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吉他中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6|回复: 10

发几篇我自己写的文章,希望能够丰富到斑竹的音乐教程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2 14: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2009/4/22
[音乐学习笔记] 音调,第一节 什么是音越写越象教程……算了,书呆子脾气,别的风格也不会写……就这样吧。 作为一个IT从业者,常常会被人问到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比如,什么叫做计算(computation)或者什么叫做界面(Interface)。这种概念性的问题,常常会难倒我,于是去查一些大学的论文和资料,来获得一个相对严谨的概念。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也常常问别人一些很基础的概念。而国内的音乐教材的质量之差,往往一些越是重要的概念,定义得越笼统。这误导了很多人,导致中国音乐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地位(其他很多行业也是如此!)。下面几篇文章要讲的概念,是最近我研究的一个小小的成果,中文书上很少提到的:音调(或者说音和调)。 所谓音,就是声音(废话!)。 一、音的产生
大家都知道每一个高音do和中音do之间,是一个八度。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八度音指的是頻率加倍(即二倍頻率)。因此在八度音中分為十二等分乃是分為十二個等比級數,其結果就是每個音的頻率為前一個音的2的12次方的倍数。这个数字开方出来约为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2949461。如果我们定义A音为440hz(每秒钟振动440次物体发出的声音),则下一个音A#为466.1hz。然后这样乘下去,一直乘到第12个音,刚好是2倍的频率,定义这个音是高一个系列的A音。 于是,我们可以推算出如下结果:
  • 苍蝇每秒振动翅膀352次 - 发F音
  • 山蜂每秒振动去翅膀220次 发A音,低原始A音一个八度
  • 蜜蜂在空着身子飞的时候发出A调音,每秒振动440次,如果带着蜜飞行,只振动330次,发B音
  • 蚊子是最高的发音者,翅膀最快,每秒要振动翅膀500~600次,D和F之间。
  • 我那破车开到最快的时候,发动机6000转,每秒排气100次,所以车的轰鸣应该是大约在A#和B之间
东拉西扯了一大堆,现在说一个结论:
1、音是由振动产生,音高和振动频率有关。
2、人类将从440赫兹开始的每二倍(如440-880hz,880-1760hz)或者二分之一(220-440hz,110-220hz)的频率区间分为12个高度,定义了12个音,作为音乐中主要使用的音高(十二平均律)。
3、这12个音高被标记为A、A#、B、C、C#、D、D#、E、F、F#、G、G#。把不带#这个符号的A到G共7个字母,定义为A小调音阶(人类唱歌常用的音)。 当然,ABCD将音乐标准化是后来物理学发展了以后才有的,之前人们喜欢用唱名「ut」、「re」、「mi」、「fa」、「sol」、「la」、「si」,唱名发明于公元1000年左右。 二、音的分类 下面讨论基音和泛音。当一个物体振动的时候,它不但是自身整体在振动,而且它的每一个部分受整体振动的影响,产生每部分的振动。只有物体是特殊制造的,才能减少每部分的振动,这样发出的音主要整体振动产生的,整体振动产生的音,被称作基音。由于是整体振动,频率最低,所以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就是基音。其他每个部分震动产生的音叫做泛音。 我们听到的绝大多数音,都是一个基音加上很多的泛音组成。如果一个乐器发出的音被人听到的部分绝大多数是基音,那么这就是一个噪音,比如鼓、三角铁、音叉和锣发出的音。噪音在自然中产生的时候,常常是什么火山爆发、石头砸人等等坏事,所以人类对于噪音是有很强的敏感。比如需要人注意的地方,就需要噪音。如舞曲中的鼓节奏,耍猴用的锣声等等。反之,如果是基音和泛音的有机结合,那就是一个乐音,如吉他、钢琴、小提琴和吹管乐器发出的音。再比如需要人放松和舒服的地方,常常使用乐音,如哼歌、弹吉它泡妞和听提琴催眠。音乐作为人类的享乐工具之一,乐音当然是最常用的元素,它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响度(最大振幅),音调(基音频率)和音色(泛音列组成)。 此处如果需要了解基音和泛音的数理基础,可以看一下傅立叶展开(也就是任何周期波,都可以展开为一个常数项加一大串正弦波),此数学理论是物理上证明“任何乐音是由基音加上一大串泛音(术语叫泛音列)组成”的理论基础。 注意此处对于噪音和乐音的定义,与绝大多数二把刀写的音乐入门书籍中的定义不同。有了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明确指出以下常见说法是错误的:
错误一:“乐音有固定音高,和谐悦耳;噪音无固定音高,嘈杂刺耳”,这个常见于各种非专业乐器教材。
错误二:“任何声音开太大,就变成了噪音”,这常用来教育幼儿。
错误三:“这个弹奏是一个泛音奏法,可以发出泛音”,这个常见于很多专业器乐教材。任何音都有基音部分,所谓泛音弹奏手法只是强制物体的某部分振动而已,如果将这部分物体看作全部的话,此振动产生的音,就是基音。物体不可能只发出泛音。比如,弦乐器中,让一半长度的弦振动获得更高的音的自然泛音奏法,实际就是发一个高八度的音。
错误四:“能分辨出明显音高并能进行模仿的声音就是乐音”,天哪,连Wiki上也写错。任何音都有音高,如果任意两个音基音振动频率相同,这两个音就是就是音高相等的音。如果任意两个音基音和泛音列的组成相同,这两个音就是相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4: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音调,第二节 音的距离
一、音程的构成

