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7|回复: 2

[资料]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rcell)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7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英国作曲家普赛尔(Henry Purcell)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亨利·普赛尔 (Henry Purcell,1659-1695),是巴洛克早期的英国作曲家,曾历任查理二世国王弦乐队的作曲师,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风琴师,皇家教堂的三名管风琴师之一,毕生差不多都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度过的。普赛尔十岁起在皇室小圣堂中充当歌童,直到1673年他的嗓子被唱伤为止。于是他改任为后改任皇室乐器保管员约翰·亨杰斯顿的助手;普赛尔大约在1680年和1681年间结婚,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682年他被任命为皇室乐队的管风琴师,1683年又任职为国王的乐器管理员。他曾在1685年为詹姆斯二世和1689年威廉姆三世的加冕礼演奏管风琴音乐,最后一次为皇室演奏音乐是在玛丽皇后1695年的葬礼上。这一年还没有结束,他就瘁死了,1695年11月26日他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普赛尔在二十一岁那年结婚后,共生有六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死于婴儿期,死因据信都是肺结核。他本人似乎一直都很健壮,直到去世前两个星期受了风寒、被迫卧床,健康开始恶化。死的那天,他的遗嘱要求将他的房地产全部留给他“亲爱的妻子弗朗西斯”,虽然据他早期的传记作者约翰·霍金斯(John Hawhins)说,由于他是一个习惯性的狂饮者,他的妻子为惩罚他这不当行为,曾将他关在阴冷、潮湿的房外。 似乎就在濒临死亡的时刻,他至少还写过一支曲子。
普塞尔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也是所有最伟大的英国作曲家之一。他最早期现存作品可追溯到1680年。作为一位作曲家,普赛尔的才华可能是晚熟的,虽然他早期也有作品写出,但从1689年为切尔西(Chelsea)的一所女校创作描写迦太基女皇狄多和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的爱情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在狭小的框架内达到高度的戏剧紧张性起,不断地应邀为《戴克里先》、《亚瑟王》、《仙后》等剧目配乐,显示出他那以音乐刻画激情的天赋,被比作希腊神话中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的诗人和歌手,称为“不列颠的奥尔甫斯”。他创作的赞美诗《我的心在诉说》甚至获得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国王詹姆斯二世加冕典礼上演出的荣誉。而且他创作的数量也是惊人的,1876年成立的普赛尔协会整理、编辑出版的他的作品全集,至1965年,共出到三十二卷。
普赛尔的作品主要有歌剧、戏剧配乐、教堂音乐、宫廷颂歌和宗教歌曲、民俗歌曲等。其中以歌剧《狄朵与伊尼阿斯》、为幕间歌舞表演所写的伴乐《女先知》、《印度女王》、《暴风雨》,为德莱顿的爱国戏剧《亚瑟王》所作的配乐等较重要。
《新爱尔兰之歌》(A New Irish Tune,Z646)是1689年出版的普赛尔古钢琴曲集《音乐的使女》(Musick's Handmaid)中的第九曲。作为十七世纪键盘乐器的作表作,本曲也录制了古钢琴的唱片。原曲为G大调,塞戈维亚改编的吉它曲改用E大调,并运用了泛音奏法的演奏技巧。
《小步舞曲》 塞戈维亚根据普赛尔古钢琴小品集《音乐的使女》中的乐曲改编的吉它独奏曲。《音乐的使女》共收十二曲。其中有四首是小步舞曲,第五曲与第六曲均用a小调。吉它改编曲仍用原曲的a小调,中庸速度,3/4拍子,曲趣典雅,优美。
《基格》 (Jig) 赛戈维亚根据普赛尔的原作改编的吉它独奏曲。一说原曲并非普赛尔所作,但乐曲的时代风格与当时相同。乐曲并未采用巴洛克时期一般基格曲常用的6/8拍或6/4拍或12/8拍子,而是2/2拍子。演奏速度似乎也应比一般的基格曲慢一些。
《阿布德拉扎尔》(Abdelazar) 杜瓦特根据普赛尔的同名戏剧配乐的主要旋律改编的吉它獗曲。d小调,3/4拍,乐曲落落大方而生意盎然。英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布里顿的代表作《青少年弦乐入门》一曲开门见山就呈示的主题,就是本曲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7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中国抖音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Picture Gallery List of Works Bibliography Introduction(born 1659; died Westminster, 21 November 1695). He was a chorister in the Chapel Royal until his voice broke in 1673, and he was then made assistant to John Hingeston, whom he succeeded as organ maker and keeper of the king's instruments in 1683. In 1677 he was appointed composer-in-ordinary for the king's violins and in 1679 succeeded his teacher, Blow, as organist