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的可贵之处
季羡林先生去世了,有一点感想。季先生的学问令人高山仰止,不是我这种没文化的人所能置喙,我所感受到的一点是这个老人的谦虚和清醒,国家领导人多次拜访他,媒体不遗余力的力捧他,最终大家都开始叫他“大师”,但是他说,自己不是大师,中国自王国维以后再没有大师。这说明季先生有了崇高的地位却没有被这些名利冲昏头,在中国的学者里实属难能可贵。我记得前几年偶然去过北京一个老专家家里,该专家也可以算是中国古董界人人皆知的人物,谈不上三句话,该专家就开始自吹自擂,说自己得到了如何的重视,自己去哪里总是被领导待如上宾...我就觉得有些人都活了70多年了,对名利这些东西还是没有看透。
中国人把值得尊敬的学者称为“大儒”,我想,所谓大儒,不但有很高的学问,还应该有看淡名利,安贫乐道的风骨,就像季羡林先生不承认自己是大师,也是这样。 季老的很多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大师不大师 还是要靠实力要有一般人没有的东西
看破名利 虚名~~~ 那是季老的人格魅力两马事啊 原帖由 hglzl 于 2009-7-12 10:02 发表 http://bbs.guitars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大师不大师 还是要靠实力要有一般人没有的东西
看破名利 虚名~~~ 那是季老的人格魅力两马事啊
第一我没说实力和人格魅力就是一回事。
第二按照中国传统的“士”的标准,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三不朽,就是这意思。 鼓掌!!
其实应该可以分割的 该死的大师不死, 不该死的大师却死了 人之死,
方知可贵,可敬之处
为时已晚 不怎么了解季老先生 写的好!写的好! 李大湿也很淡薄名利的 等人家一死,晚节就不保。孔夫子也是啊,孔夫子也很谦虚,结果死了就被自贡那帮子搞的造神运动推的下不来台,优秀的文化理论也因为被抬高到了极端而变了味道。 学问呢?人品固然重要! 关于“国学大师'这个称号,季老生前曾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对此有专门的“请辞”:
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光环。说到国学基础,我从小学起就读经书、古文、诗词。对一些重要的经典著作 有所涉猎。但是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后来专治其他的学术,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 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 遑论“大师”!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很多。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的一位领导突然称我为“国宝”,我极为惊愕。到了今天,我所到之处,“国宝”之声不绝于耳,我很疑惑。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十三亿“国宝”吗?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12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