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onglei 发表于 2011-5-17 18:18:41

我曾经是个乐手,现在退居幕后,主要就靠电脑做音乐。呵呵。
这是我的博客,http://audiomidi.cc/
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关于电脑音乐,音频技术方面的东西。

沉沉最帅 发表于 2011-6-24 16:42:21

xsan 发表于 2011-10-18 01:53:27

Guitar Rig 4用得非常爽……

段系去 发表于 2011-10-30 15:08:04

写于2011年5月1日   浙江办公设备维修技术论坛www.579seal.com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施乐这个品牌了,这个昔日的复印巨人今日地位尴尬
  很少有公司像施乐(Xerox)那样,创造出那么多机会,然后又闲抛闲掷地浪费掉。在浪费了无数的机会以后,施乐终于从一个企业巨人沦为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公司。
  施乐曾经是美国企业界的骄傲。
  在复印机随处可见的今天,人们不容易理解施乐向市场推出复印机时所引起的轰动。50年代,最好的复印设备是一种名为蓝图的复印技术。复印出来的东西味道很重,而且湿乎乎的。想来,大概和洗相片的过程差不多。这时,人们见到了施乐发明的静电复印机——迅速、洁净、清晰,可以直接使用普通纸。市场怎么会不被施乐征服呢?施乐当时推出的最著名的复印机,因为使用的纸张尺寸为9×14英寸,所以命名为914复印机。914复印机简直就是施乐公司会生金蛋的鸡,为公司赢来了滚滚财富。靠它,施乐公司1968年的收入突破了10亿美元。60年代,这么多钱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简直就是花不完的。
  施乐公司也确实是按照已经拥有永远花不完的钱那样开始花钱了。公司大手大脚地投资于各个领域,为员工提供大量的福利,包括自由工作时间制、育儿补助、运动设施、高龄者医疗服务、在家办公等等,创建了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务的研究机构。
  这个研究机构后来十分著名,就是PaloAltoResearchCenter(PARC)。施乐对研究机构内的科学家不布置任何任务,他们可以任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施乐只是付账而已。当今计算机时代的众多核心技术都是由这个机构发明的,比如图形界面和下拉菜单。苹果的乔布斯就是从这里学到了这项技术。然后微软的比尔·盖茨又把这项技术变成更大的市场成功。后来,苹果试图控告微软侵犯知识产权。对此,微软的回答是,那技术是施乐发明的。当时,施乐并不看重这些并不能带来利润的发明和技术。如果复印机已经能够带来大笔的利润,为什么要关注这些东西呢?让那些科学家尽情去玩吧。施乐只要把复印机的市场垄断地位牢牢占据就万事大吉了。那么,施乐是怎样维持复印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呢?用大量的专利和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施乐是这样盘算的:如果在复印机中加入了非常多的技术和专利,那么,竞争者想要在市场中推出同样的复印机,就要购买施乐的这些专利使用权。可是,如果真的去购买,他们最终的复印机产品就会成本极高。价格也就远远超过施乐的价格。为了让专利壁垒尽可能无法逾越,施乐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几乎囊括了复印机的全部部件和所有关键技术环节。
  当这个庞大的技术壁垒完成以后,施乐认为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惜,以后的事实表明,这个技术壁垒实际上是“马奇诺防线”式的。
  导致这个壁垒最终失败的原因其实正蕴含在当初建立这个壁垒的过程中。在不断丰富复印机技术的同时,施乐的技术和其它厂商相比也开始落后了,施乐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价格。并且,它采取了最大利润率定价原则,也就是说,施乐在增大机器体积。复印机还在使用最老式的双组份成像技术,施乐也不断给复印机增加一个又一个功能,增加一个又一个消耗材料,每一种功能都以实现最大利润为原则来定价,于是,每加一种功能便抬高一次复印机的价格。由于当时施乐在复印机市场居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所以,消费者只要是需要购买复印机,就不得不乖乖地给施乐送去巨大的利润。当然,结果也就是施乐的利润猛增,股票价格也持续上涨。

金手指摇滚乐 发表于 2012-8-25 11:06:00

顶,这种投票很好

炫琴音乐基地 发表于 2014-9-28 04:06:36

我是乐手,我关心数码音乐,但不懂输入

六弦寄情 发表于 2015-1-12 14:26:30

我有一点吉他水平,很想了解数码音乐。因为科技更好为音乐服务。

六弦寄情 发表于 2015-1-12 14:29:46

我是吉他爱好者。渴望了解数码音乐。

梭大人 发表于 2016-2-25 12:14:41

是块肥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你是乐手吗?你关心数码音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