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一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去完成夏沙在纸条上的愿望,尽管我明白就凭白纸上的三个字是无法完成这愿望的,很多人都叫祝文君;很多80后的女孩都叫祝文君;继续缩小范围----88年出生,短发,眼睛无邪,喜欢说笑话,很有同情心,善良。条件都列好了,这是从小D的嘴里,以及夏沙平时的言谈中收集的。回到现实,我发现有这些条件的女孩应该不存在这个恶欲横生的世界。今年是2010年,那时是90年代初,我没来得及对夏沙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是种很不负责的说法,时间最多能改变一个人的外表。只有时间,空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把一个人变的面目全非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夏沙要的只是归属感,他说那女孩能给他归属感。3个月后,我找到了祝文君,很像那块木板。对话很扯,但我肯定是她了,原因是高中政治书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变成这样,已在意料之中了,但她极力否认,她脑子里没夏沙这个人。这是种逻辑共厄,最悲观以及最真实的答案是----夏沙不存在,起码这名字是不存在的;而祝文君则是变量,但那块木头告诉我祝文君就是她,对于祝文君我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真实的夏沙,因为我也不知道
2 在夏沙未完成的废纸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我就说个大概):小伊坐上土大款的车,扬尘而去,她的前男友伤心欲决,于是奋斗了几年后又是一个土大款,依然重复着恶俗的故事,我们都身不由己。但如果是这场景我是会很乐意看到的。以上写的东西不是我写的,所以跟我无关,你要骂人的话就看清楚了。个人认为夏沙在意淫某种痛苦的场景,从而获得情绪上的波动。夏沙,现实的东西可能会把你波动成疯子。A爱了B很多年,但一直没让B知道,B或许脑子里有A,但不知道A的真实名字,B深爱着C,而C却要结婚了,B放弃自己的尊严,想要C接受她,可C只给了她一个字:滚。B于是每天内牛满面,而A消失了好久,D把关于A的一切告诉了B。好前奏都铺垫好了,作为一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我居然在电视剧格式下的现实中客串了一个角色。按照故事的发展有以下几种模式共大家选择:1---A和B没有见面,C和他的老婆过着可有可无的生活(这个结局可以把本来烂俗的故事推向艺术片的范畴) 2---B写书指责C的陈世美式的行为,D则告诉A:B死了,然后书籍畅销后,A给了B一耳光(女权主义片) 3---B每天活在回忆里,D把所有事都告诉了A,A想尽办法把C杀死(此处的杀戮效果会导致电影的分类,是CULT片呢,还是港台黑社会片呢,这完全由A来决定,从此处的记录可以看出A是艺术家呢,还是恶俗者)如果A是艺术家,他会把C的XX切下来,并把C的头骨雕成PICK,然后送给B
4---D把A**了,B是一样的B,C继续操蛋,生活将继续(存在主义片,向萨特致敬!!)
5---A离开所有人,消失的不留痕迹;B某天看见书上有自己的名字(许多年后);C被告之他的老婆打过很多次胎,已无法生育;D记录了整个故事(完美并带遗憾的大结局,可惜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
好吧,写了这么多,我得承认我不是个好编剧,我只想说明的是一个问题,无论是艺术的还是恶俗的,在这不真实的世界里,我们都身不由己,夏沙你要是在我身边就好了,我们就可以去寻找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