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制作过程报告
本帖最后由 csma 于 2014-6-17 20:34 编辑从3月20日某宝拍下第一单元件,到6月初制作完成,前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前发了完成图和试听,这次把制作过程记录的部分图片发上来,每张图会配有简单说明,希望对G1有兴趣的朋友能有所借鉴。
不多废话了,用图说话。
首先是棚板制作部分:
整理元件
所需全部阻容元件合影
棚板布局摆位
电源棚板初步设计
电路棚板初步设计
手绘棚图
棚图勘误
切割棚板
电源棚板开孔准备
电路棚板开孔完毕
安装铆钉和元件搭棚
焊好引线
本帖最后由 csma 于 2014-6-17 15:50 编辑
接下来是金工部分:
两套同样的型材外壳,搭配组合使用。
测试牛摆位
给输出牛换壳
设计顶板
第一版前面板
第二版前面板
标好尺寸开始加工
壳体制作完成
安装和焊接部分拍的照片不多
安装
完成焊接
完成时的样子
最终形态
制作过程中的部分资料
鸡窝就是这样搭出来的 试听请移步:http://bbs.guitarschina.com/thread-1729639-1-1.html 靠~~~~好手艺啊!!!! 都是心血,佩服的说! 太厉害了,学习了 好手艺。。。 民工甲 发表于 2014-6-17 23:03
靠~~~~好手艺啊!!!!
惭愧啊,哪里敢谈手艺?因为想做的小些,整体布局有些拥挤,好在虽然走线比较“鸡窝”,声音还算干净。
谢谢您之前给我的鼓励! 我爱软啃肉 发表于 2014-6-17 23:17
都是心血,佩服的说!
确实是心血啊!不过说实话,花心思最多的反而在壳体的设计和加工上,难怪wongman会说“蛋疼”。。。 蓝醉工作室 发表于 2014-6-17 23:37
太厉害了,学习了
太谦虚了!这个箱头有两个部分参考了您的1.6T呢!旋钮是一个但不是关键,要不是拆了1.6T的上盖,我也不敢坚定把V1放在出牛边上的信心!(如果影响这台箱头的保修您可别说是我说的)
另外还要感谢您在我那台NT15噪音问题上的帮助,那次的电话给我很大启发,现在NT15的噪音问题已完美解决! rl左边右边 发表于 2014-6-17 23:38
好手艺。。。
惭愧惭愧!那天给一个快要退休的之前搞过电子制作的老同事看,他觉得很羡慕,在他那个年代根本找不到这么规矩的件,那他的话讲:“是个物件!”
网络这么发达,能做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出来自己满意的声音,很幸福!
如果有一天真的不弹琴了,就算把大G卖了,这个箱头也是要留在身边的! csma 发表于 2014-6-18 12:20
太谦虚了!这个箱头有两个部分参考了您的1.6T呢!旋钮是一个但不是关键,要不是拆了1.6T的上盖,我也不敢 ...
额,是你啊,哈,抱歉,我还真不知道,不过话说回来你做的真的非常不错 蓝醉工作室 发表于 2014-6-18 14:16
额,是你啊,哈,抱歉,我还真不知道,不过话说回来你做的真的非常不错 ...
嘿嘿,要不是那台NT15的问题,我可能还没走上DIY这条路呢,感谢肯定! csma 发表于 2014-6-18 04:24
惭愧惭愧!那天给一个快要退休的之前搞过电子制作的老同事看,他觉得很羡慕,在他那个年代根本找不到这么 ...
花了多少钱啊,我也心痒痒的。。。。想动手。。。 rl左边右边 发表于 2014-6-18 16:51
花了多少钱啊,我也心痒痒的。。。。想动手。。。
壳体比较贵,原本就是做功放用的组合壳子,是顺着用的,这个箱头两侧白色的铝板是原本壳子的前面板,后面板是黑色的,买了两个组合着用——再做一个箱头的话两边就都是黑的了,牛的价格还算实惠,定做一对花了不到150。三根管子花了将近三百。其实元件没花多少钱,但是有些件不是单个买的,有一下买十个剩下八九个的情况。所以,如果不考虑剩余的元件和材料,不考虑加工的设备和人工的话,用来制作的费用总共花了800左右,全算上肯定要1000往上了。当然有一些成本是可以压缩的,比如外壳可以不花那么多,管子可以找国产相对应型号代替等。 csma 发表于 2014-6-18 09:39
壳体比较贵,原本就是做功放用的组合壳子,是顺着用的,这个箱头两侧白色的铝板是原本壳子的前面板,后面 ...
嗯嗯。。。。成本在接受范围内,看来也是时候再折腾折腾了。。。 rl左边右边 发表于 2014-6-19 23:12
嗯嗯。。。。成本在接受范围内,看来也是时候再折腾折腾了。。。
哈哈!期待你的成果! 很下功夫! 楼主真用心···········顶!手工很不错! TRUENO86 发表于 2014-6-22 17:50
很下功夫!