每两个音之间,由于音高不同,就会产生差异。这个音高不同的距离,叫做音程。按照十二平均律排列的两个音,如果他们是相邻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半音,或者叫做一个小二度。 比如A和A#。

下面的东西是唐僧说的:两个半音(一个全音)叫做一个大二度;三个半音,叫做小三度,四个半音叫做大三度;五个半音纯四度;六个半音减五度;七个半音纯五度;八个半音小六度;九个半音大六度;十个半音小七度;十一个半音大七度;十二个半音纯八度;两个一样的音是相等的,叫做等音,纯一度。

二、音程的转位

举个例子来讨论音程转位比较方便,do和si两个音,do-si是大七度,si-do是小二度。如果把前者的do提高八度,岂不是构成了一个音程是do(高八度)-si的音程吗?是的,这个如果按照前面唐僧的理解,这个音程应该是小九度(13个半音)。这样类推的话,将使得乐理会非常复杂(难道要出现一百多度?)。所以我们必须简化,我们规定两个八度音为等音,大于12个半音我们就减掉12或者12的倍数。这样,小九度就变成了小二度。这样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七度=小九度=小二度

这种现象是由于音程中的两个音如果低音向上提高八度,或高音向下移动八度,而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音程的转位。

由于转位的存在,我们就不用记忆这么多唐僧的公式了。通过仔细推算,我们总结了音程的转位规律如下:

1、大音程变成小音程;小音程变成大音程;纯音程保持不变(大变小小变大纯不变)
2、旧的音程与新的音程相加是一个九度

举例来说,如果你将一个大三度转位,比如C以及其上的E,转位后成了E以及其上的C,这样一个小六度。大音程变为小音程,三度加六度为九度。纯四度变为纯五度。纯音程保持不变,四度加五度为九度。

三、音程的叫法

之所以单把音程的叫法拿出来,是由于现在国内音程的翻译很蹩脚,外加转位的存在,导致音程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由于称谓的不同,造成非常多的混乱。我把我自己知道的同样音程不同转位叫法列出来,供大家参考来理解一下音程转位和蹩脚的专有名词给人们带来的不便。

小二度=大七度=小九度=一个调(这个叫法是孙楠公公发明的)

大二度=小七度=九度=一个音(这个是那英嫂子发明的)

小三度=大六度=重增五度(这个是长沙理工某音乐教师发明的)=小十一度

大三度=小六度=增五度=大十一度

纯四度=纯五度=挂留四度=十三度(刘传的发明,也不知道从那个乐理书抄来的)

