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速拨弦
我看到很多教材上拨弦要分“触弦,压弦,离弦”但是在一些快速的交替音阶过门的地方,我发觉不管是大师的录音还是自己的判断,是应该可以简化“压弦”这个过程的,否则根本快不起来。当然我的根据是大师在弹很快的时候,音量就明显变小,音色变薄。得出这样结论。
不知道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 又是我来抢沙发!
快要看什么情况下的快!
放松状态下的快才是快!
紧张状态下的快就不要快了! 标准的动作,通过慢慢练习熟悉并养成习惯之后,一旦要求提速的话,习惯是不会忘掉的,动作看似省略了某个环节,其实是技巧替代了那个动作的幅度罢了。(我个人的体会) 偷学大师的体会很深刻啊 輪指也是很快的撥弦, 也可以有飽滿的音色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2-9-18 02:52 发表
标准的动作,通过慢慢练习熟悉并养成习惯之后,一旦要求提速的话,习惯是不会忘掉的,动作看似省略了某个环节,其实是技巧替代了那个动作的幅度罢了。(我个人的体会)
+ 100! 喝青岛啤酒就是不一样啊! 觉得放松和紧张是相对的也是综合的。个人觉得快速音阶是一种持续的张力。右手有能控制的紧张和控制的放松才好。不然太松声音太垮,太紧就音色僵而且快不了。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2-9-18 15:52 发表
标准的动作,通过慢慢练习熟悉并养成习惯之后,一旦要求提速的话,习惯是不会忘掉的,动作看似省略了某个环节,其实是技巧替代了那个动作的幅度罢了。(我个人的体会)
谢谢!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语重心长的指点。 谢谢4楼,5楼,7楼,9楼 朋友的认同。
姜兄,10月份飘回来的时候,如果可能请稍微再往北方漂移一下,就喝道纯正的青啤了
其他地方的青啤,都是青啤集团当地分公司的产物,口味少有那么点区别的。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2-9-18 15:52 发表
标准的动作,通过慢慢练习熟悉并养成习惯之后,一旦要求提速的话,习惯是不会忘掉的,动作看似省略了某个环节,其实是技巧替代了那个动作的幅度罢了。(我个人的体会) 原帖由 福多嗓 于 2012-9-18 19:25 发表
谢谢4楼,5楼,7楼,9楼 朋友的认同。
姜兄,10月份飘回来的时候,如果可能请稍微再往北方漂移一下,就喝道纯正的青啤了
其他地方的青啤,都是青啤集团当地分公司的产物,口味少有那么 ...
福兄,会有那么一天,会有那么一天! 多谢各位的回复,我的总结一下就是:
这好比走路,一个人走路走得再端庄,再标准,再掷地有声,也不能说他跑步自然就很利索了。
不通过一定紧张,和放松的反复训练,是不能达到最后放松且快速的阶段。也就是说,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下练,效率未必好。就像练钢琴的人,有时会采取一些非
常规的练法,比如抬高手指,看似很不经济的练指,其实就是让手指紧张,然后放松,最后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再放到琴键上,发觉手指速率提高了。
反正我是不能理解,在手指不发酸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提高速度。不要把结果放到过程上来说。有点混淆概念。
同样,换成吉他,也就是你不给手指一个需要加点力的指令,期盼你的手指在放松的情况慢慢拨弦自然提高到快速。肯定是不经济的。或者说是教条的。
刚才有朋友说到轮指,是的,轮指是能弹出很清晰的音,但是你在想想,练轮指的时候,是否采取过以上方法,还是你自然慢慢的,从练过跑,一下就跑起来了了呢?
至于音量,和慢弹时比,音量还是偏小了。
嗯嗯,先想到这些~~~
回复 13楼 martino 的帖子
有道理 蜈蚣有无数只脚跑起来飞快,当你问它你出第5支脚的时候第8支脚是怎么一个状态?这时它连路都不会走了更不用说跑了。 原帖由 M1961 于 2012-9-19 17:22 发表蜈蚣有无数只脚跑起来飞快,当你问它你出第5支脚的时候第8支脚是怎么一个状态?这时它连路都不会走了更不用说跑了。
原帖由 M1961 于 2012-9-19 17:22 发表
蜈蚣有无数只脚跑起来飞快,当你问它你出第5支脚的时候第8支脚是怎么一个状态?这时它连路都不会走了更不用说跑了。
总监观察蜈蚣很仔细..学习了 难怪吉他弹得那么动听呢 原帖由 M1961 于 2012-9-19 17:22 发表
蜈蚣有无数只脚跑起来飞快,当你问它你出第5支脚的时候第8支脚是怎么一个状态?这时它连路都不会走了更不用说跑了。
61大哥的这个比喻非常有趣儿
联想一下,如果弹琴的手指动作,也能想蜈蚣个一样,天生就会多条腿走路的话,要快就快,要慢就慢,那该多好
可惜,天生本能与后天培养的技能怎么可能 还是多练好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