消费者的选择权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这种被动消费行为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商家,消费者自身也是要负责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身处于一个受控的怪圈里。
也许村治佳织的商业价值大大超过杨雪霏,但并不说明她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更何况还有一些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留下录音、甚至拒绝走进录音棚,所以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能等同看待。
   堅尼 性别: 男 血型:O 来自: 中國 (2004-09-18 15:11:37)  No.6 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信息发达得有点泛滥,今天对演艺人的要求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大家大多只能透过录音来欣赏演奏家的演奏,对演奏家的台风和长相是没法知道的,演奏家在待人接物上是怎样,更是不知道,所以从前演奏家只要专业能力强已很大机会成功,但今天,透过视象材料,互联网等渠道,对演奏家的要求已不单是专业能力那么单纯。
我不知道大家购物的习惯,但我购物很多时会被外观而影响选择,对挑选音乐会时,也不乏因为演奏家或指挥家的长相而作出不同的取舍,外观很多时与包装关连,而宣传亦起很大作用,但我觉得在差距不大时,这些对演奏家的成绩会起很大的作用,但要是实力悬殊的话,日子一长还是不成的。
外型长相对音乐家的起步绝对有帮助,但要是专业能力不成,那肯定也走得不远,对流行歌星,他/她们的表演是一个整体,并不单纯看他/她们歌唱得如何,所以不能把流行歌星的情况套用到古典音乐圈来,但现在也开始有古典音乐以流行音乐的模式来运作,例如国外的陈美,Bonds,国内的女子十二乐坊,日本的村治佳织等,但这些都是较新的事物,最后是不是古典音乐也得依这方向走,现在是还不知道,但不管怎样,古典音乐已不像上世纪初那么单纯,已经从纯音乐表现,慢慢加上音乐经纪人的操作,唱片公司的参与,文字和视听媒体的介入,制作公司的整体包装主办,宣传和公关事务,人缘等等,真要得到重大成功,除非运气特别好,否则上述的条件全要具备。
作为一个长时间的吉他音爱好者和音乐发烧友,我对包装、宣传和商业性的操作并不反感,只要最终的音乐会表现是好的话,因我觉得这部份才是最重要,但现在很多时候会有本末倒置的情况,比如陈美,如果把她归类到流行音乐范围,我不会有意见,但如把她算成古典音乐,那我会觉得很遗憾,对Bonds来说,把她们放入古典音乐类别,我也不会不高兴,只是替一些更有实力的弦乐四重奏可惜,对于村治,我对她的态度与对Bonds相似,我认为她还不是哗众取宠的鱼目混珠者,但对她的成绩只能说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业运作示范,到底能走多远多长,得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对杨雪霏,即使排除因为同是中国人的感情因素,我还是认为她的能力在村治佳织之上,而最终成就将会比村治走得更远更高,因为以她出国时间才三四年,而且前两年还在念书,她得到的成绩已很了不起,能在普赛尔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荷兰concertgebouw,新加坡esplanade等世界级的音乐厅演奏(资料从她网页得到,在相关的网页找到证实),这并不简单,没有相当高实力是不可能的,在各地互联网上也常见提及她,而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高度赞扬,以她目前走势,向上的势头仍然极高,替她骄傲之余,也祝她一路走好,好替中国人在国际乐坛上多占一个好位置。
发表于 2004-9-19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yd在2004-09-15 9:43:05的发言:

近来论坛上很多网友一批评的态度来对待感性派演奏家,笑话山下和村治弹琴的样子,这实在不应该。因为说实在话,我个人觉得弹琴弹到了这些演奏家的水平上,就已经不存在谁是正确的,谁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让山下和仁坐的好好的模仿威廉斯弹一个,那我相信他肯定也能弹好,老威也肯定能摇头摆尾地模仿山下。只不过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上,人就喜欢用自己的方法了。
个人很佩服山下仁和,认为他的技巧很高,姿势没有任何问题。仪态并不重要。
论坛发言略带调侃,可能会让人误会。
发表于 2004-9-2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yd在2004-09-15 9:43:05的发言:

杨雪霏的个人技术是没有争议的。
仔细听她的音乐,我觉得她是把自己投入到音乐中去,非常感性的。这和威廉斯和不一样(威廉斯弹琴的时候表现的很冷静)。这大概也是近来大家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哪种好些。
暂且把两种表现音乐的风格称为感性派和理性派的话:像杨雪霏,阿扎巴季奇这样的演奏家肯定是感性派的代表了,那么理性派的代表人物大概就是塞哥维亚领导的“塞家军”。
近来论坛上很多网友一批评的态度来对待感性派演奏家,笑话山下和村治弹琴的样子,这实在不应该。因为说实在话,我个人觉得弹琴弹到了这些演奏家的水平上,就已经不存在谁是正确的,谁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让山下和仁坐的好好的模仿威廉斯弹一个,那我相信他肯定也能弹好,老威也肯定能摇头摆尾地模仿山下。只不过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上,人就喜欢用自己的方法了。
看到楼主的帖子,偶然想起这个来了,是不是跑题咯~~

沒覺得阿扎巴季奇感性,他的音樂相當冷,這裡沒說他不好的意思,只是一般理性的演奏都會較冷,但很多時候在演奏不同作品時,同一個演奏家會從感性變成理性,或倒過來也有可能,阿扎巴季奇也有這情況,但個人覺得他是冷的時間偏多。
发表于 2004-9-26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过杨雪菲的录音..和村治佳织的录音以及她们的录像....但我并不因为我是中国人就去维护杨雪菲...论技巧和音色,村治佳织是无得和杨雪菲比的...杨雪菲真的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大概是陈志的学生的特点...也难怪外国的著名的吉他评论家也佩服陈志的厉害(所以有人评论陈志"能当教授是不恰当的"...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教得好就不一定一定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演奏家...(其实他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奏家)..只要他的学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那就是他的本事...为什么你又不行呢....那就是本事啰.!!!
发表于 2004-9-26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xhq131415在2004-09-26 11:49:32的发言:
我听过杨雪菲的录音..和村治佳织的录音以及她们的录像....但我并不因为我是中国人就去维护杨雪菲...论技巧和音色,村治佳织是无得和杨雪菲比的...杨雪菲真的可以做到随心所欲...大概是陈志的学生的特点...也难怪外国的著名的吉他评论家也佩服陈志的厉害(所以有人评论陈志"能当教授是不恰当的"...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教得好就不一定一定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演奏家...(其实他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演奏家)..只要他的学生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那就是他的本事...为什么你又不行呢....那就是本事啰.!!!

突然发现我的演奏能力已接近杨雪霏了,我也能随心所欲的弹,真的,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决定弹或不弹。
发表于 2004-9-26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加精华
发表于 2004-9-26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帖上像片就更好了,100磅的够瘦了,还是胖点好,更有力气。感觉弹琴也是体力活,也需要有好的身体保障!
发表于 2004-10-16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哥大姐们```````好羡慕楼主哦```我才12岁```学吉他也才1年```我马上要去参加上海的吉他比赛`````自选曲目是<亨德尔主题与变奏>感悟的不好```如果有那位大哥大姐有可以下载这首曲子的网站``请发给我```         QQ:35970281                                            先谢谢哒``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5 06:01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