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zdnh 发表于 2012-2-15 22:16:12

学习吉他巴洛左手放松技巧的观念和练习方法

一. 自然手型
开始即是技巧的完成。如果在学习吉他的第一堂课开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天生已经具备的自然 手型(即放松手型),和正确地使用它们,那么之后左手所有的练习都将是一连串的挣扎及离开放 松愈来愈远。甚至被使用过久的非自然手型所定型,而无法找回自己原来天生已有的自然样子, 去发展它在吉他技巧上无限的可能性;那么左手将受限于指板,无法让左手从指板上解放出来, 在指板上自由运动。

二. 自然手型的原型
何谓自然手型?当我们左手自然下垂时,完全不用力状态的样子,就是我们弹吉他左手练习的起 点,一旦你能清楚的认出它来,把它放松的状态保持住,“放”此自然手型在指板上,即是左手 正确的练习途径。“放”自然手型在指板上是非常重要的观念。弹吉他左手的普遍错误施力方法 是用虎口的力量去“握”指板,因此造成的结果是: 琴颈后拇指必须对抗指板上的四个手指,而 手指主动按弦(错误方式)的力量都来自于虎口,以平均一条弦7公斤的张力,六条弦全部约42公 斤的张力,让仅仅不到一个鸡蛋大的虎口来承受,根本无法负荷一场一小时的演奏会曲目,所以 不知道“放”, 而是用“握”的方式,结果是手指、虎口酸痛,拇指弯曲,甚至更严重会伤害到 虎口、拇指和其它四指的肌肉。一个人懂不懂左手正确的用法,看他的左手拇指是否弯曲,就可 以立刻判断出来。如果左手拇指是弯曲的,那么他的拇指一定是用力的顶住琴颈,相对的指板上 其它四个手指也必须加上更多的力量去平衡,此手指力量互相角力的恶性循环结果,对左手的放 松和技巧发展完全是背道而驰。如果你真的看出手指主动夹指板的错误施力方法是条死胡同,是 否可能还存在另一种可以让手指一直完全处于被动的休息状态,把拇指和虎口的力量完全卸掉的 按弦方法?

三、放松手型的运用
首先要注意到,当我们弹钢琴时,我们很自然的可以把十个处于放松状态下的手指 “放”在琴 键上,完全不会用到虎口、拇指夹的力量。那么我们把吉他像夏威夷吉他一样平放时,吉他的指 板朝上,有如钢琴的琴键一般,此时是不是可以把左手的五指轻轻的放在指板上(保持自然的放 松的手型),就像弹钢琴一般。你会直接察觉到,用“放”手指的方法按弦时,拇指和其它四指 互相抗争,一齐夹指板的情况跟本不存在。虎口和拇指完全处在休息状态,而放在指板上的五个 手指亦是。这是让左手从指板束缚中解脱出来的第一步。接着,把吉他放在左大脚上的标准演奏 姿势时,指板立起来垂直于地面,一样的将保持放松的四个手指“放”在立起的指板上,虽然拇 指在琴颈后,但是它并没有加任何力量在琴颈上,因此左手被放在指板上时,琴颈会靠向身体, 琴身会翘起而远离身体,这时吉他的平衡是要靠右手臂的重量放在侧板上面,使吉他稳固平衡, 左手的手指便可以保持放松的手型放到吉他指板上。

四. 手型与吉他指板的关系
手型与吉他指板的关系,可以用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拼图游戏来说明。吉他的指板就像是拼图的 底板,而我们左手的自然手型就是拼块,在指板上基本上有三种拼法:
I. 把放松手型拼到同一条弦上时,此时1指4指的指尖连结线平行于弦,称为直向手 型。
II. 把放松手型拼到不同弦上时,此时1指4指的指尖连结线垂直于弦,称为横向手型。
III. 把放松手型拼到不同弦上时,此时1指4指的指尖连结线斜交于弦,称为综合手型(介于 直向和横向手型之间)。