of Westminster Abbey. It was probably in 1680 or 1681 that he married. From that time he began writing music for the theatre. In 1682 he was appointed an organist of the Chapel Royal. His court appointments were renewed by James II in 1685 and by William III in 1689, and on each occasion he had the duty of providing a second organ for the coronation. The last royal occasion for which he provided music was Queen Mary's funeral in 1695. Before the year ended Purcell himself was dead; he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on 26 November 1695. Purcell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of the Baroque period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of all English composers. His earliest surviving works date from 1680 but already show a complete command of the craft of composition. They include the fantasias for viols, masterpieces of contrapuntal writing in the old style, and some at least of the more modern sonatas for violins, which reveal some acquaintance with Italian models. In time Purcell became increasingly in demand as a composer, and his theatre music in particular made his name familiar to many who knew nothing of his church music or the odes and welcome songs he wrote for the court. Much of the theatre music consists of songs and instrumental pieces for spoken plays, but during the last five years of his life Purcell collaborated on five 'semi-operas' in which the music has a large share, with 'divertissements', songs, choral numbers and dances. His only true opera (i.e. with music throughout) was Dido and Aeneas, written for a girls' school at Chelsea;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Nahum Tate's libretto it is among the finest of 17th-century operas. http://w3.rz-berlin.mpg.de/cmp/purcell.html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7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英国宗教音乐的光荣
Paul文 董学耕译

歌唱一直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25年多以来不论居住在世界哪个地方,我都努力去寻找一个合唱团或是合唱发烧群体,分享在一起歌唱的快乐。所以当尼克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北京巴罗克室内合唱团时,我当然愿意。更令我欣喜的是在第一次参加排练后,我意识到了这个合唱团的水平之高,其他合唱团员对音乐之敏锐。我也很高兴能有一个晚上和合唱团共同分享英国合唱传统中我所喜欢的一些例子,这是维系我音乐生活的根子。
我七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歌唱,九岁时被送到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的圣乔治小教堂的合唱学校(the Choir School of St. George's Chapel)。随后的五年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歌唱上。我们必须每天训练两次,每周有11个仪式必须由我们演唱,其中周日有3次。这是我们正规的日程表,此外我们还必须在一些特殊的节庆或仪式上演唱,例如一些婚礼和葬礼。还有,每一个圣诞节我们都在学校唱啊唱,而不是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没什么可奇怪的,我们积累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英国宗教音乐的极为丰富的曲目。
