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晕帖:价值30万人民币的古典吉他
杨德威做的吉他每把高达人民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向他定制吉他的专业琴师都不在乎价格,因为只有杨德威的琴能满足他们的演奏需求。如果你打算现在向杨德威定制吉他,你得排队,估计要等到2009年。宠物店里的手工作坊
杨德威做吉他已经20年了。20年中他先后拿了一个生物学博士,一个农学博士后,后来还开了一家宠物医院。可不管人生角色怎么变,做琴的嗜好却一直保持到现在。他在宠物店中专门辟出一间制琴室,只要有空闲,就猫在里边和一堆木头较劲。用刀子刻,用锯片锯,用磨刀磨———这么多年下来,别人早就用上机器了,只有他依然坚持着纯手工制作,不为什么,就因为喜好。制琴室里唯一的带电设备是电烙铁,那是为烫弯吉他侧板准备的。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谁要说他曾经见过世界上最好的琴,那只能说明他根本不懂琴。”杨德威说。即使像An鄄tonio或者Santos这些有着几百年制琴工艺的欧洲贵族品牌,也不敢夸此海口。原因很简单,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音质和音色。比如弗拉明戈要出音快,约翰威廉喜欢响亮而且穿透力强,而这些特性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把吉他上。所以要这么说才正确,没有最好的琴,只有最适合的琴。 杨德威做的吉他每把高达人民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价格不是他定的,而是前来定制的外国琴师们自己开的。这些专业琴师并不在乎价格,因为只有杨德威的琴能满足自己的演奏需求。听说杨德威卖过的最贵的一把古典吉他要人民币30多万元。 杨德威做琴是慢工出细活。他做一把琴的时间,工厂里能生产几万把了。但是,“一个普通的制琴师做一千把琴,然后才从中发现一把好琴;而优秀的制琴师,每做一把琴,就能让它发出顾客所需要的声音。”音质是制琴师“弹”出来的制琴是一门“说不清”的手艺。因为声音实在难驾驭,琴的结构差半分都会导致音质和音色完全不同。普通制琴师不会弹琴,只是按照图纸搭起梁架和面板。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可能一根琴弦都没碰过。 杨德威说,制琴很大程度上是靠“感觉”。边弹奏边调试,如果觉得不满意就拆开面板,然后半毫米半毫米地调整梁架位置。“制琴其实跟弹琴一样,是一种享受,如果只把它当作手工活,就太枯燥无趣了。”所以不久前他招“学徒”时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会弹琴,爱弹琴。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琴越弹越好听。因为长期抱着吉他,人体会和木头会发生“同化作用”(制琴界的专业术语):体温将木头中的脂质体慢慢烘干,水分也蒸发掉了,这时琴发出的声音会更加甜美。所以有的名贵琴还会在完工5年后才卖出,这音质是制琴师一天天“弹”出来的。
每把琴都有缺陷
“啷音”(不准的音节)是每把吉他都不可能避免的缺陷。因为不管如何调节梁架和琴弦,都一定会有一些区域发出不协调的共振。即使耗时几个月,价值几十万英镑的琴其实也并不完美。甚至“很多名贵琴被现代人拆开后,测算才发现其实结构不太合理,是演奏师用高超的技巧掩盖了琴本身的缺陷”。 不过杨德威最新做好的一把吉他,琴板上只有一个“啷音”位,非常难得。他的秘诀是采用高科技:在固定吉他梁架之前,先用电脑精密地计算出梁架设成什么样的位置、长短和角度,共振才没有盲区。
无非梁架和木材
决定一把琴音质好坏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木材,二是梁架。木材一把上等吉他绝不会从头到脚都由同一种木材组成。
琴头/琴码/琴板:这三个跟弦打交道的地方要求摩擦力好,手感强,所以一般选用质地硬的黑檀木制作。
装饰木圈:这个圈不是画出来的。它其实是由众多截面为1平方毫米的有色木块按图纸粘在一起,然后用锯片手工一片片切出来。做一种图案的装饰木圈一般需要1个月。
琴面:一般采用红松木或雪松木。值得注意的是,琴面并不是同一厚度———左侧为低音区,琴面稍薄,右侧高音区,琴面要稍微厚上2毫米。琴背:琴背的木材直接决定了吉他的音质和音色。柏木做的琴背出音快,黄木或巴西玫瑰木琴背出音就相对慢一些,音色也更柔和一点。
梁 架 能看到吉他内的梁架实在算我们幸运。因为木材的选取有通用的法则,但梁架搭建却属于各个制琴师的机密,平日是绝不外传的。
梁架数量的多少不是关键,3到10条都可以,关键是它们的长度和角度。据杨德威介绍,这里颜色稍浅的一把琴音质平均、响亮。而颜色较深的一把琴低音强度是普通琴的两倍,而高音也相对通透。 请问一下这个杨大师是哪个国家的制作师啊? 呵呵,又一个张无本 忽悠。。。 想不到时光真可以倒流了,得等到2009年,原来是06年写的
[ 本帖最后由 guitarbest 于 2011-1-8 19:33 编辑 ] 我还以为要排队到2019年呢! 曾无意间在一个湖北的吉他网站上也看过此帖,当时乐了一阵儿没加理会,今天它出现在中国最大的吉他网站上就不得不说几句啦,就如芙蓉姐姐,如在自己家里对镜子发骚全世界都不会搭理你,但要摆出来恶心大家就不合适了吧?帖子里的博士连很多做琴的常识都没学会就敢瞎白嚄,想玩弄的理念都是自己连编带想象出来的,你想把中国这个行业的脸都丢掉你就满意了吗?和你说句高雅的词吧:你他妈的**自己知道自己是啥玩意不?不知道的话你可以征求大家的意见。 跟三楼的同感~~~ 我从来不会考虑买国产手工琴的。 这就叫叫哗众取宠吧!我的体会,与其天天盯着琴,不如买最好的琴弦!这才是立杆见影!