增四度=减五度

小六度……这个循环回来了

音程非常重要,理解了它,就容易将复杂的和声关系理顺,否则大家就只能在和弦的汪洋大海中迷失。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4: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音乐学习笔记] 音调,第三节 什么是调
一直以来,想为自己钟爱的音乐做点什么。在音乐的包围中走过了n年,接触过的东西林林总总,除了写了几首歌以外,却无丝毫建树。如今网络如此发达,很多我的老师辈的人物当年梦寐以求的资料,如今我们却都垂手可得,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的资料,多如牛毛,大家看得越多,反倒越迷茫了,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最根源的呢?弹琴为了干嘛呢?欣赏音乐又是为了干嘛呢?为了发泄?为了泡妞?为了换口饭吃?还是别的什么?
很多的兄弟,豪言壮语说了一大堆,结果,又眼高手低,模仿了太多国外的大师,却连最简单的东西都弹不稳。乐迷音乐听的越来越杂越来越极端,刺激却越来越少,最后心灵麻木。有的音乐爱好者们,心浮气躁的玩乐队,一开始就玩一些非常复杂的曲目,却又无从下手。还有的乐手练了几年琴,还在初学者的阵营中徘徊不知道如何前进,见到谱子或者曲子就一点不差的老老实实照着弹,也不知道弹些什么内容,也不理解曲子的涵义。
无论哪种情况,一定要清楚,路是要自己走出来的,玩音乐要自己动脑筋的。否则只能被音乐玩。任何技能都需要心平气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坚定,没有目标不可怕,只要一直在稳健的迈步,我们就会发现目标越来越明确。
废话说了好多,我只希望各位朋友真正明白自己是在玩音乐,而不是开赛车和作秀,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开始讨论的是调。题目很大,但是我尽量的总结,我的目的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尽量结合数学和物理的理论,让大家从根底开始理解音乐,力求尽量的深入浅出,抛砖引玉。不敢说多么系统,多么专业,因为音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

实际上玩音乐,理论方面(所谓乐理)研究两个方面就可以了:一个是调性,一个是节奏。

一、调的概念

调是按照高低排列组成的一串音。说是一串,所以理论上应该大于3个音。经过人类的音乐历史的沉淀,人类习惯定义一个稳定感的中心音,这个常常被叫做为主音,围绕这个主音来组成一个调。这样方便歌唱和演奏音乐作品,也容易形成标准。比如我们常见的CDEFGABc1组成的C大调,C这个音就被定义为主音,唱做do。这个do re mi ……do组成的音的循环排列,叫做音阶(全名叫调式音阶)。

调有一个英语名词,叫做mode,这个很贴切,中文直译就是“模式”。可不是吗?一串音组成一个模式。是不是很好理解?呵呵,那为什么中文中是“调式”这个别扭的词汇。没办法,蒙元和满清对于中国汉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毁灭)太大,宋以前的完整音乐理论几乎失传,这个别扭的词汇是日文中拿过来的。

调式中自主音向上依次编号的各音称调式音级,默认的讲法有三个音是最主要的,就是调式中的第1个,第4个和第5个。因为在常用的自然大调中,do fa so这三个音,关系是纯度数关系,这3个音也最常用。对于音级,我们用罗马数字标记:

第Ⅰ级称主音,第Ⅴ级称属音,第Ⅳ级称下属音,三者均为调式骨干音。

二、主要的音阶和调

根据排列组合的原理,我们当然可以发明出无数种调。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抽象和归纳,人类常用的音阶排列或者调式常见的形式有4种,基本上这四种就涵盖了90%的人类音乐。这四种主要调式叫做:

大调(小调)音阶:大调(小调体系)
旋律大调(小调)音阶:旋律大调(小调)体系
减音阶
全音阶
下面的文字,是闲聊,当然记住更好。

1、自然大调(小调)体系

这个调式有7个音,除了第Ⅰ级主音,第Ⅴ级属音,第Ⅳ级下属音以外,第Ⅲ级称中音,第Ⅵ 级称下中音,第Ⅱ级称上主音,第Ⅶ级称导音。其中主音到中音(I级到III级)为大三度者为大调式,为小三度者为小调式。