五.手腕手臂的空间定位感
特别注意拼图时的正确方法,琴格有大有小,只要调整手腕弯曲的角度,手指会自然的张开和收 缩,而不管是张开或收缩,手指都处在放松的休息状态中。真正把手指放在指板上的主角是手腕 和手臂,手指从头到尾都是在自然放松的休息被动状态,而虎口和拇指没有用力。只要用手腕和 手臂将自然手型,(直向、横向或综合)带到要按弦的位置上空,剩下的工作就是左手手指很小的 按弦动作(手指唯一主动的动作: 向下按弦,而没有向上抬起的动作,因把向下按弦的力量放 掉,按弦的手指便自动地回到原来的预备放松手型)。事先预备好各种放松手型,就是整个左手 放松的秘密,整个左手技巧的发展也只是在找出自己本有的各种放松手型,及将放松手型拼到指 板上的预备位置而已,而控制这些各种手型就预备位置的主角是手腕和手臂,训练手腕、手臂以 自然手型推或拉手指们到预备位置的定位感是迈向大师之路左手技巧发展的终极目标。一个训练 完美的手腕、手臂会具有一种超乎理性所能理解的直觉,精准且完全放松的将手指带到要预备按 弦位置的上空,完全不可能会出错,因为它一感觉到快要失去放松(手指脱离被动休息的状态 时),或任何一个手指未被带到正确位置上空时,手腕手臂会自动的重新定位,回到放松的感觉 和正确的位置上。此种定位感的直觉能力,在各首曲子中不断磨练发展之后,会与日俱增,手腕 手臂对空间的能力会变得十分灵敏,即使很久一段时间不练琴,手左的技巧并不会有太大的减 退,就像一旦学会骑脚踏车之后,即使很久一段时间没有骑,可是车一上手,当初骑车的平衡感 还在,马上就可以骑的很稳。

六.左手的移动方法
I. 横向移动: 左手直向手型在同一个把位上横向移动,由第6弦移向第1弦方向,或反之。此 时,拇指在琴颈后固定不动,担任枢纽指(Pivot Finger)角色,而手腕手臂将放松手型从低音弦 带向高音弦方向时,收腕(手腕弯曲角度变小);直向手型从高音弦带向低音弦方向时,推腕(手腕 弯曲角度变大)。意思是用拇指当旋转支点,手腕手臂在同一把位上推或拉休息状态下的手指, 定位到正确的位置上空。

II. 直向移动:
1. 部份移动: 拇指在琴颈后固定位置不动(枢纽指),而指板上的手型利用虎口扩张或收 缩方法,将手指带到新的把位上(而控制虎口打开或收缩多少程度的主角还是手腕手臂)。当在近 距离的把位快速来回变换时,选择部份移动会比用整体移动来的有效率且安全。
2. 整体移动: 所有的手指都离开琴颈和指板,用手腕手臂带动放松手型到新的把位上 R狼俑竦奈恢煤褪种傅墓餐?蛩乜煞治?
a. 替换(Substitution):不同的手指被手腕手臂带离和放进同一个琴格。
b. 移位(Displacement): 同一个手指被手腕手臂带到不同的琴格上。
c. 跳跃(Jump): 不同的手指被手腕手臂带到不同的琴格上。
由上所述不管是直向、横向移动,部份、整体移动,全都指向手腕手臂对空间的定位能力,与前 述三种基本手型的预备位置定位感,是同样的一种能力。

七.音阶的重要性
要得到手腕手臂定位感的最好练习,就是音阶。首先,简化右手为i, m两指交互勾弦,集中所 有的注意力在左手。卡雷巴洛技巧练习第一册: 大小24调的音阶。包含了运用手腕手臂如何在不 同弦、不同把位上正确的带动手指呈现出放松及精准的直向手型练习,以及横向、直向移动,部 份、整体移动方法。(替换除外,因音阶不会连续重复同一个音,因此不可能用到替换移动; 但 只要捉到任何一种移动方法的要领---手腕手臂定位感,其实每一种移动的方法和感觉都是一模 一样的)

