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中国新网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0|回复: 22

忠实原作还是歪曲原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8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实原作还是歪曲原作?

吉他中国微信公众号




忠实原作还是歪曲原作?
孙皓   








    演奏艺术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变更、乐器性能的改进和演奏家训练方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贝多芬时代的大演奏家们如果活到今天,一定会被今天的演奏家们惊呆。假如请他们上台演奏的话,今天的乐迷也一定会张口结舌:这些古人的演奏风格在今人眼里会显得何其古怪!
上世纪的演奏家是如何演奏的?由于没有唱片,我们已不得而知了,只能凭同时代乐评家们的文字记录做模糊的揣测。不幸的是,这些文字相当含糊,无法清晰表达演奏艺术的风格。所以我们只知道李斯特的钢琴技艺极其璀璨、肖邦的抒情极其迷人、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炫技无比神奇……到底怎样迷人、怎样璀璨、怎样神奇?隐藏在这些形容词背后的真相如何?除非有人发明“时光穿梭机”,否则是永远没人知道了!
所幸,本世纪初留声机问世了,一些出生在上世纪、艺术观念属于上世纪的演奏家在唱片上留下了演奏的实况。通过聆听他们的唱片,我们能十分真切地了解到上世纪演奏家的风格倾向,从而体会到他们和现代演奏家的差别。
长期聆听这些老一代演奏家的经验告诉我,上世纪演奏家和现代演奏家的最主要区别有三点:速度的区别、技术的区别、个性的区别。技术的区别很容易理解。上世纪的演奏家大多不注重技术的完美,更重视表达作品的内涵,与观众感情交流。那时,一个演奏中一个错音都没有的演奏家足以轰动一时!而今天,这已是演奏能手们的基本素质了。个性的区别也不难理解。上世纪的大演奏家都是具有非凡个性的人,今天的演奏家嘛,大家都知道,个性成分越来越少了,对经典作品的演绎方式越来越彼此相似。
本文重点说说第一个区别:速度区别。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天的演奏家演奏得比他们的前辈快还是慢?让我们通过一首经典曲目——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的各个时期的演奏录音,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下表列出了从本世纪初到90年代的18位大提琴家的演奏时间,次序从最快排到最慢。有几位大提琴家录制过几次德沃夏克协奏曲,表中的时间是几次录音的平均时间。
  
演奏家                            时间                           录音年代
费尔曼                       34分10秒                   1928/1940
卡萨尔斯                   35分31秒                   1937
内尔索娃                   36分49秒                   1975
希夫                           37分20秒                   1992
斯塔克                       38分16秒                   1962/1991
富尼埃                       38分26秒                   1962
罗斯                           38分48秒                   1963
赫默森                       38分51秒                   1983
格特曼                       39分01秒                   1991
让德隆                       39分12秒                   1967
托特里埃                   39分19秒                   1979
罗斯特洛波维奇          41分08秒                   1968/78/85
马友友                       41分18秒                   1986/95
皮亚蒂戈尔斯基          41分55秒                   1960
哈雷尔                       41分59秒                   1975
杜普蕾                       42分                            1971
克利盖尔                   42分19秒                   1991
麦斯基                       43分28秒                   1989
  
