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侠客
UID766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4878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1-12-14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以前,我们的世界里只有“真的”和“假的”,现在又冒出了个“山寨”品种。对于山寨,我们还是谨慎的观望为好(山寨我指的是未经授权借鉴了某些成功元素,但绝不打别人的商标,也不主动误导消费者,差别最少要像本田和现代那么大才行),既不支持 - 因为毕竟不是原创, 也不反对 - 不借鉴也许很难提高,更不用说原创了。但是,对于打着别人商标的假货,不管是把假的当真的卖,还是把假的只当假的卖,都要坚决抵制。因为这本身是一种“自毁信用”的做法!而信用,对任何行业,尤其像国产品牌这样的后起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买吉他,其实买的就是一个信用。吉他品牌的信用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我们来看看这些例子:
为什么许多NB吉他的名字叫fender gibson (les paul) jackson charvel martin tylor PRS marshall.........
扯远点,为什么好的建筑师事务所叫IMPei, Norman Forster, KPF...为什么商业世界里有这么多大公司叫 KPMG, McKinsey,.... 还有西安的兰家烤肉、老刘家泡馍、樊记肉夹馍、贾三包子、.....
发现什么问题了吧,对了!这都是人的名字 --- 创始人的名字。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人的意识里,人的名字最容易和信用挂钩。我买这个产品,我的假设是你的质量对得起我付的价钱。同样,这也暗示了商家有一个对等的“信托责任”在里头,如果东西很差,那商家的名字就臭了,本身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在一个重视信用的社会体系里,卖家用心做好产品,卖家买的放心,也会有更多买家,这是一个健康的良性循环,这个简单的道理是大多数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也许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
可在国内,若干年前商家从一开始就貌似野蛮生长,不太理会这些商业世界的基本准则。这么多年过去了,吉他有几个能够做出一个像样的国产品牌,和国产彩电行业相比,甚至和(不太争气的)汽车行业相比,国产乐器行业还是品牌杂乱无章,假货山寨横行,俨然一个手机行业的翻版。想想看,为什么那些拥有很强群众基础的红棉、星辰慢慢暗淡下去了?我想原因很明显,看商家把质量和眼前利益哪个放在第一了(这二者在行业初始阶段很难平衡),现在的事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后者的假设。不敢指望商家用“良心”做琴,但起码得“用心”,而不是用歪脑子或者其他器官。
消费者可能是弱者,但绝不是傻子。可能有部分消费者追求一点点虚荣心,花500块买一个7v在别人面前美一把。但这绝对不是弹琴人的主流,随着弹琴的日渐成熟,即使是再爱慕虚荣的人也会静下心来换一把货真价实的好吉他,否则他可能只是随便玩玩而已。但即便是这样,这些爱慕虚荣的人也是对质量有所期待的,并不是说花500块买一把完全差的不像话的7v。而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一定会把虚荣心放在首位。消费者不需要的是一把“值”这么多钱的吉他,而且更希望买到一把卖家对消费者有“信托责任”的吉他。而进口品牌恰恰带给了消费者这两点。
反观国产吉他,很少有人用名字来命名,也许会有人觉得不够有力量,也不一定非得这么做。但一个新事物,怎么才能体现商家有信用,不会这把是良品,下把是次品,都在市场流通;怎么能确保你这个牌子搞几个月,搞不下去不搞了,换个牌子换汤不换药,上一个牌子的售后全部消失。这种行业状态,消费者怎么敢买单,即使便宜 - 便宜又能怎么样,便宜不见得好,我们需要的是又便宜有好的产品。巴菲特说我们不是用最便宜的价格买最差的产品,我们是用合理的价格买有潜力的产品。(原文记不得了,就让他先这么说吧)
所以,国产品牌要做出大家能接受的吉他,第一,要努力证明这是一把“值”这么多钱的吉他,就是性价比了,这里面要投入大量的真实评测和细节让消费者甄别,而不只是无意义的软广告。其实,要真是从用料到做工都是好东西,消费者会逐步接受溢价,因为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劳动成本凝结其中,慢慢大家会理性看待为什么PRS可以卖那么贵,而不是把木头成本和人工简单相加。
第二,卖家要让消费者相信,他们有“信托责任”于消费者,他们有信心坚持很多年,他们会把质量控制严格,消费者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无理由退货(美国的几大乐器零售巨头都是一个月随便退)、保修(epi在美国是“有条件”的终身质保)...
最后,我想说,消费者的行为有自身价值观的因素,但很多还是环境造成的(有时还是环境塑造了价值观),消费者不买国产货的帐,一定要先从商家自身找问题。再有,别做假琴了,这是侵犯知识产权加违法,会招来反感和鄙视,长久对我族前途甚是不利。最后的最后,踏实做琴,希望看到有一个国产牌子能够在未来能够做大做强。
[ 本帖最后由 lie2me 于 2010-12-10 17: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