这玩意是自17世纪起在欧洲音乐中占重要地位,后来殖民主义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大调(小调)式取自然音阶中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排列而得的音阶(口诀为两全一半三全一半),即为自然大调式(有人很山寨地叫它大音阶)。这时半音位置在调式音阶的第 3与第4、第7与第8音之间,其特点为: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构成大三度、大六度及大七度音程。如果按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的顺序排列(从下中音,即第六级开始的大调音阶排列),则为自然小调式(山寨称小音阶)。这时半音位置在调式音阶的第2与第3、第5与第6音之间。其特点为:主音与上方三度音、六度音、七度音构成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音程。

由于小调是大调第六级开始的音阶排列,所以某一个小调音阶和大调音阶是相同的组成音。形成这种关系的大小调,叫做关系调(也叫平行调式)。比如,C大调音阶是CDEFGAB,而A小调音阶,也是ABCDEFG,所以C大调和Am小调是关系调。

这里大家不要想深,以后会谈到那些调中有那些音,那些音属于那些调。最重要是要理解,以下的符号:

1=C,这是一个大调的歌,do这个音定义为C音。
1=Bm,这是一个小调的歌,si这个音定义为B音。
2、旋律大调(小调)式

中世纪时期,为了在教堂合唱演唱类似于《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戴三个表》之类的歌曲,让老板们听起来有气势、过瘾等等目的。和声大调(小调)式被常常引入,实际就是变化的自然大调(小调)调式。和声大调式的特点为:把自然大调式的第Ⅵ级音降低,与主音构成小六度,同时在第Ⅵ级与第Ⅶ级两音之间构成大二度音程。和声小调式的特点为:把自然小调式的第Ⅶ级音升高,与主音构成大七度(转位后成小二度)音程,大二度也在第Ⅵ级与第Ⅶ级之间。

大调(小调)体系做的曲子,常常很“主旋律”,为了改变这种陈佩斯就是配角,朱时茂就是主角的情况。一种进化过的和声大调(小调)就常常被人使用,进而在欧洲流行。这就是旋律大调(小调)式,如果将和声大调的Ⅶ级音也降低,与主音构成小七度,即成旋律大调式。同样,如将和声小调第Ⅵ级音也升高,与主音构成大六度,即成旋律小调式。两种旋律调式都不存在增音程。这样,写出的音乐作品非常中庸,大调的中间有小调感觉,小调的中间有大调感觉。这非常适合写流行歌或者弄点“非主流”的东西。这种调式写的东西,估计就是当年的摇滚,开始的时候,教会和宫廷作曲家常常说这种调式是乡巴佬调式。

3、减音阶和全音阶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音阶看做大调小调体系推出来的两种特殊音阶。本人听流行歌出身,对流行歌常用大小调式听得多,对这两个调性不熟。我将在后面附上一个以C为主音的调式列表。

4、民族调式

4.1 五声调式

按照纯五度关系产生的五个音所构成的音阶,其调式音列的任何相邻两音均无半音,例如c、d、e、g、a、c或c、d、f、g、a、c等。这种调式音阶不仅在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欧洲国家如匈牙利、挪威和苏格兰以及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中也都存在。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这种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其各音级分别称为宫、商、角、徵(读zhi)和羽。各相邻两音之间的音程,除角与徵、羽与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五声音阶中任何一音均可作为主音,并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音为主音者
称宫调式,而以其他各音为主音者,则分别称为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凡宫音相同的各调式,统称为“同宫系统”。

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八成唐朝的时候学过去的)。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

4.2 带半音的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例如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都节调式和由两个相同的大三度加小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琉球调式,都是这一类型。前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五度音,所以也常遇到停在五度音上的乐曲。后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四度音,所以也有停在四度音上的乐曲。

4.3 其他各种调式
欧洲中世纪教会调式: 17世纪前在欧洲流行的调式,又称中古调式。它源自民间音乐,为教堂音乐所采用,以后又为世俗音乐采用。

中国民间七声调式: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调式中国民间七声调式的一种形式。由在五声的小三度间加入不同的音而成,即在基本音级宫、羽之间加入“变宫”(宫的低半音)或“清羽”(羽的高半音);在基本音级角、徵之间加入“变徵”(徵的低半音)或“清角”
(角的高半音)。这种七声调式和自然大小调实际是有区别的,因为加入的变音的高度,并不按照12平均律的规律。例如秦腔苦音的徵
调式,在两个小三度之间用3/4音(中立音)。司马迁说荆轲渡易水去刺秦之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说明中国的七声调式至少在汉代就发明了。

