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问题,12356你是不是马老师的学生? 我以前是他的手下.:D
他是中国.上海<吉他之友>联谊会副秘书长.吴志浩先生当时是秘书长.我是戴帽的会员.;) 原帖由 12356 于 2007-4-13 03:54 发表
如果说是"造路"的问题,马志敏先生提出了"四个基因"的理念.我感觉最大的造路问题是把吉他音乐引入到幼儿,中小学的义务音乐教育的轨道上来.
不是说吉他音乐是世界上最普及的音乐吗?不是说 ...
这条路,据我所知,意大利就有.其他国家怎么样有待考证.
由此,为了对付看重文凭资格的中国教育部门.部分古典吉他专业的音院学生还要努力去修个音乐师范教育的大专本科文凭.那样应付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毕竟专靠演奏吃饭的人仅是少数.若是在演奏方面不能脱颖而出,以上是个聪明理智的选择.
[ 本帖最后由 12356 于 2007-4-13 11:01 编辑 ] 当然进入演绎市场也是必经之路.八小时之外,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无妨.
演绎市场那么大,会容不下你一个人吗?!我就不信. 原帖由 Rokylin 于 2007-4-10 10:02 发表
巴赫兄所言极是,最近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谈吉他的一定要拓宽视野,才能找到合适的出路。
最近和一个长笛演奏家排二重奏,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专业,什么叫音乐分析,什么叫技术。别人对于音乐的理 ...
看到了楼主弹琴的标准照。希望将来到上海能有一聚会。
能不能介绍上海室内乐的发展状况?谢谢。:D
回复 #8 12356 的帖子
让专业弹古典吉他的人,混上饭吃 吉他老师的待遇,还是比民办教师要好.回复 #80 哈哈 的帖子
怎么会呢?吉他班的学费不是很贵的吗??? 务实的说,开琴行顺便带学生。 原帖由 gc911 于 2007-4-15 17:38 发表
务实的说,开琴行顺便带学生。 这年头开琴行难开。收益部分都让店面给占了,大多还得赔上学生学费。
不如单独带学生,拿部分商业利润。:D 本帖最后由 中国摇滚手册 于 2015-9-30 20:03 编辑
引:中国高等音乐学院对吉他这件乐器的看法:马志敏说,吉他作为西洋乐器欧美人的表现词汇,不能把中国这个弹拨乐大国的审美观、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融入进入,将很难再使吉他占据音乐更大的领域。而将由摇滚吉他帮我们代管(因为他们已经有了领地,目前不少人,甚至专业作曲者认为吉他的归宿就是摇滚乐)。
PS:摇滚乐已经是当代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请正视这个问题!
为什么学院派不承认非古典吉他以外的吉他种类呢。?
统观现代音乐,哪个音乐离得开电吉他,我觉得就是国内高等音乐学院的领导腐朽。。不肯接受新鲜事物,以为只有登上音乐厅的音乐才高雅。。殊不知接地气的才是灵魂,。为什么二胡就可以把握的很好单独列一个专业出来,而吉他缺只设立古典吉他专业。。。难不成钢琴系毕业的现在有几个靠演奏古典钢琴吃饭的!!!!
多方向发展,吉他可以做为辅修~可以精修编曲啊。、、。。。。。出路是有的,问题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减父追日 于 2015-9-30 20:45 编辑
觉得自己技术好的可以转电吉他或者钢丝弦吉他,能做到在国内一流不愁没出路。
问题是没那么简单。不是有没有平台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压根不需要平台,你能弹的比那些一流的吉他手好,市场自然认可。
很多人总是觉得古典吉他弹的很好了,转弹电吉他或者民谣吉他一定很轻松。这个误区太大了。
音乐学院古典吉他毕业的学生,如果转电吉他,对电吉他来说,其实大致也就和业余苦练电吉他一年的学生的起点差不多。不说别的,先说把速度练到一流,又得苦练N年。同样苦练,真要做到出类拔萃,最终还得看天赋的音乐感觉,而浸淫古典太久,玩流行音乐感觉估计肯定受影响,所以,古典吉他专业毕业转电吉他,不是优势,也许反而是劣势。
威廉姆斯在古典吉他届那么牛,在电吉他上却压根就混不开,不玩古典吉他的电吉他爱好者甚至压根就不知道还有个弹电吉他的叫威廉姆斯。 唉~!别说吉他了
就那钢琴来说,不也就这样吗?
教师也就那么回事,中国有几个老师能教《巴斯蒂安》(巴斯蒂安每一集都有2本)? 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要什么 整个音乐行业都没前途,生产力问题,音乐属于个体手工劳动时代,除了少数天才,走专业注定贫苦。 老贝多芬 发表于 2015-10-13 20:50
整个音乐行业都没前途,生产力问题,音乐属于个体手工劳动时代,除了少数天才,走专业注定贫苦。 ...