[ 本帖最后由 whangfei2001 于 2011-1-8 22:31 编辑 ] 因为长期抱着吉他,人体会和木头会发生“同化作用”(制琴界的专业术语):体温将木头中的脂质体慢慢烘干,水分也蒸发掉了,这时琴发出的声音会更加甜美。
这个原理也太神奇了。长见识了
这位杨兽医也算自学成才的山寨发明家了。和那00后少年吉他手爷俩有一拼。
[ 本帖最后由 fangkuai7 于 2011-1-8 23:00 编辑 ] 我看成了
你得排队,估计要等到2090年。 个人认为,一把手工琴卖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其实需要做的工作就一个——只要蒙住一个大脑袋买家眼睛就行了。
然而,令我最佩服的事,就发生在咱们论坛:一把二手旧的阿尔达米拉100,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以3000元超出新琴价格卖给了琴友......居然还高高兴兴成交了,佩服!这得蒙住多少双眼睛....... 没准是托呢。。。。营销手段 层出不穷。。。。呵呵
如果是个人间行为,那就是周瑜打黄盖呗~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现社会中实在是太平常了!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我真的是看不懂了!在这混沌的世界!呵呵,还是没吊事练练我的吉他!抱起我心爱的吉他,快活!
回复 14# 鲁西亚 的帖子
哈哈,还有这样的事儿, 没听过实物,不敢评论。不过,30w的吉他的确没必要,收藏除外,就使用价值来说,我觉得1w美金的琴足够演出了 30W,到底是人玩琴,还是琴玩人。 几年前看过报纸,也在广州番禺的宠物医院里见过他的琴,声音比较大,面板音梁比较特殊,做工比较粗,都是没上漆的半成品,报纸报道的东西当然是有夸张成份了。额滴神啊!!!! 传说中的 doctor 杨 其实我买琴看琴那么多年, 你如果真给我三十万,我真还不知道要买什么琴???
罗老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就音乐演奏来说,世上只有神人,而没有神器。30W不论,能把2000的琴,弹成一万的,才是真本事。 都有哪些世界级的大师买过他的琴啊? 被一个意大利人买走了。 用的是意大利货币。 这位大师不是丁李的恩师吗?好像在哪儿还看见过他们的合影呢 刚刚我想长篇大论一番的,但是看到了前几楼的评论之后,我觉得我没必要废话了。呵呵~~~围观围观 这样的事情只能在中国发生················ 相比之下,治病救人是最重要也是最神圣的工作! 吹的成分太多了 。。。。
有本事到国际吉他制作大赛上去拿个奖回来
我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个杨德威也太无所不能了点,太假了 漂亮!十竅通九翹!! 中国吉他界第一神吹! 我不知道以上是真是假,但有个方法可以验证
论坛肯定有很多高学历的,去那些大的医学数据库查查看看有没有他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就知道了。
而且一个农学和生物学的博士做外科手术,还跨开2个外科科室。。。。。。如果没有执照的话,这涉嫌非法行医哦,不知道地震时是不是有特赦令。 容人才能容己,谁能说自己绝对正确呢?
对于慈善,扪心自问,你们做的有他多么?
对于吉他,扪心自问,你们做的有他多么?
人云亦云不足取,读书行路识真谛。 很 牛 吹的很厉害...
页:
[1]
2