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神
UID79659
好友
回帖0
主题
精华
积分22029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04-3-2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开始对芭蕉的印象,是几年前,那个开始看起来丑丑的,后来看多了又觉得呆萌可爱的国人手工贝司,也是那一次,让我对国人手工贝司走出山寨有了信心。
作为一个学设计出身的人,对那些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创作者的态度,只有敬佩。
关于病物兄弟,初是因为交易过一把二手老拇指,后来经常聊天,也很投机,第一次和一个制琴师身份的人聊琴,也从那里得到了很多
直到三个月前的一天,病物告诉我他又要开始接单做琴了,那天我们聊到很晚,对他的新设计,我也很感兴趣,经过了很多的沟通,最终,我还是没有抵住诱惑
50%定金(其实当时病物说全款有折扣的,穷人啊,还是分期吧 )
下单,开工
三个月的时间,我都努力让自己不去想着这件事,要不太煎熬了,哈哈
病物我是不能问的,我懂得要给艺术家空间,不能打乱他的思路和进程
(不过我可以通过他的客服小朋友,得到点消息,嘘…………不让说)
终于等到了病物的电话,可以付款发货了…………
眼睛一闭一睁又一闭又一睁,收到,签字
好了,不侃了,开箱
把一层层的保护撕开,一个abs的盒子,说实话,logo印的有点欠啊,不过我不是要的盒子
继续,掀开盒子,淡定,淡定 胡桃琴体,和wenge琴颈,枫木拾音器盖子
但从外形说,十二个字能表达,设计用心,选材考究,配色和谐
小配件也很人性,背带扣,单独的内六角螺丝刀,擦琴布 65油
不废话了,还是说琴吧
首先是琴颈,很舒服,偏薄的那种,但是两侧的角度合适,不像有些薄琴颈那种卡手的感觉,品丝打磨到位,随便撸了一下,很舒服。包括wenge琴颈的薄漆,又封住了透气孔,又不影响手感
钢筋调节是MM那种转盘,个人觉得最好用的调节方式,琴颈立面也加了两条碳纤维,让琴颈更稳定
(小亮点:这个指板侧片的品标是蓄光的,照一会关上灯,就是亮的,不过我没有试过能亮多久,但是很好看)
琴体的也是偏薄的,平面,抱起来的感觉还是很舒服的,稍微有点不适应,就是后上角的打磨角度小,我弹琴习惯把小臂塔在上面,感觉有点挡。
琴桥是芭蕉自己设计的,18mm 间距(不过加工氧化的工艺要是再完美点就好了) 穿体,像carl thompson那样,琴体直接打孔穿过,很原始的感觉,对于怎么样衔接才可以让声音更好,我想也不是我能考虑的问题,而且我的耳朵也没有分辨的能力,最起码看起来和谐统一的,我认为就是好的
准备接音箱了,把所有的效果器都拿掉,直接进音箱,依然是我的ABM500+410 。
试琴嘛,习惯性的把音量开到头,其他所有打中
第一感觉,就是都打中的情况下,声音很入耳,因为很多琴在这个情况的声音都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欠缺,当然太好的琴没用过,万元级别的倒是用过不少
病物跟我解释过,拾音器是被动的,主动电路,电路在打中的时候,只用均衡上的高音调节,就相当于被动的tone钮
所以现在我就那他当把vintage用吧,不过一点也不vintage,哈哈,当然,那也不是我的追求
由于木材的原因,声音不是很透的那种,但是很紧,感觉很鲜明,单线圈的动态也很突出,反应到手指在指板上的每个细微动作,毫不遮掩
虽然是单线圈被动,但是功率不小,同样的音箱设置,最起码不输给我的MM
这款拾音器是芭蕉自己的设计,表面上两个同款J,但是仔细看前后拾音器有些细微的差别,说实话,我不知道对声音会有多大影响
从外形上看,拾音器的磁柱为了和琴弦的夹角对应,琴桥拾音器的磁柱比前面的间距稍大一点,这个是不是有强迫症的表现啊,太细腻了吧
把拾音器转到琴颈,有点不知所措了,从fender 到az 又从mec emg 到bartolini 也试过不少的j拾音器
这个最意外了,动态表达的太好 了,我想我这样的人,可能驾驭不了了,手脏,尤其是高把位的时候,手上的多余动作一应俱全,靠!故意玩我的吧
回到低音部分,我想,要是玩个nu-metal什么的,可以不用任何作料了,那种撕裂搬搬的爆发力,足矣
擦擦汗,想想我可能也不会这么用
现在用桥拾音器,柔和了许多,但是依然清晰,弹个和弦,声音还是很甜的
用slap感受一下,声音很集中,也很均匀
总之我觉得拾音器的素质很高
总提来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个木材配置,我的追求就不会是那种maple或者ash的唯美感觉
我个人还是喜欢硬实的声音,但是又不想象SR或者W某些型号似的,那么硬的有点假
虽然这个配置注定了,频段会有点窄,但是这个配置加上被动的单线圈,把硬实中带了些甜味,很符合我的审美情趣,这点非常满意。
(我突然想起来ibz现在有款什么琴,wenge neck+top,ns拾音器的那个,是不是得到的声音会比较类似)
下面是一个关心的问题,我仔细的体会了一下低音弦,e的感觉非常好,结实,稳定,lowb 中规中矩,因为我不习惯35的手感
,我用lowb的时候也很少,最多也就是到D,所以我固执的选择了34.但是由于琴桥的穿体,虽然没有让我那么吃惊,但是至少也没有失望
这次芭蕉的设计还摒弃了原来的NT和sn,变成了三个螺栓,我没有研究过这些结构的物理特性,但是延音很好,也没有发现共振死点
接下来试试电路,一个音量,一个拾音器,三段均衡
简单的调整一下,可调性大的有点不习惯,甚至有错觉,在提升某频段的时候,同事衰减了其他频段,稍不留神就过了,找了半天,基本打中的位置,加了一点点的低频,衰了一点点的中高,恩恩,这个就是我想要的了
最后总结一下,手感和声音,非常喜欢,做工细节有待完善,也可以这么理解,手工琴,就得有手工的痕迹,当然如果您想要手工的完美,那么恭喜你,把车卖了,然后拿着钱,溜达着去换把琴回来
不过现在万元级别的量产琴,又有几个完美
还是要感谢病物给我带来了我想要的声音
有些日子没有正经弹过琴了
别打扰我,让我尽情的撸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