八.备注
I. 一把吉他的琴颈厚度、弧度和琴格大小,会帮助或妨碍到放松手型的呈现。琴颈忌讳圆和 厚,会使左手拇指和虎口不正当的用力。而根据自己手型的大小选择适当弦长的吉他,会使自己 的左手更轻松的呈现各种自然手型在琴格上。
II. 所谓的枢纽指(Pivot Finger),是在转换手型时,两个手型之间的共同指来当转轴或支点, 特别是在前后的两个和弦或音群要保留某些音时,通常是一个或两个枢纽指的用法较常见。三 个,或四个(含在琴颈后的拇指)同时作枢纽指的用法比较少见,通常是用在扩张(收缩)手型变 换,或在12把位以上较不容易呈现稳定手型而需要较多手指当支点时使用。
III. 左手变换把位(整体直向移动)时,手肘的自然位置可以想象成手肘正下方吊着一颗小铅 球,无论移动到第几把位,永远垂直于地面。在此可以作一个“左手模仿秋千”的实验来观察手 肘在移动中一直垂直于地的事实: 当以标准演奏姿势坐着时,吉他置于左大脚上,左手五指轻轻 握着指板(手掌贴着指板),好象左手只是挂在指板上。这时左手上下臂会在吉他琴颈下形成一个 秋千,手指和肩膀就像秋千上面两个挂着的勾子;仔细观察手肘的最放松位置,应该是垂直于地 面(就像一个静止的秋千)。又当我们手指一边挂在指板上,一边从第1把位滑下来到第9把位时, 或逆向从9往上滑回第1把位时,手肘最放松的位置一定是垂直于地面,由此可证明在移动把位 时,手肘向外打开(手肘远离身体,离开垂直点),是一种错误的方法,特别是在从高把位(如第9 把位),移动回低把位时(如第1把位)时,常容易犯打开手肘的毛病,会造成移完把位后,手型定 位的困难。