吉卜赛调式:吉卜赛音阶以含有两个增二度音程为特征,其音阶排列则有下列3种,小吕底亚、大弗里吉亚和大洛克里亚。这个地方的什么什么亚,是地名。源自于中世纪教会调式因格列高利一世统一圣咏而规范化唱圣歌的音阶(那时候还没有12平均律的理论),就首先规定某个地方按照一个标准唱,然后慢慢统一。所以产生了很多xxx亚的叫法。其实就是音阶的排列方式,中国人记忆这种还是比较困难,我后面列一下,但是我认为不重要,我个人有变通的方法。 吉普赛音乐单拿出来,是因为的确很伟大,而且现代音乐中很多元素都有其影子。比如弗拉门戈音乐,很多人认为是西班牙音乐,实际是吉普赛音乐。

5、腐朽的欧洲调式理论

欧洲调式结构的音乐理论,源自古希腊的四音列。这个理论目前还有些人由于习惯(八辈子欧洲人?)、生硬照搬或者**,还在使用这种中国人难以理解拗口的理论。

古希腊四音列共有3类,即自然四音列(包含两个全音与一个半音)、半音四音列(包含一个小三度与两个半音)及四分音四音列(包含一个大三度与两个四分之一音)。其中只有自然四音列有完整的体系,其他两种是为了旋律获得更多的变化而与自然四音列掺和使用的。按照这音列,希腊人发明了竖琴。我个人认为竖琴很土,看看中国的曾侯乙编钟,4吨重,完整的28个五声调都有。说明在汉代,中国的音乐科技水平、理论水平、编曲和演奏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可惜我们这些后人不长进。

下面是留给唐僧部分,有**想法的兄弟可以背下来吓人:

在自然四音列中,由高而低构成全音-全音-半音的为多里亚型四音列,构成全音-半音-全音的称为弗里吉亚型四音列,而构成半音-全音-全音的则称为吕底亚型四音列。联合上述两个相同性质的四音列构成多里亚、弗里吉亚、吕底亚 3种调式。此外又有不同的音程排列构成的密克索吕底亚调式。这些调式又可以移动而成下多里亚、下弗里吉亚、下吕底亚及上多里亚、上弗里吉亚、上吕底亚等调式。开始只有多里亚、下多里亚、弗里吉亚、下弗里吉亚、吕底亚、下吕底亚、密克索吕底亚、下密克索吕底亚8种。到16世纪增加了爱奥利亚、下爱奥利亚、伊奥尼亚、下伊奥尼亚4种,一共12种调式。这些调式的名称虽借用希腊调式的名称,但实际的调式结构已不相同,例如多里亚调式已不是自上而下按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的两个四音列构成,而是自下而上由全音-半音-全音的两个四音列构成等。这时每个调式又根据音域的不同而分为正调式与副调式(或称下调式),并将结束音(主音)的上五度音称为次主音,其中弗里吉亚调式的次主音则用六度音。
此外,尚有洛克里亚与下洛克里亚两调式,极少用。欧洲教会调式如同大小调来比较,则伊奥尼亚调式与自然大调式同,爱奥利亚调式与自然小调式同。此外,吕底亚调式与密克索吕底亚调式可视为大调型,前者与 自然大调的主要差别为增四度(称吕底亚四度),后者
的主要差别是小七度(称密克索吕底亚七度);多里亚调式与弗里吉亚调式可看作小调型,前者与自然小调的主要差别是大六度(称多里亚六度),后者的主要差别为小二度(称弗里吉亚二度)。而洛克里亚调式,虽然主音上面也是小三度,并且有弗里吉亚二度,但主音上面的五度是减五度,不能构成协和音程或协和和弦,所以极少应用。