多谢肯定! 湛江杀人王 发表于 2014-6-22 22:31
楼主真用心···········顶!手工很不错!
感谢杀总肯定!
杀总光临,蓬荜生辉啊! 这个箱头是1W的么?最大可以推多少W的箱体?我也打算D一个来试试。 别犹豫,做出來再问。
想大声,就用高灵敏度的大拉叭。
这是个友好邻居的机种,不用担心隔街的碑酒瓶,会扔進你的房間裡!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11 16:08
这个箱头是1W的么?最大可以推多少W的箱体?我也打算D一个来试试。
说是1W,但感觉不止1W,但也别担心声音大,音量不大时就能得到很饱满的音色了,D一个吧,支持你! wongman 发表于 2014-9-11 20:12
别犹豫,做出來再问。
想大声,就用高灵敏度的大拉叭。
这是个友好邻居的机种,不用担心隔街的 ...
兄台的那台完工了吧?你要的数据我一直没给你,头做出来弹琴的时间反而没了,更别说拆开来测数据了。。。
话说,我发的这几个帖子正赶上论坛升级后功能还未完善的时候,怎么把标题加上【音箱DIY】的标签呢? wongman 发表于 2014-9-11 20:12
别犹豫,做出來再问。
想大声,就用高灵敏度的大拉叭。
这是个友好邻居的机种,不用担心隔街的 ...
小弟因为最近处于待业状态,囊中羞涩啊,等过段时间开工有钱了马上搞,现在还处于资料收集中,有不明白的还请多多指教啊。毕竟人家的第一次呢 csma 发表于 2014-9-12 06:33
说是1W,但感觉不止1W,但也别担心声音大,音量不大时就能得到很饱满的音色了,D一个吧,支持你! ...
还得兄台在技术上多多指点一下小弟才行呀。话说你的牛是在某宝上找五斗米定做的吗?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12 10:39
还得兄台在技术上多多指点一下小弟才行呀。话说你的牛是在某宝上找五斗米定做的吗? ...
是在某宝定的,但不是你说的店主 csma 发表于 2014-9-12 10:42
是在某宝定的,但不是你说的店主
这样子。现在在学习怎么设计棚图,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12 10:48
这样子。现在在学习怎么设计棚图,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基本就是考虑好空间、布局和走线,个人感觉这三点因素对棚板外的影响可能更大。
说实话我没什么电子基础,这个头纯粹是学习加试验,我的棚图设计时因为想把整体做的小些,所以元件比较拥挤,有两个棚钉离得比较近,当时还担心会打火,后来分析两边压差不大,就硬着头皮上上了,实践证明没有问题,但当时确实悬着一颗心。如果空间不紧张还是尽可能把原件离远些吧,我的棚板基本上元件都挨着棚钉了。
另外,像阴极电阻之类发热较大的元件,尽量远离其他元件比较好。我的棚板可以做参考,有个部分错了已经在图里面注了出来,另外可以参考下wongman的两个帖子,我的棚板就是参考他帖子里的棚板和电路图,再加上自己的一点创意结合手头的元件设计出来的。
csma 发表于 2014-9-12 15:35
基本就是考虑好空间、布局和走线,个人感觉这三点因素对棚板外的影响可能更大。
说实话我没什么电子基础 ...
明白了,想在有马勺均衡的那个版本加上loop,按照其他两种的方式没问题的吧?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12 16:54
明白了,想在有马勺均衡的那个版本加上loop,按照其他两种的方式没问题的吧? ...
我觉得没问题,都是在前后级之间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12 10:37
小弟因为最近处于待业状态,囊中羞涩啊,等过段时间开工有钱了马上搞,现在还处于资料收集中,有不 ...
嘻嘻,囊中羞澀,,那是乾坤錯!
苦中能找乐,就值得敬佩。
放心去做吧,CSMA老哥就是好学长,多些沟通,大家都会提高。 csma 发表于 2014-9-12 06:38
兄台的那台完工了吧?你要的数据我一直没给你,头做出来弹琴的时间反而没了,更别说拆开来测数据了。。。 ...
谢谢!还惦記著!
哈哈!都这样,娶了老婆就忘记了说愛。 wongman 发表于 2014-9-13 12:52
嘻嘻,囊中羞澀,,那是乾坤錯!
苦中能找乐,就值得敬佩。
放心去做吧,CSMA老哥就是好学长 ...
好说好说 csma 发表于 2014-9-12 17:24
我觉得没问题,都是在前后级之间
问下,C10A、B那两个47NF的电容怎么选择? 李狗蛋 发表于 2014-9-23 12:17
问下,C10A、B那两个47NF的电容怎么选择?
我和你用的图不一样,只有一个C10,我用了一只ERO 400V0.47UF 的薄膜电容,三楼的图片里能看到,就是电路板子上最大的那个浅黄色的电容。
我感觉如果按C10A、B那样做,用薄膜电容就行。 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