仔细看这份表格,你会注意到,除了两个明显的例外(老一代的皮亚蒂戈尔斯基和新一代的希夫),老一辈大提琴家普遍拉得比新一代快。从费尔曼到罗斯(马友友的老师)属于老一代,都在39分钟内拉完作品;从赫默森到麦斯基属于新一代,演奏得较慢,大多在40分钟开外,最极端的正好是最新的两个版本:克利盖尔(42分钟)和麦斯基(43分钟)。
这种趋势当然不光表现在大提琴家身上,也表现在钢琴演奏、指挥上。让我们看看另一部经典作品: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很少在作品乐谱上标注节拍器速度要求,但这部作品是例外,他在谱上做了详细的速度要求。根据他的标注,这首作品的4个乐章理论上应分别为16分30秒、7分30秒、7分30秒、8分30秒左右。然而,有多少钢琴家是按照这个速度演奏的呢?
先看看当代大师布伦德尔的唱片,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德国唱片公司出版。4个乐章分别长为17分52秒、9分20秒、12分15秒、9分21秒。这能叫“忠实作曲家原意”吗?再听听阿什肯纳齐的版本,海丁克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18分40秒、9分26秒、13分07秒、9分29秒。比布伦德尔更夸张,离勃拉姆斯的原意更远!最后,让我们瞧瞧新生代钢琴家齐默曼在伯恩斯坦指挥下录制的名盘:18分21秒、9分20秒、14分31秒、9分6秒。第三乐章(慢乐章)之长创了记录。把勃拉姆斯要求的速度拖慢了一倍!
很明显,别的乐章还罢了,抒情的第3乐章是3位当代大师最背叛作曲家的地方。3人都以拖沓得令勃拉姆斯难以忍受的速度演奏,比勃拉姆斯的原谱要求分别慢了63%、75%和94%。勃拉姆斯如果再世,听到这3位当代大师的演奏,会高兴吗?
要听到比较符合勃拉姆斯原意的演奏吗?请听霍罗维兹1940年的录音,托斯卡尼尼指挥,RCA Victor出版。4个乐章长度为:16分15秒、8分06秒、11分05秒、8分25秒。鲁宾斯坦1929年的版本尽管比勃拉姆斯的谱子快一些,却也比所有现代钢琴家更忠实于原著:14分35秒、8分10秒、9分09秒、7分54秒。现代的乐迷耳朵已听惯了现代钢琴家们“歪曲”的、过分抒情的、慢吞吞的演奏,一下子听到鲁宾斯坦或者霍罗维兹的唱片,会有不习惯的感觉,觉得两位老一代大师太快、太仓促。然而请注意,这正是作曲家希望的速度!
喜欢交响曲的乐迷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托斯卡尼尼指挥得那么快、那么仓促,为什么过去的乐迷把他捧得如此之高?假如你听过另一位老一辈指挥大师威因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r)录制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唱片,你也会惊异于他的速度比大多数现代指挥家都快。然而,告诉你,威因加特纳当着勃拉姆斯的面指挥过这些作品,而且得到了作曲家的称赞!所以,他的速度是忠实于勃拉姆斯原意的!
新近得到的一张CD又一次证实了我的观点。这是李斯特的学生拉蒙德弹奏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的历史录音。他的速度也比现代钢琴家们快得多,没有现代钢琴家常用的拖时间的手法(如没有理由的渐慢、过分的自由速度、夸张的抒情),显得异常凝练简洁。别忘了,李斯特对贝多芬的理解可是无人能比的!根据这张唱片,我完全可以推断出:李斯特本人演奏贝多芬作品的速度,比现在的钢琴家们快,绝没有现在钢琴家们过分的浪漫手法。
那么多证据都指向同样的结论,我想应该是毫无疑问了。这就是:上世纪的作曲家们(如贝多芬、李斯特、勃拉姆斯)所要求的演奏速度,也就是上世纪的演奏家采取的速度,明显快于现在的演奏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绝大多数演奏家采取的速度,都是对作曲家本意的歪曲,而不是许多人声称的“忠实原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现在的演奏家太想演奏得“抒情”、“细腻”了,所以频繁地在演奏中(特别是慢的抒情乐段)采用渐慢、自由速度,以此来营造抒情浪漫的氛围。而这种“抒情浪漫”一旦过了头,就会把速度拖慢。这不是说老一辈演奏家不用自由速度、不会抒情。恰恰相反,深受19世纪浪漫风格熏陶的老一辈演奏家也大量使用自由速度,但用的方式很节制、很忠实作曲家原意、很讲究音乐修养。与老一代相比,现在的很多演奏家“为自由速度而自由速度”,“为浪漫而浪漫”,很多时候,表面夸张的自由速度遮盖不住内涵的苍白和修养的匮乏。
当然,归根结底,演奏家风格的变化只不过是顺应了听众的口味而已。听众的审美观变了,这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现在的听众越来越喜欢“浪漫”、“细腻”,这本没错,错就错在听众喜欢的这种“浪漫细腻”绝不是古典式的,不符合19世纪作曲家的口味,而是彻头彻尾现代式的,摩登的。其典型的表现方式,就是一到抒情乐段,便放慢速度,陷入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在很多人看来,速度慢等于“细腻深沉”,速度快就等同于“肤浅”!同样是表达“浪漫”,前辈大师采取的手法、给人的感受和新一代完全不同。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里查-斯特劳斯在本世纪初以指挥莫扎特作品闻名,然而他留下的唱片却告诉我们,他指挥的莫扎特是一种“古董式”的浪漫。现代指挥家们演绎的莫扎特比他媚人得多、漂亮得多。在今人的眼里,里查-斯特劳斯的那种浪漫已经近乎古板了。由此可见,人们的口味发生了多大变化!
我建议大家比较一下托斯卡尼尼、威因加特纳、海菲茨、西盖蒂、布希(德国小提琴家)、费尔曼(美国大提琴家)、施纳贝尔、拉蒙德等前辈大师演奏中的“浪漫片段”和新一代演奏家们演奏的同样片段,你会发觉,老一代演奏家的“浪漫”凝练流畅,并不刻意求慢,更讲求古典匀称的美感和感情的朴素深厚,与之相比,新一代的浪漫则显得比较外在,不顾作品内涵只顾追求“媚人”的效果,有时夸张做作,显得脂肪过多。(帕尔曼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比较一下帕尔曼和西盖蒂,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虽然现在的乐迷大多喜欢“新派浪漫”,不喜欢“古董式的浪漫”,但我敢肯定,上世纪的作曲大师们绝不会欣赏现代演奏家的风格。贝多芬、勃拉姆斯们如能再世,听到他们的音乐被现在的音乐家演奏得如此之慢、如此之“细腻”、如此之“浪漫”,而且这些音乐家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声称他们“忠实原作”,不知会有何感想?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9-8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9-8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GC视频号
三十年代拍的电影和现在的电影做比较,区别,过去的人语言表达较少,而现在的,几乎全部用语言来表述,尤其香港的,人物出现后嘴巴是不停的.但是有些变化是必然的,不以个人的意志决定.
发表于 2004-9-8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琴买鼓,就找魔菇
那时,一个演奏中一个错音都没有的演奏家足以轰动一时!而今天,这已是演奏能手们的基本素质了。
发表于 2004-9-8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一个层面
发表于 2004-9-8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9-8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些乐器上,今天的演奏家的演奏水平比以前的好出许多.
发表于 2004-9-8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现代人类!现代音乐!
发表于 2004-9-8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非常说明一些问题
发表于 2004-9-9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非常说明问题.速度的变化都视为歪曲原作, 更何况更改音符. 这是不容饶恕的. 更是遗笑大方的.
发表于 2004-9-9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度问题,一直有这样的争论。但是,贝多芬只在很少的曲子中有节拍机的速度。在他之前是没有准确的速度的。也就是说在此之音的音乐作品,无法考证什么才是原作的速度。所以忠实于原作的速度,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音乐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没有录音的时候,作曲家给我们的只是谱子,这叫一度创作,而音乐家的演奏作为二度创作。并且,高超的演奏家也不会两次完全相同的演奏,那你能说他哪次是忠于原作了呢?有活着的人,有谁听过贝多芬、舒曼、肖邦或是十九世纪的那些伟大的人的演奏呢?
所以说,忠于原作只能是在神上而非形上,贝多芬连自己的第九都听不到,谁能知道他每一个音的想法,但音乐家会跟据他对于音乐理解去诠注。而不管是卡拉扬,还是别的什么人的演绎,没有人说那不是贝多芬。
所以,音乐家有能力去二度创作。而我们这些人呢,当然也能。只不过是水平差很多罢了。有的一点神也没有了,或是不了解作曲家的时代、性格等背景。没有分析、武断的演奏才是歪曲原作的。
发表于 2004-9-9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04-9-9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
发表于 2004-9-11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4-9-11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泡MM!!以前的和现在的谁罗慢第克?
发表于 2004-9-18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东莞打工者在2004-09-11 19:13:14的发言:
举例:泡MM!!以前的和现在的谁罗慢第克?
汗……
发表于 2004-9-18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11楼的!作曲者自己也不能说出曲中描写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演奏者不能表现自己的感情,而是一味的像人工节拍机一样,那演奏出来的东西,还是玩意儿吗?
发表于 2004-9-18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姚飞在2004-09-18 15:56:53的发言:

同意11楼的!
作曲者自己也不能说出曲中描写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演奏者不能表现自己的感情,而是一味的像人工节拍机一样,那演奏出来的东西,还是玩意儿吗?

无知之人.
发表于 2004-9-18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并不是随意歪曲原作,自己乱发挥,那都是有一定原则性的情况下才行。楼主列的数据很详细,看着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你要真听了的话,你绝不会认为哪个版本是乱来的。在下的确才疏学浅,所以也无法说明白个中的奥妙所在。
发表于 2004-9-19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Barrios在2004-09-18 16:51:27的发言:


无知之人.

这种话,没意思呀。
发表于 2004-9-19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谁叫人家是“有知之人”呢!
发表于 2004-9-19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篇文章很不错,吉他大侠们最好仔细钻研一下。               但是这篇文章的意思也绝对不是“爱怎样弹就怎样弹”。。。。。。。。。。。。                    说来话长,请高人们补充吧。。。。。。。。。
发表于 2004-9-20 0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姚飞在2004-09-18 15:56:53的发言:

同意11楼的!
作曲者自己也不能说出曲中描写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演奏者不能表现自己的感情,而是一味的像人工节拍机一样,那演奏出来的东西,还是玩意儿吗?
一味的像人工节拍机一样,这不是忠实原著, 恰恰是歪曲原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他中国官方

GMT+8, 2025-7-18 12:32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