吉他的终极秘密---放松
放松是每个演奏者都企望具备的能力,如果能轻松自如的上台表现,便再也不必每次下台之后用抱歉的眼神,求取听众的同情了。那么到底「放松」是什么呢?是否只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或者只是少数人得天独厚,天生的才赋?还是每个人都可藉由学习获得的能力?
从字义中,我们很可能作这样的联想:大概放松就是松掉肌肉的力量,使整个人变得松软无力吧!但这并不是我们弹吉他所要的放松。或者有的认为藉由某种呼吸的方法,使肌肉的效能达到更高的层次,但这也不是练习放松的正确途径。那么到底弹吉他所指的放松是什么呢?
演奏乐器的「放松」是指正确的选择动作和每个动作都是在有意识之下完成的,所以该用多少力量去按弦、弹弦,便用多少,绝不会浪费一分力气。以左手来说,大部份的人弹吉他用的是虎口和手指的力量,拇指为了对抗指板上其它四指的力量,虎口必须持续不断的用力。如此光靠手指和虎口少数的肌肉要完成整场一个小时的演奏会曲目,结果注定是要痛苦地失败。因此左手正确地按弦时,虎口和左手拇指是完全不用力的(除了封闭按法需要用到一点虎口的力量之外),因为手指只是被动的角色,随时在休息状态中,左手真正按弦的主角是手腕和手臂;藉由调整手腕的弯曲程度及手臂外伸拉回的动作,把手指放在指板上的正确位置,因此各种手型(frame)的正确使用是获得左手放松技巧训练的开端。从基本的纵向手型(longitudinal presentation)、横向手型(transversal presentation),到进阶的各种综合手型(mixed presentation, 介于纵向和横向的手型)是征服指板的重要课题。
移把位的技巧亦是由手腕和手臂将手指带离原来的位置,在瞬间使手指到达新的位置。移把位的方法共有三种,依学习的次序为:替换(substitution)、移位(shift)、跳跃(jumping),也是需要每天集中注意力,去练习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手腕手臂。记得刚开始学习改变按弦的方式时,一直很不适应且不得要领,一次和Carlevero大师上课时,他看我努力了半天,表情十分苦恼,便跟我开开玩笑:「我是你的老师,而你是你的手腕、手臂的老师,想想办法教他们变聪明吧!」
目前常看到年轻的一辈,标榜着用140的速度在练音阶,这是个相当令人担心的事。音阶的真正练习价值不是速度,而是在熟悉指板上不同区间、不同弦,该如何正确地呈现手型及移把位之动作。唯有从慢速度开始练习,让每个动作,每个声音都在头脑专注下,正确地完成,才能逐渐让左手在指板上自由运动;而速度的获得,不必刻意的追求,有一天它自然会像熟透的苹果般落下,所以「正确」才是练习放松的目的,速度只是练习下的附产品而已。
Carlevaro大师曾说过这样的话:「左手只是个trabajador(工人),而右手是个artista(艺术家)!」根据个人的经验,以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专注练习的话,大约只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左手的放松技巧。而右手随着音乐性的成长,却要终其一生不断地去探索它的可能性。基本上右手的技巧只有两种:基本的勾弦法(free touch),和加入固定法(fijacíon)之后各种千变万化的触弦法。而学习右手的技巧,必须要有一付好耳朵,否则这些细微的变化,很难用文字去解释。所谓的fijacíon是根据音乐不同表情的需要,而加入不同的肌肉和关节,使之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弹奏群组;例如,须要弹奏fff强音的和弦齐奏时,只靠手指的力量去勾弦,是无法让吉他达到力度的要求,此时如果将ami三指合并成一个群组,运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带动整个群组来弹,便可以很轻松地作出强音的要求。再者,当主弦律在低音部,如大提琴般歌唱,而上声部同时有和声伴奏的情况下;此时音乐上力度的层次应以低音为主,而上声部伴奏居于次要的地位。右手为了区分出不同的声部,可以转动手腕趋向自己,使伸直的大拇指得到最佳的触弦位置,而让其它手指的触弦深度变得较浅,如此改变手腕角度即可很轻松而且清楚地区分出不同声部,也是右手常使用的技巧之一。
音色
右手放松技巧的建立,在于如何正确的制造音色。据说在古代,一位好的弓箭手使用中等强度的弓,可以射得比普通射手的强弓还远。对吉他来说,初学者并不应该以止弦法(apoyando)开始建立右手的技巧,因为它是一种相当深的触弦法,触弦点是一条线,很难训练出稳固确实的触弦点,并且止弦法所压出的声音,不是吉他基础的音量。一把吉他最自然的声音应该像用弹片(pick)瞬间拨出的清澈音质,因此以勾弦法并选择指甲正面触弦的方式,是训练右手的起跑点。因为好的音色决不是用力制造出来的,而在于固定触弦点及瞬间过弦,如此便可以得到清楚而确实的音色。
右手的技巧
经常可以听到「训练出手指的独立性」这句话,事实上增进右手技巧的秘密不在所谓遥不可及的独立性,而是协调性。比如,以a,m,i,m在①②③②弦上弹的音型,无论速度快或者慢,必须练到四个音一个连续动作,并且要求每个音的力度都平均,音色一样为止。当右手熟悉更多的音型时,自己会感觉到,乐曲中困难的乐句,似乎在不知不学中,变得更容易掌握了,毕竟分工合作,要比单打独鬪来的轻松且有效率的多。

[ 本帖最后由 hlzdnh 于 2012-2-15 22:30 编辑 ]

metalshit2 发表于 2012-2-15 22:21:27

技术贴,牛掰

hlzdnh 发表于 2012-2-15 22:28:06

刚听谷老师YY讲课说到 如何放松左手,尤尼伯格森的,结果在google里搜到这个,找个地方保存下    闲聊区不错。

小青年 发表于 2012-2-16 08:50:00

放松了才有速度 才有松紧自由的把握 很好 很好 !!

gjmdy 发表于 2012-2-16 08:58:22

楼主是个有正事儿的小伙儿

zcqying 发表于 2012-2-16 09:39:53

受限于右手好久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吉他巴洛左手放松技巧的观念和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