6、常见音阶排列组成

这些是从网上汇总的,很多地方都写成唱名,造成了混乱。这里统一用音名。所有音阶大调主音为C,小调主音为A(C大调和A小调为关系调,构成音相同),方便理解。这里面很多调式本人理解很浅,标注也许不对,也许没有抓住重点,大家将就看。

大调音阶 C-D-E-F-G-A-B-C 大调的基本形式。
自然小调 A-B-C-D-E-F-G-A 小调的基本形式。
和声小调 A-B-C-D-E-F-#G-A 升第七级的自然小调音阶。
旋律小调 A-B-C-D-E-#F-#G-A-G-F-E-D-C-B-A 上行时升第六七级,下行还原。
中国五声音阶 宫商角徴羽(C-D-E-G-A) 中国民族音阶,(缺F、B两音)
日本五声音阶 E-F-A-B-C 日本都节调式,(缺D、G两音)。
布鲁斯五声音阶 C-bE-F-G-A 含bE的五声音阶。
布鲁斯六声音阶 C-bE-F-bG-G-A 含bE、bG的六声音阶。
布鲁斯七声音阶 C-bE-F-bG-G-A-bB 含bE、bG、bB的七声音阶。
减音阶 C-bE-bG-A-C 音程相隔小三度的均等音阶。
全音阶 C-D-E-#F-#G-#A 音程相隔大二度的均等音阶。
印度音阶 C-D-E-F-G-bA-bB bA、bB的七声音阶。
吉普赛音阶 C-bE-#F-G-bA-bB-C 升第四级的自然小调音阶。
匈牙利音阶 C-#D-E-#F-G-A-bB-C 升二、四级降七级的大调音阶。
匈牙利小调音阶 C-D-bE-#F-G-bA-B-C 匈牙利音阶的反音阶。
爵士半音阶 C-#C-D-#D-E-F-#F-G-#G-A-#A-B-C 不具备调的感觉可与减音阶并用。
不写不知道,一写就用google,推荐几个链接:

http://www.tudou.com/groups/topics/view.php?topicID=1347253

http://suoliaotige.blog.sohu.com/entry/7043717/ 这个链接中五度圈的那文章别看

还有本书,大概叫西方和声学历史,里面讲贝多芬巴赫他们的事,可以看看,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09-5-13 08: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写的好 还有没有啦
发表于 2009-5-13 2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顶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0: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真是辛苦了,收藏了!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09-5-14 2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太感谢你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5-18 1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丑男基因优过于靓仔 更容易对抗疾病

根据英国的一项调查,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认为男性的外表是她们考虑的条件,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英国年轻辣妹,喜欢有个性的丑男作为另外一半,丑男配美女,成为英国的最新一股社会风潮。
英国女性偏爱个性丑男
“帅哥靠边站,丑男出头天!”是英国最新的社会趋势。根据英国媒体报导,有越来越多的美女,从外貌协会中退出,反而喜欢有个性的丑男,像模特儿凡妮丝就疯狂爱上拳击手科林,虽然科林光头发型奇怪,鼻子又被打歪掉,但整天和男模特儿接触的凡妮丝,觉得奶油小生无聊得很,实在不是理想对象。
另外,25岁的艺术家爱妮莎,则迷恋63岁的巴灵顿,她认为年龄不是差距,外表更不是问题。
引发丑男模特受欢迎
根据社会学家黛安菲米调查发现,目前英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认为外表是首要条件,大部分女性都认为,幽默感、经济能力和事业成就,才是她们所看重的。
同时英国新堡大学的科学家还提出一种新观点,所谓的丑男,其实是处在人类基因池的修补阶段途中,比帅哥的基因更优秀,也比较容易对抗疾病。
目前这股丑男风席卷全英国,更有经纪公司专找丑男当模特儿。英丑男模特儿山帕说:“我认为客户喜欢我,是因为我与众不同的外表,让人过目不忘。”
英国最新007丹尼尔·克雷格,曾经被批评是史上最丑的007,但影片推出后,他的魅力却风靡了全世界。个性丑男当道,也代表着活出自我的重要性.

服装网上购物 网上购物女装 网上购物男装 网上购物服装
发表于 2009-5-19 09: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合我的味口~~~~~顶起!
发表于 2009-5-21 0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4-6-2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