离开圣乔治后我非常幸运去了一所也有着极强音乐和合唱传统的高中。在这里我能在学校的合唱团、合唱协会以及小型牧歌小组里演唱。我想我是很幸运的,一直到15岁我的嗓音都没有破,不过在变成男低音之前经历了一年多的变声期。每年学校的合唱协会和管弦乐队都要演出一部重要的清唱剧,通常是在复活节期间。我在那时候我们演出了巴赫的圣约翰和圣马太受难曲,他的伟大的B小调弥撒,还有福莱的安魂曲。那时B小调弥撒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将它作为向我们合唱团介绍的首选曲目的原因。我选择了两个乐章,首先是“复活”(Et resurrexit)。尼克总是强调在戏剧性开端做到准确(attack)的重要性,由Andrew Parrott指挥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演唱的这个特别的录音版本极好地演绎了在前面阴郁的“钉十字架”(Crucifixus)之后巴赫要寻找的欢乐的爆发。
小孩的时候我觉得星期五的仪式令人厌烦,因为总是唱没有管风琴的无伴奏。我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平,能学会欣赏在许多人眼中最辉煌时代——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宗教音乐的美。William Byrd、Thomas Tomkins、Thomas Weelkes、Thomas Tallis、Richard Farrant,他们以及其他作曲家给了我们周五仪式的曲目,虽然那时我觉得平淡,其实对这一时期音乐终身热爱的种子已经播下了。我给大家听的第一个例子是选自William Byrd的四声部弥撒中的“垂怜经”(Kyrie),关于流动、有支持的对位(sustained counterpoint)的一个精致的例子,代表了都铎时期音乐的特征。要唱好委实困难,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表现和控制,又并不标明。我放的录音演唱者是英格兰最著名的合唱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剑桥国王学院),1960年代的指挥是David Wilcocks。我也让大家听了同一时期的两首赞美歌,一是Orlando Gibbons的“欢呼大卫之子”(Hosanna to the Son of David),光荣从两组合唱中欢快涌出;另一是Thomas Tomkins的“当大卫王听到”(When David Heard),这后一首属于最动人和有表现力的都铎时期的赞美歌,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父亲因爱子之死的悲痛。不过都铎时期作曲家浩如烟海的创作并没有幽闭在教堂中。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如此流行的牧歌的影响扩展到了英格兰,也就留下了流行牧歌丰饶的曲库,它们通常是为恋爱或失恋或喜或悲。晚期的一个例子是William Bennett的“哭吧,我的泪眼”(Weep O Mine Eyes)——当然这我们合唱团曾多次表演,我让大家听的版本是由叫The King's Singers(国王的歌手)的著名合唱小组演唱的。该合唱团包括6位歌唱家(都是男的),都是从前剑桥国王学院的合唱学生。他们在大学里相识,毕业后组成了他们自己唯一的合唱小组。他们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技能,宽广的曲目范围几乎覆盖了(合唱)音乐的所有种类,从最早期的宗教音乐到最前卫的流行音乐,都以他们天衣无缝的方式完成。换换口味,我们就听了听他们演唱的50年代的美国流行歌曲Dayton Ohio,另一首同一时期的歌曲是Didn't we,该曲是他们唱得最棒的最佳例子,六种声音,六个声部,要求完美语调和控制的高度非正统的和谐。然后我们听的是进一步表现他们多技能的King's Singers Ragtime(国王的歌手拉格泰姆),在其中他们完美模仿了拉格泰姆爵士乐队的乐器。
17世纪晚期迎来了英格兰最伟大之一(有人干脆就说是最伟大)的作曲家Henry Purcell(亨利·普赛尔),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的管风琴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只活了36岁)他创作了海量的音乐作品:歌剧、歌曲、剧院配乐、舞蹈音乐,当然还有教堂音乐。我们听的是一首短小的精品,叫“听我的祈祷”(Hear My Prayer),这是一首非常短小但很强烈的赞美歌,推向巨大的高潮,它的篇幅和深度显得是一部大作品的开篇,作品未完成或者手稿遗失了。我们听到的录音又是国王学院合唱团(King's College Choir)演唱的。我已经为尼克买了这首赞美歌的曲谱,特别希望我们不久能唱它!
我们现在跳到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来看一组三位作曲家。Charles Stanford(其实是爱尔兰人),他的Beati Quorum Via和Justorum Animae是他1905年创作的一组三首经文歌中的两首;Charles Wood,他1919年创作的“欢迎喜悦之光”(Hail Gladdening Light)是20世纪早期风俗画的精致例子;Herbert Howells,他1941年创作的“象牡鹿一样”(Like as the Hart)使我们有机会听到管风琴伴奏的赞美歌。Howells作品富于流动的线条令人想起都铎时期的复调音乐家,但具有印象主义的管风琴和声。让我们回想起都铎时期的还有另一位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Ralph Vaughan Williams(沃恩·威廉斯),我们将他的G小调弥撒中的“垂怜经”(Kyrie)与Byrd的Kyrie做了比较。
结束我们这个晚上介绍的是心情轻松地来听Florence Foster Jenkins无法描述地演唱莫扎特的夜女王的咏叹调,这一热情得可怕的非同寻常的录音使我们大家都歇斯底里起来。她是位美国富婆,她相信她有非常好的嗓音,并为她的崇拜者开庆祝音乐会,甚至到了为她的音乐会租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的程度。不过她留下的经验教训对每个想要唱歌的人都是重要的:相信你自己和你的能力。http://www.beijingbaroque.com/kanwu02-04.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5-26 02:3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