生存都成问题了,哪还能顾得上音乐啊。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影响成功有几个因素:首先是机遇,然后是大环境,第三个是个人能力,国内古典吉他的环境并没有那么好,直接点说就是氛围不好,毕竟整个社会都在“急功近利”的追求经济发展,机遇也是没法掌控,想要出路还是要在自身能力上下功夫,手上有活,心态要好,这样无论是专业的舞台,还是广场酒吧,总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然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了 蛋蛋的蛋 发表于 2015-10-14 08:55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影响成功有几个因素:首先是机遇,然后是大环境,第三个是个人能力,国内古典吉他的 ...
同意您的说法,1.机遇,在你的周围很难遇到弹吉他的人。2.大环境.全国的人都在忙于挣钱,心态苦悲。3.个人能力,基本上赚不到多少钱,更谈不上有快乐的心情去弹吉他。 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包括政府在内的大部分人追求的还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发展。在城市化道路上,每年会有大批农业人口涌向城市,经济增长一旦停止,会有无数人失业,因为农业人口是无限的。这是社会经济学问题,所以从稳定的角度看经济增长不能停,直到中国完全进入城市化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只是一个美好愿望,当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全民人口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个时候也许才有文化艺术领域的真正舞台。这是客观的现实问题。所以,如果古典吉他在中国不死,振兴的未来可以50年后再看。 哈哈 发表于 2007-4-10 10:13
吉他专业人士当然要做好本行:弹吉他,教吉他。就行了。
行业出路问题,属于另一个专业层面。
这话有点儿意思!赞一个 ! 箫竖笛 发表于 2015-10-14 10:35
哈哈 我来说两句
文化不能太繁荣,艺术如果真的太普及就会向国外 满大街都是卖艺的 。大家不知道 ...
这段高晓松的我也看过,在这个版里再看,也不知怎么地,都想掉眼泪,TMD 箫竖笛 发表于 2015-10-14 10:35
哈哈 我来说两句
文化不能太繁荣,艺术如果真的太普及就会向国外 满大街都是卖艺的 。大家不知道 ...
这段高晓松的我也看过,在这个版里再看,也不知怎么地,都想掉眼泪,TMD 98楼的xyjdn大哥,你不许太搞笑! 箫竖笛 发表于 2015-10-14 10:41
能看出来 美国干音乐的人多的 一直是泛滥的程度 ,是中国人不爱音乐吗,不是 是太现实了,没钱途的事不干, ...
你这么说也没错。。。但当大环境上来了后,自己就不会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水平了。。。当人人都觉得学无止境的时候,发展才是无限的。 本帖最后由 whj0911 于 2015-10-15 12:53 编辑
一向聪明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怎么能犯傻呢?既然现阶段音乐从业者收入水平高于工薪阶层,为什么还对上普通大学趋之若鹜,上奥数学英语趋之若鹜?难道培养一个科学家的成本和难度很低吗?明显不是。中国人不懂吗?显然也不对!看来还是观念的问题,一个稳定编制内的收入中等的铁饭碗的吸引力远大于一个不确定的收入不错的自由职业音乐人。中国人确实很现实,但恐怕并非现实导致艺术少有问津。看来高晓松忽略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传统观念。
我的看法:
站在政府的角度宏观考虑:一方面稳步推进经济发展,以求慢慢扭转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某些领域(可以是艺术也可以是任何政府想要发展的领域)的宏观调控。两方面齐头并进,才是打造、振兴某一产业的不二法门。
作为个人爱好者,无非是解决温饱,热爱吉他。兴趣还是确定坚持与否的唯一指标。
欧美发达国家福利好,不做事拿救济也饿不死。如果我们也一样,那我也可以天天搞艺术。 本帖最后由 rockduyan 于 2015-10-16 02:16 编辑
我虽然一直喜欢高晓松的观点,但关于他“嫌疑指涉"目前中国吉他手收入不合理甚至偏高我认为是不妥的
首先不排除一部分国内大腕要价的确是高:但美国的大腕要价就不高了吗?他类比的是准腕而不是真正的大腕,这是其一;
其二 ,在中国这种体制乱象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优秀吉他手,是要付出比美国人多多少的辛劳,直接或者间接的消费了多少美国人可以负担得起但我们负担不起的前期投入,专业器材,以及由于国内相关教育不发达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多少让我们空走弯路的痛苦以及在其中付出的辛酸?
其三就说弹唱歌手,高晓松的观点是25美元一晚合着150人民币的弹唱歌手在美国到处都是,
我们和美国的国情不同,没有那么多这那福利,一晚150,白天做点零工,在北上广这种地方算得了什么呢,就算在二线城市也只是能够勉强糊口,交上各类保险伺候得起二老再加媳妇孩子就不错了,而且众所周知一个稳定的弹唱场子并不是那么好找并且这种工作并不稳当。
在我所知晓的范围内,一个十年以上,掌握歌曲无数的老油条老乐手老琴痞活王,也就在月薪1万上下(我指的是平均水平)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作为songwriter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探察出我国演出行业的实际情况,这个可是真把中国乐手说的好像挣着昧良心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